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鄖縣境內,地處漢江中上游秦巴山區,史有“鄂之屏障,陝之咽喉,蜀之外局”之稱,其東枕道教聖地武當山,西傍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地理坐標東經110°42′50″-110°48′42″,北緯32°47′30″-32°49′40″,總面積約45平方千米。209國道、襄渝鐵路及在建的銀(銀川)武(武漢)高速公路穿梭其間,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氣候屬北亞熱帶溫濕氣候,四季分明;年降雨量300-915毫米,其中7、8、9三個月雨量最多;年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10℃,年平均氣溫15℃-16℃,年無霜期240天。
區域簡介
1995年8月,鄖縣人民政府批准在“柳陂鎮青龍山、紅寨子恐龍蛋化石產出地設立縣級地質遺蹟保護區”。1996年8月,十堰市人民政府將鄖縣柳陂鎮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產地列為市級地質遺蹟保護區。1997年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產地建立省級地質遺蹟保護區,歸口省地礦廳管理。2001年6月,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湖北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8月,以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地質景觀為主,整合鄖縣其它地質遺蹟資源的鄖縣國家地質公園通過國土資源部評審。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褶皺帶東端,從晉寧運動開始,境內地層受到多次構造作用和熱變質作用影響,形成了一些複雜的構造變形變質作用產物,留下了許多險崖陡壁,峽谷峭峰,境內溪流、瀑布、奇花異草、自然洞天眾多。由於長期風化剝蝕,區內為低山丘陵地貌,平均海拔220m左右,相對高差50m左右。這裡保留有18億多年滄海桑田變遷的紀錄,留下了許多內涵豐富、罕見奇特、典型多樣的地質遺蹟。這裡群峰競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被譽為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漢文化的搖籃,是久負盛名的“恐龍之鄉”。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恐龍蛋保存最完整、分布最廣、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恐龍蛋化石群落。
地質地貌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位於鄖縣盆地西緣,海拔約220米,相對高差50米。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中元古武當群、白堊繫上統、第四系。其中白堊繫上統角砂岩、含角礫的粉砂岩和細砂岩為恐龍蛋化石產蛋地層,其可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一)、下部岩性,自下而上主要為角礫岩、含角礫粉砂岩,該層厚度為2-15米。在含角礫的粉砂岩和細砂岩中,產豐富的恐龍化石和蛋殼化石碎片;(二)、中部岩性,主要為礫岩、砂質礫岩、泥質礫岩、含礫砂岩、含礫粉砂岩及含礫泥岩,且在垂向上呈頻繁互動出現,該層厚度可達74米;(三)、上部岩性,底部為一巨厚層灰質礫岩,其上為中細粒石英砂岩、粉砂岩。三部分岩性組合的變化反映了白堊繫上統自下而上粒度總體由粗變細的規律。
旅遊資源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是一個於知識性、自然生態原真性、科普觀賞性的綜合旅遊景點,鄖縣為進一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興修了直通青龍山的水泥公路,建起了陳列恐龍骨架標本和恐龍蛋化石標本的簡易陳列室;為了使遊客更清晰的觀察恐龍蛋化石群的結構,使裸露在山體外的恐龍蛋不被風吹日曬,還因山就勢建起了保護恐龍蛋遺蹟的鋼筋塑膠大棚等,倍受遊客青睞。
景區簡介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發現的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由臥龍山、紅寨子、青龍山、土廟嶺、磨石溝、莊溝等化石群組成,賦存在晚白堊紀地層的粉紅色砂礫岩中,距今約6500—13500萬年。在保護區紅寨子北坡、土廟嶺區可見到6個產蛋層,除在個別層位只見到恐龍蛋殼化石碎片外,絕大部分層位的恐龍蛋化石均保持較原始的成窩狀態。同一層蛋窩間距一般為3米至5米,每窩一般有恐龍蛋10枚左右,最多一窩達61枚,舉世罕見。
