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市第七中學

鄒城市第七中學,學校占地2033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397平方米。現有30個教學班,學生1489人。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劃分清晰,布局合理,綠化面積6309平方米。

基本信息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普通教室30口,學科專用教室17口,公共教學用房10口,各室面積達標,各類專用設施齊全,布置合理。校園網套用平台齊全,各室都接入了網際網路,專任教師人手一機,教學用房共裝備了43套多媒體。
體育場為塑膠地面,規範平整,能確保雨後使用,200米環形跑道、100米直跑道達到了辦學標準;室外體育器械配備數量達到標準要求,安放牢固,場地為鋪沙的軟質地面。
學校藏書71353冊,生均藏書48冊,近三年的平均年更新率為6%;報刊雜誌80餘種,工具書及教學參考書218種。全體師生在鄒城教育網數位化圖書館進行了註冊,電子圖書資源豐富,師生閱讀便捷,滿足了教育教學需要。

學校管理

鄒城七中結合實際,確立了“理念文化引領、營造陽光環境、實施陽光管理、打造陽光團隊”的文化興校之路。

發展定位

學校制定了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培育以“陽光教育”為特色的學校文化。把辦學目標、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揉融在“陽光教育”文化理念體系中,形成校園文化特色。其中學校發展目標是“創建具有德育品牌、學科教學品牌、校本課程品牌的省級示範校和特色學校”。辦學理念為“一個宗旨,兩個發展”,即讓學生全身心享受陽光教育;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基,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服務。通過學校管理、文化建設、班級建設、德育工作、教學改革等途徑,踐行、培育“陽光教育”校園文化。

環境建設

校園“生態環境”建設。為最佳化校園環境的潛性育人功能,對校園環境進行層次化、知性化打造,使百木成林、百花成叢的自然美景,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種植的花草樹木頗有講究,有雪松、海棠、枇杷等近50種。為深化校園環境知性化建設,在初一學生中開展“知校園、愛校園”主題系列活動,讓學生收集讚美樹木品格的詩句,給樹木掛牌等,引導學生和這些靜靜的生命體展開心靈和品格的對話。
校園牆壁文化建設。把牆壁文化分為教室牆壁文化、走廊牆壁文化等五大類,對牆壁文化的布局、形式和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如按一樓層一主題設定文化走廊,懸掛了300多幅文化展板;以班級為單位,製作以“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等為內容的流動展板30個,教室牆壁文化建設,更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各班成立承辦組,引領全班同學參與。讓校園的一牆一壁,成為巨大的“信息場”,構成校園“人文環境”的獨特資源。

陽光管理

落實制度管理,在廣泛徵求教職工意見的基礎上,對原有規章制度進行深入梳理,修訂完善,讓制度公正、公開、透明,讓決策與管理在陽光下運行,制定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出台了《鄒城市第七中學管理檔案彙編》。
健全學校管理機制,落實“四制三全一精”管理,推進學校管理的規範化、精細化。“四制”即校長負責制、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崗位目標責任制、級部管理責任制;“三全”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一精”即督查評價精細化,如日常管理中,實行“校級領導帶班督查制度”、“級部主任帶班督查制度”;教學管理中,實行領導包保備課組制度,參與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
落實民主管理。按時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實行提案徵集和處理制度,教職工對學校工作提出書面意見和建議,通過班子會議和教職工代表大會進行處理;充分發揚民主,堅持校務公開,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讓教職工和家長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中。
推進管理手段現代化。隨著學校信息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管理手段現代化成為現實,專任教師人手一機,各室都接入網際網路,能快速流暢地享用教育局統一管理配備的大量的教育教學資源,使學校的行政管理、信息交流、集體備課、教育資源套用實現網路化。

團隊建設

建設陽光班子。校領導班子共有6人,均有崗位培訓合格證書,積極參加教育局組織的每年一度的校長高級研修班,特別是通過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班子成員在政治思想意識、學習意識、擔當意識、工作作風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出了“1245”自我教育要求,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五個堅持,堅持開好民主生活會,堅持開好校長辦公會,堅持開好教學、德育專題會,堅持做好帶班督查工作,堅持做好聽課評課活動。
塑造陽光教師團隊。學校現有教職工138人,專任教師120人,其中省級優質課執教者5人,濟寧市特級教師2人、骨幹教師4人,教學能手8人、優質課執教者12人,濟寧市優師4人,優秀班主任2人,鄒城名師3人,以上骨幹教師總計29人,占專任教師的24%。通過實施“五項工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一是“暖心工程”,二是“師德培育工程”,三是“培訓工程”,除參加上級的各類培訓外,每年組織教師到高校輪流培訓,近五年平均年培訓經費為14.5萬元,占當年公用經費的10.6%。四是“讀書薦書工程”,每年購買十幾種教育教學書籍,分發給備課組,收集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優秀文章,編輯成《教育教學參閱》印發給全體教師,引導教師多讀書、寫讀書筆記;五是“陽光課堂建設工程”,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落實學、改進教”為總原則,以“學科特質優質課堂”建設為總抓手,以“教師會‘學科化’的教,學生會‘學科化’的學”為建設目標,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大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規範辦學

嚴格執行上級要求,堅持均衡分班,嚴格學籍管理,嚴格執行收費政策,選用教材和教輔資料符合省教育行政部門有關規定;不組織、不參加未經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各種統考、聯考等活動。
重視安全工作。成立安全工作機構,制訂了《安全管理常規》、《安全應急預案》等制度,建立了安全應急機制,實行校級、級部兩個層面的安全巡查制度和班級文明監督崗,保全、校園巡查實行24小時值班,每月進行安全隱患排查,開設安全教育課,定期開展消防演練、抗震演練。每學期與教職工簽定《崗位安全責任書》,與學生簽定《安全自我保護承諾書》,節假日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強化安全意識。採取有力措施改善環境衛生和教學衛生條件,加強學生健康教育、體質檢測和衛生監督,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對重大疫情和疾病高度重視,廣泛宣傳,遵循科學的預防方法並層層落實責任。

