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郭諶:字信夫,號盤滸居士,明朝著名書法家,德平郭家村人,生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
他自幼聰明,讀書有獨到見解,不到二十歲便考上了庠廩員(明、清兩代,對府、州、縣學生的別稱),不久又補弟子員。詩、書法、繪畫俱佳,書法尤為出名。
個人作品
書法
正德三年(1508年)朝廷選試書法,全國有數百人應考,郭諶考中第一。嘉靖年間,升任武英殿中書事(明清兩代內閣中之官名,主管繕寫文書)。此後,郭諶書法名聲揚於京野。廊廟名殿匾額,請諶重寫;名門巨室,家無諶字以為不算闊,全想收藏他的書作;郭諶的詩書畫,內行稱為“三絕”,於是他的書作傳遍天下,不可勝數。
郭諶的著作更有名,他的《草韻辨體》墨本珍藏於皇宮。萬曆十二年(1584年),神宗皇帝親自作序:“先朝中書官郭諶,所輯《草韻辨體》,自漢迄元,諸體略備。音以字系,字以類從,旁箋主名,用使披覽。爰命善書者重加摹寫,付之纂刻。朕觀其霞舒雲卷,壁合珠聯,貫六轡於翰途,匯萬派於筆海……自有草書以來,此其總萃矣。”類似還有《八分》、《集二王》、《草決百韻》、《四體千字文》、《同升歌》、《同升義會序》等石版。其中《四體千字文》、《同升歌》、《同升義會序》與“循天理”橫匾、“道為真事業,身是小乾坤”聯,已歸臨邑縣文化館保存。
自從《四體千文》摹刻上石後,朝內外的人爭相題記以為榮。許贊評其“真”卷:“古今論楷書,首推歐陽詢的《九成宮帖》,而今郭諶的《真書千文》很得歐體切要,真而不雜,正而平坦,銀鉤鐵畫,溫潤生光;氣度嚴毅,形象整肅,就是放在歐帖中,也難辨真假。想學楷書者,應學郭諶。”虛山席評其“草”卷:“郭諶以書法聞名。愛好書法的人買來燕石把這卷《草書千文》摹刻下來,臨摹拓片的人絡繹不絕。這卷石刻可與書法家智永的《草書千文》石刻並傳於世了。”陳經評其“隸”卷:“以書法出名的人,每個時代都有,但多是只擅長於一體。而郭諶書法不單是‘隸’書寫的好,楷草行篆諸體寫的都很好。郭諶可以算是書法中集大成者了。名世不難,傳世就難了。郭諶這卷石刻可以永傳於後世了。”杜楠評其“篆”卷:“周籀秦篆還仿佛存有古法,許慎以後,就離古法很遠了。郭諶憂慮於此,便訂正假的、查考錯的,區分被荒疏混淆了的,區分傳訛了的,搞出這卷《篆書千文》並上了石。啊!千古至今,續傳了古代文字真形要妙,六義得以彰明。郭氏此帖,不但有功於周籀秦篆啊。”1987年上海古籍書店再版的清石渠所集《草字巢》中,有清趙思道的序說:“前代中書官郭諶《草韻辨體》一書微同。”要之,郭諶的精思巧構導之於先,如百川之匯海,大概早於郭氏的草書,賴《草韻》得以傳;後於郭氏的草書,也多以《草韻》為據。”郭氏於文化藝術的貢獻是很大的。其“行”書如《同升歌》、《同升義會序》,我以為其字型筆似放而神彩內斂,意賓士而氣韻凝聚;其法度造詣宗二王而清逸超群,嚴整含秀,風格幽標,堪可為學書者之入門途經。
繪畫
郭諶的畫有《西山漫興捲軸》,上有題詩,書有七體,精採集於一幅,“三絕”歸於一人,確是神品。當時,大司徒陳東諸、南京吏部少監許石龍都是德高望重、文采有光於國的人,可也羨慕郭諶的盛名,特邀郭諶同游西山,結為忘年交,使當時的人都感到欣羨。因此,郭諶作此卷寄興。但,郭諶的畫被書掩,故很少有人議論作的畫。郭諶一生,很愛吟詩,可詩作存下來的也很少。《德平縣誌》僅載《西山漫興》元詩三首和《同升歌》一篇,鳳毛麟角,實在可珍視了。
後世評價
郭諶為人處事,明達深智,氣度不凡。他教育有方,教出的學生居了高位,作過三部尚書的葛守禮即出自郭諶門下,淵博的學者,當朝的名臣,師生的芳名就可以了。清明如冰,純潔如玉,先生當之無愧。萬曆二年(1578年),郭諶奉命來山東巡視慰問,年老了執行公務又勤苦,又加所到之處,書畫勞累,至兗州病倒。回到故里當夜就逝去,時當五月,享年九十一歲,也算得德高國瑞人長壽了,郭諶正合此說。葛守禮為業師作了墓誌,被安葬在德平東郊。年久墓荒石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本族為先生補建石碣;德平光緒甲午科舉人王炳輝為作墓表,並題寫了“跡追鐘王”的碑額,以郭諶的書法成就,當之無愧,子文郁,襲文化殿中書事,長光祿署丞;次子文成,隆慶庚午(1570年)科舉人,能夠繼承父志,興盛先人的事業。
現在發揚名人名勝,郭諶為一代名人,豈能湮沒。我據郭諶墓表,又收些舊聞,作了這篇傳,是為了把他的事跡永遠保存下來。此人不是一縣一省的名望,實為國家文化藝術之光啊。
德平郊外,鉤盤河畔,你明哲高深的人啊,是天賦的鐘秀。書法應試第一,全國稱讚,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草訣》與《草韻》可稱後世的法度。那盛多的類帖,可說是書林的奇葩。《四體千字文》是你書法的力作。你支撐國家的名臣,育養的後代可繼承父業。你的書藝象滄海明月一樣,給犁邱的文庫增光,象鉤盤河水一樣淵源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