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外文名:Rimsky-Korsakov,Nikolay Andreyevich(1844~1908)中文名: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俄國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1844 年3月18日生於諾夫哥羅德省季赫溫市,7歲學鋼琴,10歲開始作曲 。12 歲入聖彼得堡海軍士官學校,期間從 F.A.卡尼列學鋼琴 。1861 年成為新俄羅斯樂派(強力集團)最年輕的成員。1862年畢業後隨艦航海3年,1871年起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任教 ,1905 年革命時,因支持學生罷課一度被解職。1908 年6月21日卒於盧加附近的柳邊斯克莊園。
個人作品
里姆斯基 -科薩科夫的創作以歌劇和交響樂為主 ,共作有歌劇17部,代表性的有《普斯科夫的姑娘》(又名《可怕的伊萬》)、《五月之夜》、《雪姑娘》、《聖誕之夜 》、《莫扎特與薩列里》、《薩德科》、《沙皇的新娘》、《薩爾坦沙皇的童話》、《不死的卡謝》、《隱城基捷日與費芙羅尼亞姑娘的傳奇》、《金雞》等。在交響樂方面的作品有交響組曲《山魯佐德》(又譯《天方夜譚》)、《西班牙隨想曲》、《安塔爾》,交響音畫《薩德科》和管弦樂曲《特利格拉夫山之夜》、《杜比努什卡》等。此外還寫有鋼琴協奏曲、室內器樂重奏、康塔塔和聲樂浪漫曲等。他的音樂以俄羅斯民歌為基礎,同時汲取東方民族音調。作品多以艷麗的鏇律和配器,描繪風俗景物和神話境界而著稱。80年代在M.R.穆索爾斯基和A.鮑羅丁相繼去世後,他承擔了整理遺稿,續成遺作,組織曲譜的出版、演出等工作。他從事音樂教育37年,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人才。著作有《和聲學實用教程》、《管弦樂法原理》和自傳《我的音樂生活》,均有中譯本。
個人經歷
1861年,他認識了巴拉基列夫 (Balakirev,1837-1910) ,也加入巴拉基列夫、古伊 (Cui, 1835-1918)、鮑羅丁 (Borodin, 1833-1887)、穆索爾斯基 (Mussorgsky, 1839-1881) 組成的小團體,共同為建立俄國的國民樂派而努力。這個團體便是音樂史上有名的「俄國五人強力集團」。1862年,海軍專校畢業後,曾跟著船艦到遠洋服役。這段海上生活讓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迷上了大海的魅力,體驗夜空星斗的感動,這些情緒都結晶在他日後的傑作《天方夜譚》。1871年,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到聖彼得堡音樂院擔任作曲教授。1873年,他成為海軍軍樂隊的指導,在職十一年之久。他利用這段時間潛心研究樂器的性能及編配的效果,不久,他就在這方面成了無人能及的專家。同時他也刻苦研究和聲及對位法,並將他過去的一些樂曲重新改寫。1886年至1900年,他擔任聖彼得堡交響樂團的指揮,雖然他不是位傑出的指揮,但他對俄國青年作曲家們的作品卻不遺餘力的介紹、發表,他這點是他任職四年樂隊指揮最重要的貢獻。1908年,里姆斯基-科沙柯夫因心臟病而去世。在他的學生中有不少日後成為俄國著名作曲家,其中包括伊萬諾夫 (Lppolitov-Ivanov ) 和蘇聯近代三大作曲家中的普羅柯菲耶夫,斯特拉汶斯基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以及義大利作曲家雷斯畢吉等人均曾是他的得意學生。
人物影響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作品風格包含了四項特質:鏇律是古老的俄羅斯風格,而節奏是獨創;和聲華美而大膽;他對樂器的編配極具才能,音色的混合自然而華麗;另外,他的作品也散發著舊俄作曲家罕見的開朗與溫馨。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是軍人出身,由於俄國國民樂派先趨葛令卡等前輩的啟發,加上五人樂派同僚的策動,因而放棄軍旅生涯轉而投入音樂創作。本身較專長於理論作曲,尤其是管弦樂編曲和色彩運用方面對後世影響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