素質教育

德育教育

2013年12月,學校以“整體構建‘三全育人’德育體系、全面提升育人質量”作為近三年的德育工作目標,制定了《鄒城七中“三全育人”德育體系構建規劃》,進行德育資源整合與實施途徑的整體規劃,從強化育人主體、細化育人過程、最佳化育人載體三方面進行規劃打造。
在育人主體層面,實行全員導師制。幹部與教師,人人做學生的導師,學生個個有導師,通過全體導師和家長聯繫制度,使學校教育在家庭、社會中延伸,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互通和諧的三位一體育人局面。
在全程育人層面,規劃為六個板塊:一是入學教育;二是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積極嘗試改變其組織形式和內容,讓師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開學典禮中以教師向全體學生贈送新學年小禮品——《學習與成長護照》為主要活動,增進了師生情感交流;三是新生軍訓;四是以年級為時段,實施德育分層,制定了《鄒城七中德育工作實施細則指導》;五是變評優為創優,學期初學生制定創優目標,期末申報評價,並設計有過程性的積分榮譽冊和評價標準;六是規劃寒暑假生活。
在全方位育人層面,規劃為五個板塊。一是校園生態環境打造;二是校園牆壁文化建設。三是陽光課堂建設,促進德育學科化建設,發揮課堂的德育主陣地功能;四是在班級管理中,實施“學生小組合作管理、合作學習”管理模式的實踐研究,讓班級和課堂成為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我教育的場所。
德育活動規劃方面,把活動規劃為日常類、節日類、學期類和學年類四類活動,日常類包括每天陽光一小時體育、升旗儀式、主題班會。對升旗儀式我們進行了拓展,一是發動學生積極撰寫升旗獻詞,以“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五項內容為重點,形成升旗儀式主題教育系列。二是推薦中華傳統經典或勵志人生詩詞,升旗時舉行千人集體誦讀,對我校的升旗儀式創新,鄒城電視台進行了專題報導。節日類,依據節日的文化內涵,來設計開展各項活動。學期類,以“文學社團”、“藝體社團”、“興趣小組”為主要活動形式,按計畫開展活動,激勵學生積極參加教育局組織的各類競賽、評選活動,每學年平均有50人左右獲獎,學年類,主要是冬季長跑(拔河)比賽、全校春季運動會、校園文化藝術節三類活動,每項活動都成立相應組委會,精心設計活動方案,認真組織開展。
通過“三全育人”德育工作的實施,全校師生關係融洽,學生言行文明禮貌,精神面貌積極向上、健康陽光,很少出現打架、欺凌、吸菸等不良行為,沒有惡性事件和犯罪現象發生。

規範教學

強化剛性管理,做到六個保證:堅持每周雙休,按規定安排節假日;學生每天在校時間不超過8小時;師生7:30之前不到校,8點前不上課;走讀生不上晚自習;嚴格落實課程計畫,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學生在校體育活動時間每天不少於1小時。
落實“八個精心”,強化教學常規管理。修訂了《鄒城七中教學常規量化考核細則》和《鄒城七中集體備課、聽課磨課管理細則》,實行學校領導包保學科制度,堅持教學常規階段性檢查和總結。推行教、研、訓一體化工作機制,每周三、四實行集體備課、教研、學習制度,引導教師大膽探索以“落實學、改進教”為原則的學科化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研究。近3年來,教師科研課題已結題的,省級課題1個,濟寧市級課題2個,正在進行中的省級1個、濟寧市級1個。同時積極引導教師進行小課題研究,今年立項的鄒城市級的小課題共18個。
引導學生由傳統的學習方式向多元化的學習方式變革,不但引領師生學習理解相關的基本理論,進行學科化學習方法的學習研究與指導,而且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和學生合作學習小組建設,引領學生嘗試由單一的“接受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
積極改革評價制度。依據素質教育要求,立足學生、教師及教育發展,讓社會人員、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評價工作,修訂和完善了各類評價制度,形成了科學的課程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等評價體系。

優質課堂

以“落實學、改進教”為總原則,以“學科特質優質課堂”建設為總抓手,以“教師會‘學科化’的教,學生會‘學科化’的學”為建設目標,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下學科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組織教師制定和完善本學科的《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策略》,依據《鄒城七中集體備課、聽課磨課管理細則》、《課堂教學評價量表》,認真組織集體備課,形成各學科的“課時備課公案”,以“同課同構”為原則,進行聽課磨課活動,帶領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積極學習、大膽實踐、不斷提升。

特長教育

為學生特長潛質的健康發展積極搭建平台。成立了田徑隊、籃球隊、舞蹈隊、合唱隊等專業隊伍和音樂、書法、繪畫、科技等興趣小組,各類活動參加人數每周達300人次。在鄒城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上,我校連續3年蟬聯國中組團體冠軍。近5年來,每年向高中學校輸送的音體美特長生人數,達到當年高中特長生招生人數的三分之一。

實踐活動

充分發揮圖書閱覽室、實驗室、技術室、科技室等設施的功能,加強基礎知識教學與實踐活動的結合,加強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與山青世界青少年實踐活動中心、市污水處理廠、地震局等聯繫,建立校外活動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初二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山青世界集中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