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道光十一年(1831)調綦江知縣;到任時,該縣暴發前所未有的大水災,縣城城牆被沖毀,街道被淹,倒塌房屋數百間,災民嗷嗷待哺。鄧捐錢1000緡賑恤,倡議築提護城,鄧諭商賈士紳“應做慷慨公益財俊,不做儲金不捨的財奴”。率先捐銀5000文,境內豪紳商賈緊跟其後,踴躍義捐,月內籌銀3969.8兩,鳩工庀材,擇日興工。鄧親臨工地督察。歷時3月,修成長130丈、寬5丈、高10.7丈的防洪堤;父老請命名“鄧公堤”,鄧堅辭不受,親書“金鏞堤”。從此綦江縣城免遭水害.
綦江縣人多耕地少,他鼓勵農民開荒增加耕地;作《勸民歌》,規勸遊民從事農業生產,自食其力。又興建學宮、考棚,培育人材,綦江縣科名昌盛以此開始。治縣5年,百姓安居樂業,道不拾遺。
道光十六年(1836),鄧奉命調任,離縣那天,縣民設錢歡送,人群從縣衙排列到河 全長1里,其中有100餘人直送到離縣城30里的大嵐埡。次年,綦江官民為他建生祠,題額“遺愛長留”。
道光三十年(1850)授南昌知府,大興土木,擴大加固南昌城,歷時3年半,建成5處炮城、46座炮台、26座炮池、8座 望台、5棟軍器庫、48處硝磺庫;又築城門58、水門52;建指揮房和兵棚54間。實用銀10.64餘萬兩。竣工後,曾國藩臨城視察,譽為“金城湯池”。
鹹豐六年(1856)正月兼署江西省按察使、布政使;鹹豐七年,為奉老母歸鄉,卜居大甸灣,辟園植菊數百株,時邀好友賦詩,以“傲霜欣晚節,與我共徘徊”自樂。鄧行文尚雕飾,措詞只求達意。
同治五年正月十一日(1866年2月25日)病故。
著作
著有《養根修實齋文集》、《書議條示》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