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慶符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慶符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慶符》是宋代詞人胡銓的一首詞。全詞抒情由隱而顯,層層遞進,刻畫了一個身雖遭貶,卻能不屈不撓、豪氣不除的愛國詩人形象。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醉落魄 · 辛未 九月望和答慶符

百年強半,高秋猶在天南畔。

幽懷已被黃花亂。更恨銀蟾 。

故向愁人滿。招呼詩酒顛狂伴。

羽觴到手判無算。浩歌箕踞 巾聊岸 。

酒欲醒時,興在盧仝碗 。

作品注釋

①辛未:指1151年(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

②慶符:指當時的愛國志士張伯麟,慶符為其字 。

③銀蟾:傳說月中有蟾蜍,古以銀蟾代月。

④箕踞:兩腿伸開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隨意而坐的姿態。

⑤巾聊岸:掀起頭巾露出前額,不拘形跡。

⑥盧仝碗:唐代詩人盧仝飲茶的碗。盧仝,號玉川子。曾寫過一首著名的玉川茶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表現了一種看透世事曠達不羈的精神。

創作背景

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九月十五日。當時秦檜主和,簽訂和議,向全國稱臣,排擠迫害愛國志士。張伯麟憤而在齋壁上題字:“夫差,而(你)忘勾踐之殺而父乎?”元夕,張過中貴人(宦官)白諤門,見張燈結彩,取筆題上述字。

作品鑑賞

本篇表現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和希圖解脫的苦悶心情。

“百年強半”二句。流露了年已半百。而長期蹇偃的痛苦。作者從紹興八年被貶至寫詞時已十三年。長期的貶謫使他心情異常煩悶。作詞的這一天恰好是九月的望日。也正是月圓之時。又有菊花盛開。對此良辰美景。難免想起自己的遭遇。月亮不理解人的愁情。偏偏要在這時特別的圓滿。更使詞人愁腸百結。

下片轉入作者對愁情的自我排解。他邀來了被世俗視之為癲狂的那些為抗金吶喊奔走的慷慨志士。並和他們一道作詩飲酒。狂呼高歌。他們放浪形骸。旁若無人。這種狂放的情景實實為他們內心悲憤的發泄和排解。當他們酒醒之後。又思飲茶。用“盧仝碗”典故。即取盧仝之詩“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之意。作者因報國無門而抑鬱憤懣。憤世嫉俗。滿腔不平都暗寓其中。卻發之於狂放。是作者力求排解的表現。語似平淡而詩意深沉。用典恰當。風格豪放自然。

作者簡介

胡銓(1102—1180)字邦衡,號澹庵,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132年(建炎二年)進士。1137年(紹興七年)由呂祉舉薦,充樞密院編修官。秦檜主張與金國議和,胡銓上奏朝廷請斬秦檜等人,受到排擠,初議編管昭州,後改監廣州鹽倉,第二年改威武軍判官。1142年(紹興十二年)又除名,編管新州。1148年(紹興十八年),移吉陽軍。宋孝宗即位,復任奉議郎,知饒州。後來任吏部郎、秘書少監,又改任起居郎。官至工部侍郎。1180年(淳熙七年)卒,年七十九,諡號忠簡。《宋史》中有傳記。著有《澹庵文集》六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