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鄖陽博物館](/img/9/628/nBnauM3XxMTMwQDNzQDN5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0k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意義地位
鄖陽博物館管轄全縣89處文化遺址、21處古墓群、7處古建築群、8處石刻、85處化石點和人文景觀。“鄖縣人”遺址已著進《中國百科全書》;“梅鋪猿人”、青龍泉文化遺址分別被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和《中國文化遺址大典》;唐太宗李世民的三子濮王李泰家族墓地是國內目前發現的西安以外唯一一處皇室家族墓葬群;柳陂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倍受世界科學界的關注,在海內外引起極大的轟動;梅鋪李家溝的恐龍蛋及恐龍骨骼化石共生地,國內稀有,世界罕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鄖縣淹沒區搶救發掘出土的文物價值極高,而且具有相當價值的文物還數量眾多。目前,重點發掘出土的文物有:
——學堂梁子遺址。我國南方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之一,距今115-100萬年左右,出土有兩件完整的人類顱骨化石,被命名為“鄖縣人”。還有一定數量的石製品,核心區面積約1200000平方米,保存的堆積相當多,有清楚的地層關係,有一定的測年數據。被列入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龍泉遺址和縣保單位大寺遺址。新石器時代的典型代表。遺址中出土器物堆積,集中了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發展序列,表明南北文明相互交融的歷史印痕,是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遼瓦店子遺址。發掘剛剛起步,已經發掘出自新石器時代晚期歷經夏、商、周、漢、唐、宋、明不間斷的通史遺址。特別是二里頭時代(夏代)器物和夏代城址的發現,在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更是首次,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2007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十大考古新發現”,其學術價值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命名為“遼瓦店子文化”。
——喬家院墓群。初步發掘的四座春秋中晚期墓葬,已經出土了大批精美玉器、銅器。尤其發掘的銘文銅器,為認識楚國西進、西擴的歷史,認識楚國與方國的關係提供了可信的實物資料。
——漢江兩岸以隋唐為主要時期的崖墓群。大批崖墓群的發掘,為研究本地本時期的喪葬習俗提供了實物佐證。
據現場具體組織發掘的專家和國家及湖北省文物考古專家組介紹:鄖縣境內出土的不同類型文物系列,在全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地下文物價值遠遠超過三峽。據現有文物出土情況分析估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在鄖縣境內出土文物總量將過超過三峽地區。
文物藏品
南水北調中線鄖縣庫區上寶蓋遺址出土西漢鴛鴦火鍋,南水北調中線鄖縣庫區城關大寺遺址出土彩陶等。
![(圖)“鄖縣人”頭骨化石1號](/img/7/8ed/nBnauM3X4EzMxATNyEDMxYTOzITM1YzMxMjMwADMwAzMxAzLxA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參觀指南
![鄖陽博物館](/img/5/5ee/nBnauM3XxAjN3EjN4QDMxYTOzITM1YzMxMjMwADMwAzMxAzL0A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開放時間:淡季9:30~16:00,旺季9:00~16:00
休館日期:周一閉館
門票價格:免費開放
諮詢電話:0719-7233920
免費方式:公眾可領取免費門票後憑票進入館內參觀,每天的參觀人數控制在500人以內。
地址:湖北省鄖縣城關鎮新區街文化東巷6號
郵編:44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