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研究員]

郭俊[研究員]

1912年,考入省立東漢書院。在這裡,他受到新教育的啟發,曾想學習工業,走工業救國的道路。1917年夏季,赴京投考高校。因發生張勛復辟事件,時局混亂,學校停考,旅費用盡,只得當賣行裝南歸。途中他曾向夥伴表示:“我將來若能從戎征戰,定當盡力於治國安民。”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郭俊(1897-)男,漢族,湖北安陸人。幼時,在本城楊覺生教師處讀書。13歲時,到縣北鄉接官廳王家台子隨舅父攻讀古文。

郭俊郭俊

人物生平

1912年,考入省立東漢書院。在這裡,他受到新教育的啟發,曾想學習工業,走工業救國的道路。1917年夏季,赴京投考高校。因發生張勛復辟事件,時局混亂,學校停考,旅費用盡,只得當賣行裝南歸。途中他曾向夥伴表示:“我將來若能從戎征戰,定當盡力於治國安民。”次年,再次赴京報考,被高等工業學校錄取,但因家庭經濟困難,不久輟學。後考入官費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兵科學習。學習期間,與40餘名志同道合的同學組織了以探求救國真理、促進中國革命為宗旨的社團“壬戌社”。後來,又與惲代英在湖北武昌創辦的“利群書社”建立了聯繫,經常購閱革命書籍,鑽研革命理論,並刻苦攻讀俄語。1922年,畢業前夕,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任第一混成旅見習排長。上級黨曾派共產黨員李之龍與他秘密聯絡,進行革命活動。1924年5月,受共產黨組織委派,奔赴廣州,參加創辦黃埔軍校的工作。學校建成後,任第三隊第一區隊長。1924年10月,奉命率領本區隊學員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事件,協同海軍攔截扣留了商團運送槍枝彈藥的“哈佛號”輪船,並送交黃埔軍校。1924年冬,盤踞廣東東江地區的軍閥陳炯明在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段祺瑞支持下,準備率部進犯廣州。廣東革命政府在中國共產黨支持下,於1925年2月1日舉行第一次東征。主力軍是以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為骨幹的黃埔軍校學生軍,共兩個教導團,3000多人,郭俊任第一教導團第三營第七連連長。10月,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黃埔軍校教導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周恩來任總政治部主任兼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第一師黨代表,郭俊任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一營營長,後提升為三團黨代表。他率部由平山、白雲進入海豐,遭到陳炯明叛軍洪兆麟、謝文炳部約七、八千人的襲擊,情況十分危急。他沉著應戰,一方面,組織後備力量投入戰鬥,為正面戰場增援,向敵軍密集的鄭家橋衝鋒;另一方面,派偵察隊從左側抄敵後路。敵軍腹背受擊,全線崩潰。三團以少勝多,結束了海豐戰鬥。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國民革命軍殲敵1萬餘人,陳炯明逃往香港,第二次東征勝利。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後,派兵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和蘇聯顧問辦事處及住所,逮捕了李之龍等50餘名共產黨員,扣押了黃埔軍校及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中的全體共產黨員,接著又強逼在第一軍工作的全體共產黨員退出該軍。郭俊也被解除了軍職。1926年1月,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確定了北伐的方針。6月5日,廣東國民政府通過北伐案。為了保證10萬北伐大軍的各項軍需,6月30日成立了兵站總監部。郭俊被委任為第一兵站少將站監,主管第一軍兵運、兵器、糧秣、被服、軍餉、醫療等各項後勤工作。7月9日,正式出師北伐。兵站隨大軍北上。他兢兢業業,千方百計保證各項軍需的供應。9月,北伐軍開始進攻江西。因戰事需要,郭俊被調任第一軍第二師第六團團長。10月上旬,攻克武昌後,北伐軍分為東路軍、西路軍、中央軍三路。郭俊所部屬東路軍。1927年1月,北伐軍東路軍進入浙江衢州,遭遇孫傳芳殘部頑抗。東路軍前敵指揮部決定進行湯(溪)蘭(溪)戰役,掃清東進障礙。郭俊所在的二師主攻游埠。1月29日拂曉,戰鬥展開。他率六團攻打左翼,初戰進展緩慢,鏖戰數日,仍進展不大。最後將預備隊、工兵統統投入戰鬥,終將頑敵擊潰。下午5時,追敵至裘家埠、鄧家坪一線,敵軍又憑藉衢江的一條支流隔河堅守。他選一個排的精兵,趁夜泅水過河,搞掉敵哨兵,奪取敵前沿陣地的機槍,對敵軍猛烈掃射。敵措手不及,全線潰敗,這一仗俘敵300餘人,繳獲山炮3門,機槍、步槍400餘支。但他不幸腰部中彈,因傷勢過重,在轉往衢州途中不幸犧牲。郭俊的靈柩運到衢州,各界民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追授他中將軍銜。後按家屬要求,將遺體運回原籍,由安陸縣政府舉行公葬。棺木葬於縣城東門外文昌樓下。解放後,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