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概況
距318國道、104國道僅20餘公里;距04省道7.5公里。境內公路全部黑色化,交通便捷,通訊方便,是一個歷史悠久、名人輩出、邊貿經濟繁榮的集鎮,是浙皖邊境貿易重鎮。全鎮面積49.5平方公里,其中集鎮區面積24公頃,轄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2000年底總人口10615人,其中勞動力6226人,山林資源豐富,盛產樹木、毛竹、茶葉、青梅、筍乾,板栗等。2004年,山林面積55000畝,木材蓄積量達19630立方,毛竹蓄積量358萬株,度產毛竹100萬支,生產茶葉1000擔。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 10615 |
男 | 5336 |
女 | 5279 |
家庭戶戶數 | 3101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0565 |
家庭戶男 | 5305 |
家庭戶女 | 5260 |
0-14歲(總) | 2230 |
0-14歲男 | 1122 |
0-14歲女 | 1108 |
15-64歲(總) | 7443 |
15-64歲男 | 3729 |
15-64歲女 | 3714 |
65歲及以上(總) | 942 |
65歲及以上男 | 485 |
65歲及以上女 | 457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0367 |
歷史沿革
秦時推行郡縣制,安吉為鄣郡所在,鄣郡郡治在今安城村附近,
鄣吳地處郡治之南,為鄣南;又南宋初年,江蘇淮安吳姓族人因戰亂南遷後定 居於此,後繁衍發展,人丁興旺,吳姓為該村大戶,故稱鄣南吳家村,俗稱鄣吳村。1949年5月1日孝豐解放,先後建立中共廣安鄉分區委、鄣孝區分區委和廣安鄉、鄣孝區人民政府,鄣吳、民樂兩地村農會屬鄉、區分區委和鄉、區人民政府管轄。1950年6月,先後建立鄣吳、民樂鄉。1956年2月,鄣吳、民樂合併,建立鄣吳鄉。1958年10月,實行政社合一,鄣吳、西畝兩鄉合併,建立鄣吳公社,11月併入南湖公社。1959年3月,建立南湖公社管理區。1961年8月,改為鄣吳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恢復鄣吳鄉建制。1997年10月,改為鄣吳鎮。
經濟發展
鄣吳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緊緊圍繞生態立鎮、工業強鎮、旅遊興鎮、文化名鎮的工作目標 ,抓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克服困難,開拓進取,依靠全鎮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2004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1.59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工業增加值1.48億元,同比增長12%。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47萬元,外貿出口交貨值3322萬元,同比增長8.8%。財稅收入373.71萬元,同比增長11%。其中國稅收入130.16萬元,地稅收入243.5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631元。
2012年鄣吳鎮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創新破難,主動作為,全面推進文化名鎮和風情小鎮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目標任務。主要經濟指標明顯提升,實現財政收入387萬元,比去年增長35.3%(按新財政體制);服務業收入大幅增長,達到72萬元,比去年增長279%;規模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367萬元,實現銷售收入2249萬元,分別增長9.8%、9.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319元,增長12%,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
大力發展特色經濟
制扇業是鄣吳鎮的特色優勢產業。2004年生產各類工藝扇達1800萬把,產品 遠銷日本、韓國等地,並首次進入歐洲市場。全鎮大、小企業101家,主要集中於竹工藝品(扇子)、竹製品、小五金加工、紙箱、布絨玩具等行業。2004年培育500萬元銷售企業2家,規模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626萬元。同比增長13%;實現利稅412萬元。制扇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招商引資工作取得突破,共引進內資項目2個,項目資金850萬元,外商新增投資195.03萬美元。
外貿經濟日趨活躍
鎮區地處邊境,與安徽廣德東亭、同溪、安吉縣高禹、良朋、西畝等鄉鎮相鄰,商貿經濟十分活躍。2004年鎮區內個體工商戶達300餘戶,年總交易額達2億元。
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2004年,投入210萬元全面完成穿鎮公路黑色化,使全鎮黑色化公路達到18.2公里。投資60萬元的昌碩藝術廣場和投資100萬元的昌碩國小教學樓均已竣工使用,大大改善和美化了鎮區的形象。景塢村的生態創建工作通過了縣級驗收。村莊環境整治全面鋪開,有5個點完成了整治工作並通過驗收。投入48萬元搬遷了鎮敬老院。郵電通信新增270門,使全鎮電話用戶達到3780門。
第三產業長足發展
2004年,鎮黨委、政府把發展文化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龍頭來抓。通過努力,引進了杭州臨安新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2500萬元的亭子山旅遊開發項目已批准立項。認真籌辦了吳昌碩先生誕辰160周年紀念活動,並為昌碩故居二期修復工程進行了奠基。無蚊村“農家樂”日漸壯大,已增至7家。2004年全鎮共接待團隊遊客近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30多萬元。
民俗風情
正月舞龍是鄣吳的一方風情。鄣吳舞龍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相傳當時龍會曾受吳昌碩先生的點撥,動作強烈、優美,深受民眾歡迎,每年春節龍會都要走村串戶進行演出。100多年來此項活動經久不衰,表達了民眾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的美好願望。
名優特產
竹骨工藝扇在鄣吳有著悠久的歷史,當地豐富毛竹資源和當地書畫氣氛濃厚的優勢,將兩者有機地結合,使竹扇集實用性、裝飾性、欣賞性、收藏性於一體,深受客戶歡迎,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
名勝古蹟
吳昌碩故居,位於鄣吳村內,始建於明末,為兩進磚木結構,道光二十四年(1844)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先生誕生於此,並在此度過青少年時代,此地留有修譜大屋、溪南靜室、衣冠冢等。鄣吳在明代處於鼎盛時期,當時考上進士入朝為官的很多。保存較好的有天官墓、金鑾殿、狀元橋等古建築遺址。
標準地名
行政村 | 自然村 | 序號 |
鄣吳村 | 梆山、八一、楊柳山、五嶺沖、橫山、龍山、中心村、瓦廠灣、蛟塢、南塢、油坊 | 1 |
玉華村 | 青塢、龍亭、金華、龍塢 | 2 |
景塢村 | 竹園、里塢、石嶺、四景、老街、葛家、桃元、外庚、里庚、石門、大陰、中山塢、枉塢 | 3 |
民樂村 | 小塢、大塢、陽山、上莊、雞母、東山塢 | 4 |
上吳村 | 麻永、大發、姚塢、上吳、梅家、陳家、小嶺、陽山、陰山、桃園、湯塢、毛安、青山 | 5 |
上堡村 | 上堡、小瓜嶺、茶山、山後、西堡、大瓜嶺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