化石的主要形態有卵球形、球形、扁球形等,蛋殼顏色有褐、暗褐、灰白色三種,分別屬於五個恐龍蛋科:樹枝蛋科、網狀蛋科、蜂窩蛋科、棱齒龍蛋科、圓形蛋科,其中樹枝蛋科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約占70%。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具有數量和種類多,分布集中、埋藏淺、原始狀態保存較好的特點,發現最多的一窩恐龍蛋化石多達61枚,舉世罕見, 《世界時報》驚嘆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全球最完整、規模超西峽”。
恐龍蛋化石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具有以下基本特點:數量大。地表可見的恐龍蛋化石或蛋坑有2000個。在分布最集中的腹地青龍山一帶約6萬平方米範圍內,地下貯存的恐龍蛋化石更多。
埋藏淺。產蛋地層大多已露出接近地表,稍加揭露即可見到在窩成片完整的恐龍蛋化石,對研究、開發均有利。
種類多。目前國際報導發現的8個恐龍蛋科,中國國內報導發現的7個恐龍蛋科中,在該區發現有5個科,且本區恐龍蛋化石和科中多數的屬種為首次所見。
分布集中。蛋化石密集程度高,在地層剖面上產蛋層位一般為2-6層,且層位比較穩定,僅土廟嶺分布有5層,同一層位蛋窩間距一般為3-5米,最密處不足3米,每窩蛋的數量一般為10個左右,最多可見25個。
保存完好。化石及區內地貌保存較完整,基本保存了原始成窩狀態,地質信息相當豐富。
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以其獨特之處為國內外研究恐龍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及當時的生態環境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證據,對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地球的演變、生物的進化,對探討恐龍蛋化石的系統分類與演化、對探索地球上恐龍大批死亡、滅絕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
行政管理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成立以來,通過爭取地質遺蹟保護經費和自籌、招商引資等方式,已修建高2.7米、總長629米的封閉式圍牆,將核心區24555平方米範圍內的恐龍蛋化石實施封閉保護;架起了一長100米、寬6米的太陽板防風化棚,防止核心區已裸露的恐龍蛋化石風化;開通了排水溝和人行通道;建起了地質遺蹟防護欄;樹立了保護區界碑。修建了從209國道通往保護區的5千米水泥公路;在核心區建立了崗哨和化石陳列室;製作了恐龍模型。保護區管理的人、財、物基本得到落實,保護區內自然環境得到了改善,地質遺蹟保護職能充分發揮。
開發前景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自然保護區開發前景十分誘人,以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為主題涵蓋柳陂農業觀光園、恐龍湖金砂灣水上樂園的鄖陽地質公園己初具規模。其一,該區是中國唯一一個地質遺蹟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的開發利用創造了條件。其二,配套設施日趨完善。二級公路改造、核心區封閉圍牆、環形參觀路線、地質剖面揭露、恐龍蛋化石剝離等工程先後完工,接待室、影像室、陳列室相繼開門迎賓,梅鋪恐龍骨骼化石落戶青龍山,為青龍山又增加了一道亮麗風景線。形成了以青龍山、恐龍湖、鄖陽大成殿、南方猿人遺址等觀光旅遊區;特別是恐龍湖上的明珠——金砂灣水上樂園開業後,吸引了八方賓朋。其三,區位優越。該區交通便利,東靠鄖縣漢江斜拉橋8公里,南鄰十堰市區23公里,距青曲“南方古猿”、“梅鋪猿人”遺址和恐龍骨骼化石產地僅40—70公里,已形成了集“科研—科普—旅遊觀光”三位—體的格局。大事表
一九九五年三月,湖北省鄖縣柳陂鎮青龍山發現恐龍蛋化石,在青龍山周圍不足4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地表恐龍蛋分布集中的有8處,其中以紅寨子和土廟嶺兩地恐龍蛋分布最為集中,在這裡,恐龍蛋化石成片出露,數量之多,分布之集中,保存之完好,實屬世界罕見。這一重要發現,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一九九七年,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遺蹟保護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一級地質遺蹟保護區。
一九九八年,鄖縣人民政府斥資100多萬元人民幣,在恐龍蛋化石最為集中的土廟嶺修建了500多米長的集科普、旅遊和保護為一體的圍牆,保護區總面積為0.6平方公里,有效地保護了這一珍貴的地質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