重遊杜甫草堂

《重遊杜甫草堂》是詩人吳玉章先生於1964年3月,遊覽成都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時賦寫的詩作。該詩表達了詩人對新時代下人民幸福生活的讚美、歌詠之情。

作品原文

重遊杜甫草堂
重來又是錦江春,萬紫千紅滿上林②。
草堂足見歸農意,後世長欽愛國心。
藝為人民方有用,詩稱聖哲豈無因?
繼承遺產須批判,昂首高吟時代新。

注釋譯文

①杜甫草堂:唐朝安史之亂後,杜甫棄官居秦州同谷,後移居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也稱浣花草堂。杜甫草堂即指此。
②上林:上林苑,漢朝皇帝的花園,供皇帝射獵遊玩用。此處借指成都是一片春色。

創作背景

成都是吳老初蒙愛國意識和走向社會、走向革命的起點,從四川籍角度看,也可說是吳老的故鄉。這裡自然有很多人和事在吳老心中刻下難忘的印記。成都作為一個歷史名城,其文化古蹟、歷代巴蜀名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又是吳老屢屢關注和評說的。棄官歸農築草堂於浣花溪畔的詩聖杜甫,不能不在一個時時刻刻執著於社會和國家民族進步、振興的革命家心目中占有特殊位置。所以,從青少年到壯年以至於老年,吳老究竟幾游草堂,恐難計數。此番,86歲高齡的吳老又舊跡重遊,頗得新意,而吟下這首七律。

作品鑑賞

該詩的第一、二句,主要寫出作者是在一個春日融融、繁花似錦的春天去重遊草堂的,這從氛圍上以一種暖意和盎然之趣,既展示了作者的愉悅舒朗情懷,又烘託了全詩弔古勵今歌吟新時代的主旨。第三、四句著意寫杜甫歸農和“愛國心”為一代又一代人欽敬;前句是睹舊居而自然追溯到何以築下這座草堂院,後句則是對杜甫人格和全部詩內涵的概括。第五、六句“藝為人民方有用,詩稱聖哲豈無因?”則具體寫到杜甫詩藝,使他獲得“詩聖”的崇高讚譽,其根本原因就是在“藝為人民”。這兩句詩是評價杜甫的,其實也是對今人的激勵和指導。一個詩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就,讓後世人憶念他,最根本的是應把他的詩與人民生活命運緊密結合,能為人民所用,這是有“詩聖”杜甫作先例的。這首律詩的最後兩句,從杜甫和他的詩作引開去,表明我們對一切古代文化遺產應取的態度:繼承和批判。要繼承就得有揚棄,亦即批判,而目的最終是落腳到現實,“昂首高吟時代新”。
總之,這是一首遊興記感之作。詩人以寫實感興引讀者入詩,又以一種表現了時代至高點的理性思考引讀者走出來,提醒人們要從前人的基礎上再前進,去歌吟新時代和新時代的人民,這才是人們對古人應取的態度和落腳點。

作者簡介

吳玉章(1878-1966),原名永珊,字樹

吳玉章像吳玉章像
人,1878年12月3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雙石橋蔡家堰。中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和語言文字學家,新中國教育的開拓者,中國人民大學的創始人。1948年任華北大學校長,1950年至1966年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吳玉章自小忠厚篤誠,堅韌沉毅,喜讀史書,學識淵博,有“金玉文章”之譽。歷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討袁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建設而成為跨世紀的革命老人,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稱為“延安五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