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格林村

該行政村隸屬 鎮康縣 勐捧鎮,地處鎮西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31.00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70公里。東鄰蒿子壩村,南鄰岔溝村,西鄰緬甸紅岩鄉,北鄰保山隴陵縣。轄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489戶,有鄉村人口2431人,其中農業人口 2431 人,勞動力130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50人。全村國土面積40.58 平方公里,海拔 1,780.00 米,年平均氣溫 17℃,年降水量 1,560.00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3,898.00 畝,人均耕地 1.61畝,林地24,300.0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3.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32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截止2007年底)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898畝(其中:田419畝,地3,479畝),人均耕地13.07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4,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5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9畝,主要種植茶葉,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00畝,荒山荒地15,200畝,其他面積17,072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電、電話二通,全村有119戶通自來水,有37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76%)。有48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4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2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戶(分別占總數的13.3%和10.6%)。
該村到鎮不通路,距離最近的車站3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7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3輛,機車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19畝,有效灌溉率為1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畝。
到2007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7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489戶,共有鄉村人口2431人,其中男性1009人,女性1422人。其中農業人口2431人,勞動力1305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243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31公里。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83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距離鎮中學31公里。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9人,其中小學生264人,中學生65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層組織

截止2007年底,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7人,少數民族黨員46人,其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5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委員組成,下設1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7個,共有團員45人。

人文地理

鎮康縣勐捧鎮酸格林村委會位於鎮康縣西北部中緬邊境,距勐捧鎮30公里,距鎮康縣城70公里,東連蒿子壩村委會,南連岔溝村委會,西接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的紅岩鄉,北與龍陵縣隔江相望。勐捧鎮酸格林的彝族香堂人,一說源於江西,一說源於湖南,而說源於江西者較多,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家到當地的歷史已有三百多年。歌舞是香堂人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俗稱"打歌",舞蹈動作根據生產、生活改編而來。香堂歌舞早在很久以前就有,後來,彝族藝人羅春發將其傳承下來,其子羅雙富在父親的指導下,逐漸掌握了舞蹈技巧,並組建了一支由十多人組成的打歌隊,在不斷的演練當中,對一些舊的歌調及舞步作了一定的修改,主要作品有《阿姐栽秧》、《竄山小狗》,並傳承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