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鐵行網

1948年12月21日鄭州車站組建中國共產黨鄭州車站支部委員會。 1957年6月1日鄭州車站黨總支改為黨委。 1991年12月31日鄭武電氣化引入鄭州車站。

車站介紹

鄭州車站,始建於1904年,是中國鐵路建設初期蘆(溝橋)——漢(口)鐵路中段的業務站,時稱鄭縣站。1914年隴海鐵路開(封)——洛(陽)線正式投入運營,奠定了路網中心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1953年鄭州站改擴建工程動工,1956年投入使用,並先後分離出貨運站、編組站和以運輸旅客為主的客運站。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88年鄭州站再次進行改擴建工程。1999年12月28日隨著主站樓的投入使用,長達12年的改擴建工程落下帷幕。 2010年1月,西站房和無柱風雨棚建成並投入使用,一座嶄新、雄偉的現代化客運站,呈現在世人面前。 鄭州車站地處京廣線K676 + 153及隴海線K568+155兩大鐵路幹線交匯處,扼守中原腹地,位居河南省鄭州市中心,連線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占地面積近3000畝,站房面積12.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6.2億元,13條客車到發線,日接送旅客列車320多列,每年完成旅客傳送2860萬人,日均7.8萬人,最高達到14.3萬多人,每天過往人流近16萬人次。完成貨物傳送515.4萬噸。客運年運輸進款達23億元,全站進款達28億,既是全路特等客運站,也是全路最大的旅客中轉站和行包中轉站,素有中國鐵路客運的“心臟”之稱。
2005年“6.21”生產力布局調整後, 原鄭州車務段管轄的11箇中間站劃歸鄭州車站管理。目前,全站現有幹部職工3625人,管轄里程總長127.3公里。管轄12個車站,其中一個特等站(鄭州客站),一個一等站(許昌站),一個二等站(新鄭站),五個三等站(長葛臨穎、薛店、小李莊鄭州南站),四個四等站(謝莊、蘇橋、官亭小商橋)。截止2009年12月31日,鄭州車站順利實現安全年,實現安全生產5926天。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鄭州車站以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鐵路為終極目標,最大限度地滿足旅客需求,確立了“以客為尊,追求卓越”的服務理念,牢固樹立“千好萬好不如旅客走好,金獎銀獎不如旅客誇獎”的服務意識。2009年5月17日,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在視察鄭州車站時,對車站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提出了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爭創全國模範火車站的殷切希望。目前,12個候車大廳可同時容納1.5萬多名旅客休息候車;220多塊電子導向屏 服務項目一目了然;64(94)個售票視窗、120路自動問詢電話訂票線路、134個市區和郊縣客票代售點形成了全方位的售票網路;集商品、飲食、商務於一體的服務一條街,滿足著不同層次旅客的需求,成為服務的亮點;具有時代風情的文化長廊,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鄭州車站正以更具個性化的環境和服務,打造著旅途的溫馨港灣。
風雨百年,歷經滄桑;展望未來,前程似錦。鄭州車站正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蕩舟弄潮、與時俱進,向著美好的明天前進。

