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主

鄭主(越南語:Chúa Trịnh/主鄭,1545年–1787年),有時也稱作“鄭朝”或“鄭氏政權”,是越南南北朝(1533年-1592年)及鄭阮紛爭期間的四個政體的其中之一,由鄭氏家族掌政,歷十三代領袖。

簡介

鄭主(越:Chúa Trịnh/主鄭,1545年–1787年),有時也稱作“鄭朝”或“鄭氏政權”,是越南南北朝(1533年-1592年)及鄭阮紛爭期間的四個政體的其中之一,由鄭氏家族掌政,歷十三代領袖。鄭氏家族因參與後黎朝反莫的戰事而有功於後黎朝,並擁有凌駕於後黎朝皇帝的地位。

歷史

鄭氏家族的第一代首領鄭檢,自稱是後黎朝開國功臣鄭可的後代。莫登庸篡奪後黎朝皇位之後,阮淦於1532年擁立黎維寧為帝。鄭檢被阮淦當作心腹大將,並因參與後黎朝反莫的戰事而有功於後黎朝,成為重臣。阮淦死後,鄭檢驅逐了阮淦之子阮潢,獨攬朝政。阮潢則退往南方,成為世襲的阮主。 隨後鄭氏家族世襲執掌後黎朝朝政,在1592年奪取升龍、誅殺莫茂洽的戰事之後,鄭氏權力更加膨脹,並擁有凌駕於後黎朝皇帝的地位。1677年,鄭柞攻滅高平莫氏政權之後,創立了“入朝不拜、書奏不具名”之例,並於黎帝的御座左側設立鄭主的坐椅,後黎朝皇帝完全成為了一個擺設。鄭氏掌權之時,皇室稱為“朝廷”,鄭主的幕府稱為“府僚”。所有事務,不論是政治還是軍事事務,皆由府僚管理。後黎朝的朝廷僅僅具有虛名,沒有任何實際權力。這與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武人政權、日本歷史上的幕府很相似。許多鄭主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意廢黜、擁立皇帝,並且誅殺反對自己的後黎朝宗室。
從1627年起,鄭主與南方的阮主陷入長期的戰爭之中。這場戰爭最後以和解告終,1673年雙方在清朝的斡鏇下達成協定,以𤅷江為界。鄭主據有江北領地,故在當時越南的正式文章中亦被稱為“河北”或“北河國”;在口語上則被稱為“塘外”。而中國人稱之為“交趾國”,日本人稱之為“東京國”。
1677年,鄭氏乘三藩之亂之機攻滅了高平的莫氏殘餘勢力。並於1775年趁阮主內亂,攻陷其都富春。最終西山朝在推翻阮主了以後北伐,於1787年滅亡鄭氏政權。最後一代鄭主出家為僧,後黎朝的昭統皇帝也流亡清朝。

歷任領袖

廟號 諡號 稱號 姓名 在位 備註
鄭世祖 明康仁智武貞雄略太王 諒國公 鄭檢 1545-1570 ​
​ ​ 俊德侯 鄭檜 1570 兵敗,被廢黜,投奔莫朝
鄭成祖 恭正寬和哲大王 平安王 鄭松 1570-1623 ​
鄭文祖 誼王 清都王 鄭梉 1623-1657 ​
鄭弘祖 陽王 西定王 鄭柞 1657-1682 ​
鄭昭祖 康王 定南王 鄭根 1682-1709 ​
​ 文王 ​ 鄭栐 禧祖追崇 ​
​ 成王 ​ 鄭柄 禧祖追崇 ​
鄭禧 仁王 安都王 鄭棡 1709-1729 鄭根曾孫
鄭裕祖 順王 威南王 鄭槓 1729-1740 被清朝冊封為安南上王
​ 廢王 ​ 鄭橿 1740 被弟弟鄭楹廢黜
鄭毅祖 恩王 明都王 鄭楹 1740-1767 ​
鄭聖祖 盛王 靖都王 鄭森 1767-1782 廢長立幼,廢嫡立庶
​ ​ 奠都王 鄭檊 1782 被廢為恭國公,不久死
​ 思王 端南王 鄭楷 1782-1786 親征西山軍,大敗被擒,自殺
​ ​ 晏都王 鄭槰 1786 鄭楷族叔,原為琨郡公
註:鄭氏傳世約三百年,其首領皆稱王,但不同首領的王爵稱號都不一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