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天然

釋天然是唐代鄧州人,天然禪師,又號丹霞,或謂之丹霞天然。

天然禪師,又號丹霞,或謂之丹霞天然。唐代鄧州人,生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少時性情梗直、坦率,在家鄉潛心於儒業。在赴京參加進士科考試的路途上,遇一禪客,那禪客啟問他:“(參加科舉考試)選擇做官,何如選擇人佛?”天然放棄科舉考試,並按那位禪客的指引,轉赴江西拜謁馬祖道一禪師。宋《五燈會元》和《大宋高僧傳》俱雲,馬大師又把他推薦給石頭禪師,石頭禪師收留他時,默而視之,感到他氣質頗好,讓他執灶三年,三年後為之落飾,剃了發。其後,南嶽寺希律禪師授其戒法。適逢江西馬祖道一舉行大法會,天然赴法會回見馬祖,馬祖考其所學,天然皆應答雅正,馬祖甚奇之,日:“我子天然,遇留即止!”馬大師此言,一是為他定下了“天然”法號,二是囑咐他以後要在遇到“留”的標誌之地創建寺院。
天然辭別馬祖,先期到天台華頂居住三年,膜拜國一大師。唐元和初(公元806年),天然上龍門香山,與伏牛禪師結為物外之交
宋《傳燈錄》和《大宋高僧傳》又載,天然輾轉人唐東京洛陽,人住名剎慧林寺。一個嚴冬的大寒天,天然焚燒木佛像取暖。院主呵日:“何得燒我木佛?”天然以仗撥火日:“吾燒取捨利。”院主日:“木佛有何舍利?”天然日:“既無舍利,更取兩尊燒。”天然認為佛在心中,應“從無佛處作佛”,便不惜以毀像的激烈行動去追尋禪的真諦。此事被傳為禪宗史上的一大公案。蘇軾詩“知是丹霞燒佛手”,即謂此。《五燈會元》還載,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一日晨,天然在洛陽天津橋上橫臥,適逢洛陽留守鄭公的車轎過此,前面喊道開路的官員呵斥他,要他讓開,天然若無其事地仰臉答道:“我是個無事僧。”留守甚奇,感到他是個了不起的和尚,令繞道而行,又親送他兩套僧服,並按月送給米麵等齋費。此事轟動了洛陽,許多人都前來皈依他。
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春,天然說:“吾思林泉”。他渴望選擇一個山水優美的地方作為自己傳道的歸宿地,於是便振錫南陽。到了留山,見山巒疊出,景觀奇異,正在駐足四顧間,遇一老者,便向老人詢問這一奇山的山名。老人手指眼前的幾座山峰說:“那分別叫大留山、二留山、三留山呀!”這裡竟有三座山帶有“留”的標名,天然忽憶起馬大師臨別時“遇留即止”之囑,遂棲止此山中,辟創寺院。結庵中,天然發現這裡地貌奇特,“每至旦暮,彩霞赫熾,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燦如明霞”,便將寺院取名為丹霞寺,其山為丹霞山。迄今寺院歷史已近1200年。
唐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六月,天然告門人日:“備沐浴,我將要走了。”沐浴畢,便戴笠策杖,下床穿鞋時一隻腳未及地而閉目圓寂。享年86歲。膳部員外郎劉軻為其撰寫了紀德碑文。寶曆初(公元825年),皇帝頒發詔令,飭謚智通禪師,塔號日妙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