百年大事記

時間 事件
1911年2月 鄭州站建成鐵質天橋一座,計兩空三梯。
1913年3月1日 全國統一廢州置縣,鄭州站遂改為鄭縣站
1928年 在鄭州車站修造票房和候車風雨棚二個。
1932年9月 鄭州車站貨站工程開始。
1938年2月14日 日軍飛機15架分三批空襲鄭州,投彈60餘枚,鄭州車站遭到嚴重破壞,一度中斷行車。
1938年5月13日 國民黨軍隊扒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將隴海線鄭州至中牟間的鐵路沖毀,行車中斷。
1940-1943年 由於戰爭,隴海鐵路中牟至洛陽,京漢鐵路鄭州至信陽中斷行車。
1944年4月 修通了鄭州至開封的鐵路線。
1948年10月22日 鄭州解放。中國人民革命委員會派軍事代表對鄭州車站實行軍事管制。
1948年12月21日 鄭州車站組建中國共產黨鄭州車站支部委員會。
1949年3月11日 鄭州鐵路管理局成立。5月,鐵路局將平漢路、隴海路鄭州南北車站合併,成立鄭州總站,鄭州車站黨支部改為鄭州總站黨總支。
1949年11月10日 鄭州站將現有8條股道增修為22條股道。
1950年7月 鄭州總站各扳道房安裝了磁石電話,從此結束了車站工作人員掂著喇叭來回奔跑喊叫的狀況。
1951年3月 鄭州站被定為一等站。
1951年8月21日 組建了共青團鄭州車站總支委員會。
1952年 鄭州車站安裝了電鎖器聯鎖轉換鎖閉器,操縱道岔實現了電路控制。
1952年10月31日 毛澤東主席在鄭州站停留,登上天橋,俯瞰站貌,聽取當時鐵道部長滕代遠對鄭州站的情況匯報。
1953年8月 鄭州車站貨場遷建至鄭州二里崗,成立了鄭州東站。
1954年7月 鐵道部長滕代遠率檢查組和蘇聯專家來鄭州車站檢查工作。
1955年 經鐵道部批准,鄭州車站為特等站。
1956年3月8日 鄭州車站主體大樓破土動工。9月,建成鄭州站所轄屬的鄭州西站
1956年 鄭州車站團總支改為團委。
1957年6月1日 鄭州車站黨總支改為黨委。
1957年 職工竇揚武發明“惰性調車法”,榮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
1957年 鄭州車站天橋改建工程動工。
1958年7月18日 周恩來總理乘專列抵鄭,視察黃河大橋搶修工地。
1958年 新建售票樓和地道投入使用,地道貫通4條股道,3個站台。
1959年8月 車站新天橋投入使用。
1959年 鄭州車站被評為全國“群英會”先進集體。
1960年1月25日 中共鄭州車站第一次黨員大會召開。
1962年11月2日 經鐵道部批准,鄭州車站新老兩場分為兩個車站。即老場改為鄭州客運站,新場改為鄭州北站(樞紐編組站)。
1963年1月 鄭州車站管轄的鄭州西站、海棠寺車站劃歸鄭州車務段。
1964年5月 鄭州車站召開共青團第一次代表大會。
1964年 車站成立客運、售票、行包、運轉、旅行服務五個車間。
1967年 鄭州車站建成591平方米的行包到達交付倉庫,並投入使用。
1971年10月 鄭州車站一站颱風雨棚、天橋、排水改造工程開始動工。
1972年6月 建二、三、四站颱風雨棚,總面積為2160平方米。
1973年秋 周恩來總理陪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去洛陽參觀,乘專列在鄭州車站下車。
1974年2月26日 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陪同尚比亞總統和夫人到鄭州訪問,在鄭州火車站受到熱烈歡迎。
1985年10月27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鄭州車站為省先進單位。
1987年1月27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河南省委授予鄭州車站“文明車站”稱號。
1987年7月 鄭州車站站場改造一期工程開工。
1988年11月30日 共青團河南省委命名鄭州車站京廣候車區為共青團候車區。
1989年2月7日 鄭州車站日辦理旅客突破20萬人。
1989年5月 五里堡客車整備場工程交驗開通。
1991年元月30日 西隴海電氣化引入鄭州車站。
1991年12月31日 鄭武電氣化引入鄭州車站。
1992年元月5日 鄭州車站站場技改及電氣化接觸網工程全部竣工開通。
1992年1月26日 鄭州車站一期工程竣工,跨線高架候車室投入使用。
1994年 鄭州車站榮獲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1995年元月23日 二期工程竣工,南北配樓、售票處、北出站口、行包辦理處、行包中轉庫竣工交驗,投入使用。
1995年 鄭州車站客運員張海燕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95年9月 全路形象設計現場會在鄭州車站召開,國務院糾風辦主任徐青參加。
1996年 鄭州車站被河南省評為“文明單位”,被省總工會評為“河南省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被全國愛衛會和鐵道部授予“衛生先進單位”稱號。
1997年9月 鄭州車站榮獲“全國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1998年3月 張海燕當選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8年7月 共青團中央、鐵道部命名供水車間為“全國青年文明號”。
1999年12月28日 三期工程竣工,鄭州車站主站樓開通使用。
1999年 鄭州車站被中共中央文明辦命名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示範點”。同年,供水車間獲鐵道部“火車頭獎狀”。
2000年9月 鄭州車站在幹部制度改革中,把23個業務科室整合為10個。
2001年 鄭州車站生產任務繼續保持了高基數增長,運輸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
2001年3月至4月 鄭州車站多元經營按照“企業分設、財務分帳、人員分開”的要求實施了三分開工作。
2002年8月 鄭州車站黨委在全站範圍內組織開展了“經營火車站”思想教育活動。
2003年6月 鄭州車站被河南省委授予“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04年4月18日 在全路實施第五次調圖提速後,鄭州車站首次辦理“點對點”通過列車,結束了百年來列車“過站必停”的歷史。
2004年10月29日 鄭州車站隆重舉行了建站百年慶典。
2004年12月31日 實現安全生產4100天。
2005年6月21日 由於生產力布局調整,原鄭州車務段管轄的鄭州以南12箇中間站,劃歸鄭州車站管理。職工人數由原來的2000多人增加至3700多人,管轄範圍由原來的一站一場增加至正線營業里程127.3公里。
2005年6月-12月 按照上級黨委部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在全站深入開展。
2007年11月 鄭州火車站網際網路站改版,並命名為鄭州火車站“鐵行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