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前633年,楚成王包圍了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國在被廬舉行蒐禮閱兵,建立了三個軍,晉文公問趙衰誰能擔任中軍將,趙衰推薦郤縠,因為郤縠即便五十歲了,還堅持學習,而且更加重視學習。郤縠喜愛禮樂重視《詩》、《書》。先王制定的《詩》、《書》這些法規典籍,是道德信義的寶庫;禮樂則是道德的表率;道德信義,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礎。重視這些的人,是不會忘記百姓的。[1]晉文公採納了趙衰的建議,以郤縠為中軍將、郤溱為中軍佐;狐毛為上軍將、狐偃為上軍佐;欒枝為下軍將、先軫為下軍佐。[2]三軍整編之後,中軍將郤縠登壇發令,擂鼓三通,操演陣法,少者在前,長者在後,坐作進退,皆有成規。有不會的,教導他,教導三遍還是不聽的,驅逐出軍隊,有不聽令的,用刑。一連操演三日,奇正變化,指揮如意,眾將見郤縠寬嚴得體,都心悅誠服。 卻說郤縠閱兵之後,忽然將台之上颳起一陣旋風,竟將大帥旗桿,吹為兩段,眾人盡皆變色,都以為不吉。郤縠說:“帥旗倒折,是主將的事,和眾位無關。我可能不能和諸位打太久了,但是此次出師必定成功,大家勿疑!”眾人這才放下心來。
前632年春季,晉軍從南河渡過黃河,準備通過攻打曹國、衛國來救援被楚、陳、蔡、鄭、許五國聯軍包圍的宋國。三月,在攻打曹國的過程中,郤縠戰死,正應了閱兵時帥旗折斷之兆。因為先軫在伐衛和伐曹戰爭中表現突出,還救了晉文公一命,晉文公讓先軫代替郤縠為中軍元帥,讓胥臣代替先軫為下軍佐。,先軫繼任為中軍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