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相橋村

郭相橋村

郭相橋村位於浙江省寧波餘姚城西7公里,總面積3.5 平方公里,轄22個自然村。為餘姚市小康村,先後被評為寧波市法制示範村,餘姚市先進黨支部等榮譽。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郭相橋村位於浙江寧波餘姚城西7公里,距蘭江街道駐地3.5公里。昔有郭姓人,以卜巫為業,建橋一座稱郭相橋,村襲橋名。總面積3.5 平方公里,轄22個自然村分屬15個村民小組。1030戶,3368人,有外來人口2000多人。東接壤豐楊河村,南連筀竹村,西鄰夏巷村,北隔姚江與馬渚斗門相望。有村黨總支部,黨員147人,下設工業、農業、老年三個支部。為餘姚市小康村,先後被評為寧波市法制示範村,餘姚市文明村,餘姚市先進黨支部等榮譽。2005年工業總產值達3.2億元,集體資產440萬元,可用資金1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9600餘元。境屬姚江平原與四明山交接地貌,丘陵平原湖泊交織,水資源豐富,村南有四明湖水庫總渠,城南乾渠沿前溪湖,穿莫家湖。有郭相橋江,直江兩條河流注入姚江。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3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2℃,最高氣溫39.5℃,最低氣溫—9.8℃,無霜期228天。土壤:山地以黃泥土、沙石土為主;水田以黃斑泥、水粉泥、青紫泥。

村史沿革

2001年4月,由郭相橋、清福庵、莫家湖三村合併,定名郭相橋村。原郭相橋1950年為肖東鄉三村、莫家湖村為肖東鄉一村。1956年又分別建立郭相橋村高級社、施家高級社、莫家湖高級社。1958年為環城公社肖東管理區所轄,1959年秋改為城南公社肖東管理區所轄,1961年分別為肖東公社郭相橋大隊、施家大隊、莫家湖大隊。1966年“文革”時期分別更名紅衛大隊、立新大隊、紅湖大隊。1981年分別復名為郭相橋大隊、清福庵大隊、莫家湖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分別改稱為肖東鄉郭相橋村民委員會、清福庵村民委員會、莫家湖村民委員會。2001年三村合併為西南街道郭相橋村。2006年1月更名蘭江街道郭相橋村至今。

產業經濟

農業有水稻、林果為主,解放後重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達到旱澇保收,現有耕地1850畝,水稻畝產量由解放初期200公斤,提高到880公斤。低山丘陵山地1142畝,以產雜木、松、毛竹、茶葉為主,楊梅、桃、柿、梨等水果。現境有“前溪湖水庫”原系湖泊,1957年8月築壩改建為水庫,國家投資23萬元,共投工26萬工,集雨面積3.68平方公里,總庫容234萬立方米,正常蓄水123萬立方米,建有4孔排洪洞,灌溉原長豐、肖東兩鄉農田3500畝,養魚水面375畝,年產魚5噸。近年來發展花木基地100畝,培育樟樹、水杉樹苗。2005年農業總產值達1200萬元。村企業起步於1968年社隊工業,目前有各類企業200餘家,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45家,有汽車配件、洗衣機配件、電機電器行業等。

村鎮建設

編制村莊總體發展規劃,重視村道交通建設,上世紀60年代初開通到縣城公路,目前有市區403、204兩路公交直通,村道全部砌澆水泥硬化路面,主要路口安裝路燈,有黃山西路、譚家嶺西路、郭沈公路,各自然村之間路面全部硬化。有村民建房集中點2個,村莊主要道路全部綠化,全部消滅露天糞缸。推進“村民飲用水工程”,1985年從前溪湖水庫提取生活用水,100%村民飲用自來水。清朝乾隆年間設有郭相橋集市,橋東有市街,店鋪林立,橋北為柴市場,每逢雙日為市,是商品交易、山貨農副產品集散地,目前,有村農貿市場1家,超市4家,大小商店星羅棋布,市場管理員5人。99%村民通自來水和有線電視。

社會事業

在解放初期有城南區中心國小,先後改稱肖東鄉校、公社社校,肖東初級中學等,至70年代初撤消,目前有肖東第二國小。重視鄉村民眾文化,有農民文化宮,老年活動室、村圖書室等文體活動場所。重視醫療衛生,有肖東衛生診所、村衛生室,辟有大型停車場,計畫生育、社會保險、養老保障、環境衛生納入規範化管理。

發展特色

發展名特水產,利用前溪湖水庫、莫家湖、郭相橋江等水系,培育名特優養殖業。開發林特資源,擴大浙江龍井名茶、西山白楊梅基地。盤活塑膠製品業,創建傘件製品專業村。

風景名勝

紅色山水景點。有肖東烈士紀念碑,位於前溪湖水庫,墓前建有亭子,汽車直達。村北姚江沿岸有菁江渡、羅家渡等革命紅色紀念點。開發前溪湖水庫休閒觀光旅遊點,做大莫家湖浙東垂釣中心的農家樂品牌。

村內名人

徐汝成。原名徐午生,出身於前溪湖自然村,啟蒙於村國小,上世紀三十年代畢業於黃浦軍校,原台灣炮兵司令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