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全忠指的是五代的第一個王朝後梁的創立者--朱溫,中和二年(882年),義軍人將朱溫背叛投唐,唐僖宗賜名“全忠”,官至四鎮節度使,封梁王。
簡介
朱溫(852-912),唐朝宋州碭(音當)山(今安徽碭山)人,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於碭山午溝里。乳名朱三,最初曾參加黃巢起義軍,後來降唐,被唐僖宗賜名全忠,在稱帝建立後梁時,又改名為晃,取如日之光的意思,廟號太祖。
生長環境
朱溫的父親朱誠是鄉村的私塾教師,祖父也是如此。朱溫排行第三,長兄為全昱,次兄為朱存。父親早亡之後,因為家貧,兄弟三人隨母親一同投靠蕭縣劉崇家。在低人一等的環境中,朱溫沒有形成軟弱的性格,反而變得狡猾奸詐,再加上他和次兄朱存都蠻勇兇悍,時常在鄉里惹事生非,不肯勤於正事,所以鄉親們很討厭他們,朱溫也沒少受主人的責打。但是主人劉崇的母親卻是個虔誠的信佛人,經常護著朱溫,並經常說:“朱三不是一般人,應該好好對待。”佛教提倡慈悲為懷、寬容忍讓的思想,老太太對待眾人討厭的朱三也是一視同仁。
朱溫的性格應歸因於他的生長環境:作為家中最小的一個,母親當然要寵愛一些,但是寄人籬下,母親又少不了經常斥責,恨他不爭氣。在母親面前,既有寵愛又有斥責,在主人面前又有鄙視責打,狡猾奸詐的品性自然比一般人多了很多。但狡詐用於軍事,卻變成了智謀,在軍閥混戰中屢屢獲勝,或許朱溫的身世成全了他的帝業。
二十五歲時,朱溫和哥哥朱存一起參加了黃巢起義軍。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人看重常遭冷眼的朱溫參軍之後卻如魚得水,不久就因為作戰驍勇,屢立戰功,被升為隊長,朱存卻在廣州之戰中陣亡了。
起義
黃巢起義軍最後攻陷了長安(今陝西西安),建立了“大齊”政權。朱溫被任命為東南行營先鋒使,駐守在東渭橋(今西安東北),並招降了唐夏州節度使諸葛爽。後來又奉命轉戰河南一帶,攻占了鄧州(今河南鄧州),從而阻斷了唐軍由荊襄北攻起義軍的道路,使“大齊”政權東南面局勢穩定下來。朱溫得勝回長安時,黃巢還親自到灞上犒賞三軍。接著,黃巢又調朱溫到長安西面,抗擊糾集起來的唐朝軍隊,朱溫又獲大勝,然後揮師擊敗了唐將李孝昌等軍。不久,朱溫受命任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使,並攻下了同州,經過短短的五年的南征北戰,三十而立的朱三已經成了“大齊”政權的功臣,成為起義軍中的一員大將,但是順心的朱溫很快又陷入了困境。
為生存叛降唐朝
和朱溫隔河對峙的唐朝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有精兵數萬,他投降過起義軍,在唐僖宗逃到蜀地後號召各地將領圍攻起義軍時又重新叛歸唐朝。由於兵少,朱溫幾次戰敗,只得向黃巢求救,但書信總是被負責軍務的孟楷攔阻扣壓,再加上起義軍內部混亂腐敗,朱溫一籌莫展。
謀士謝瞳趁機進言獻策道:“黃巢起家於草莽之中,只是趁唐朝衰亂之時才得以占領長安,並不是憑藉功業才德建立的王業,不值得您和他長期共事。現在唐朝天子在蜀,各路兵馬又逐漸逼近長安,這說明唐朝氣數未盡,還沒被眾人厭棄。將軍您在外苦戰立功,政權內部卻為庸人所制約,這就是先前章邯背叛秦國而歸楚的原因。”朱溫看謝瞳說的句句在理,正合自己的心意,為了生存,為了自己的前途,便殺掉監軍使嚴實,率部投降了對面的王重榮。
滅唐
唐僖宗在得到朱溫歸降的訊息後,不禁大喜,興奮地說:“這真是天賜我也!”他似乎看到了復興祖業的希望之光。但萬萬沒有想到,引進來的卻是一隻真正的“狼”。唐僖宗喜過之後,立即下詔任命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還賜給朱溫一個名字:全忠。但朱溫並沒有完全忠於他,忠於唐朝,就像原來沒有忠於黃巢、忠於大齊一樣,而是完完全全地叛了唐朝、滅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