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2006年的一場特大洪災讓永定撫市鎮里興村村民遭受不幸。全村375戶民眾受災,500多間房屋倒塌,近百畝農田被毀,2人死亡3人失蹤。當年6月27日,剛從國外訪問回國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里興村看望慰問受災民眾。
走進里興村,只見四面群山環繞,村裡的新房鱗次櫛比,寬闊的水泥村道把9個村民小組連在一起,汽車、機車在道路上來回穿梭。村幹部告訴我們,經過2006年的災後重建,整個裡興村都換了模樣,目前,全村430戶民眾都用上了自來水,摩托、手機、彩電、冰櫃都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當年,溫總理囑託全村幹部民眾要一手抓救災,一手抓重建;一手抓救災,一手抓發展”,村支部書記王煥文說,“總理的關懷,使全村幹部和民眾樹立了信心,凝聚了力量。”鎮包村幹部賴曉寶告訴我們,從2006年7月初開始,一場災後自救、重建家園的熱潮在全村興起。 在里興村我們了解到,省、市、縣領導和有關部門對里興村災後重建工作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進行扶持。省、市、縣和有關部門領導經常深入里興村進行現場辦公,協調解決重建家園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市、縣建設、水利、農業等部門分別派出工程技術人員進村開展技術指導,幫助村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支部書記王煥文告訴我們,災後重建工作結束後,鎮、村領導對里興村的發展進行精心謀劃,結合村情實際制定出“四輪驅動、齊頭並進”的發展思路:根據村里緊靠煤區的優勢,組織村民搞運輸,到目前,全村擁有各類運輸車輛60多部,從業人員達100多人,全村每年可增加400多萬元的收入;村里抓住國家對烤菸生產加大扶持力度的機遇,引導村民發展烤菸種植,到目前,全村烤菸種植面積發展到300多畝,新建10座密集式烤房,培育10多戶“種煙大戶”,2008年,全村菸葉產量達5萬公斤,實現產值65萬多元。 從2007年開始,村里通過組織青年參加縣裡的“陽光工程”培訓等途徑,引導青年實現轉移就業,到目前,全村外出務工經商的勞動力達600多人,全村年勞務收入突破300萬元。該村還抓住糧食生產不放鬆,他們與縣鎮農業技術部門密切配合,狠抓低產農田改造、推廣新肥料新品種,使全村糧食產量穩步增加。據初步測算,2008年,里興村村民人均收入約5100元,與災前的2005年相比,增長了30%左右。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 、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7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2戶。
該村到鄉鎮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3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萬元;畜牧業收入2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0頭,肉牛5頭,肉羊10隻);林業收入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8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3戶,共鄉村人口317人,其中男性167人,女性150人。其中農業人口317人,勞動力161人。該村以白族為主(是白族、漢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白族296人,傈僳族4人,漢族1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7人,參合率84%。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4公里。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團員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水河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六庫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2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人,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0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農村集體財務收支情況;救濟、救災物資發放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 人,團員8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內基礎設施薄弱,阻礙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發展;2.土地貧脊,廣種薄收,生存條件惡劣;3.醫療設施缺乏,看病就醫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進村道路硬化,2.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種植;3.發展肉牛,山羊養殖形成一定規模;4.逐步完善教育,衛生醫療服務體系,解決看病就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