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魚乾

醉魚乾

選用未受污染漁場養殖的鮮活草魚,去鱗、剖殺;加碘鹽醃製;乾燥後切段;採用紹酒、茴香、八角、丁香等配料醉制;滅菌後真空包裝。常溫下保質期達六個月以上。其滋味醇和,臘香純正。以魚體重量15%~20%的鹽分進行醃製,每條魚均勻撒鹽,魚大時稍多,小時稍少,一般採用醃池醃製,加鹽時應下層魚體加鹽稍少,上層魚體加鹽稍多,在最上層再復蓋一層薄鹽,然後用重物等壓實,避免魚體在醃製過程中水分出來後造成上浮,使上層醃製不足。

基本簡介

醉魚乾醉魚乾
近年來在國家“主攻養殖、開拓遠洋、深化加工”的政策指導下,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作為我國傳統淡水魚養殖的四大家魚:“青、草、鰱、鱅”得到廠迅速發展。淡水魚養殖產量不斷提高,但由於產後加工技術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再加上淡水魚骨刺多、泥腥味重,加工難度較大。近年來,不少單位開展了淡水魚糜加工利用,技術上有一定的進展,但由於價格、保質期等種種原因,沒有形成大批量生產。

近幾年在浙江一些地方興起的醉魚乾加工生產,以傳統加工方式為基礎,結合現代化加工技術和設備,為淡水魚的加工生產和利用開拓了一條道路。現將加工工藝總結如下:

生產工藝流程

鮮活草魚一去鱗一剖殺一清洗1一醃製一清洗2一乾燥一切段一調味(醉制)一計量包裝一真空封口一殺菌一保溫—包裝一入庫

生產工藝要點

鮮活草魚

要求使用未受污染區域養殖的活草魚,以1.5kg—3.0kg最為適合。過小,在加工成產品後肉質薄、口感差、骨刺多:過大,肉質厚、產品表面積小、外觀難看、乾燥調味等操作難度加大、魚乾儲藏過程中容易腐敗。

去鱗

採用人工去鱗或機械去鱗,將魚鱗去除乾淨。

剖殺

從尾鰭沿背鰭剖開至魚頭處,使魚肚皮處連著,去頭,從背部無肉處切下,掰去頭,把整個魚身攤開,注意在操作過程中不要弄破膽汁,以免使魚肉產生苦味。

清洗

去除內臟及雜物,在魚身厚處用刀劃割幾下,以便加工時容易入味,以及烘乾時水分可以快速均勻散發。用流水清洗,除淨污血、黑膜、內臟及魚鱗等。

醃製

以魚體重量15%~20%的鹽分進行醃製,每條魚均勻撒鹽,魚大時稍多,小時稍少,一般採用醃池醃製,加鹽時應下層魚體加鹽稍少,上層魚體加鹽稍多,在最上層再復蓋一層薄鹽,然後用重物等壓實,避免魚體在醃製過程中水分出來後造成上浮,使上層醃製不足。一般醃製時間為1 2小時以上。醃製時,應根據魚體大小、地方的食用習慣等適當調整用鹽量及醃製時間,生產條件落後,氣溫高時,要提高用鹽量,以防止微生物的人量繁殖,醃池表面加蓋以防雜物等進入。

清洗

醃製完成的魚體用流水清洗,去除殘留的污物及表面的鹽點,以及部分魚鱗,特別要清洗乾淨殘留在去頭部位的污血和肚皮處黑膜等污物,洗後瀝水。

乾燥

冬天可採用自然曬乾,其它季節可採用烘房烘乾或隧道式烘道乾燥,一般乾燥後魚體水分控制在35%左右。乾燥完的魚乾,若不馬上加工成醉魚乾,應貯藏於—18℃下的冷庫里。8、切段

乾燥後的魚乾按包裝規格進行切段,此工序只是粗切,要求儘量按規格大小,使每段的魚乾加工後與包裝規格相一致,這樣包裝後的產品,外觀、形狀都會比較美觀,受人歡迎。

調味

調味過程中,車間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下,特別是在夏秋季節加工,應嚴格控制溫度。以酒糟、食糖、香辛料等為主要配料與魚段拌勻,行放於凋味槽中,表面加蓋或復蓋塑膠薄膜以減少酒精等揮發,此過程一般約需一晝夜。

計量包裝

根據產品規格重新進行切塊,精確計量,包裝要求形狀完整,搭配均勻,同時避免魚刺等硬物外露,以減少包裝袋破損及產品的不必要返工。

1殺菌

採用高溫、高壓殺菌,反壓冷卻。一般殺菌採用:10—20—10/121℃反壓冷卻。

l保溫包裝入庫

進行晾乾,使殺菌後包裝袋外面水汽蒸發,保溫7天,進行外包裝,裝箱入庫,入庫之前進行必要的檢驗。

醉魚乾產品質量標準

感官指標

個體(塊)完整,肉色自然,組織軟硬適度,鹹鮮適口,具有醉魚乾應有的滋味和氣味,無異味,無雜質。

理化指標

每袋淨重150g或200g,平均公差不超過±3%,鹽分≤7%,水分≤40%。

微生指標

菌落總數(cfu/Z)≤1000,大腸菌群(MPN/100g)<30,致病菌不得檢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