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國制度,西漢初年,鑒於秦之孤立而亡,周之封建而弱,在地方政權方面採取了郡縣與封國兩制並存,即所謂郡國制度。王國的地位與郡等同,均上屬天子,下統侯縣。當時山東境內置有濟南(今章丘縣西)、齊(今淄博市東北),泰山(今泰安縣東南)等11郡;膠東(今平度縣東南)、魯(今曲阜縣)、城陽(今莒縣)等6國,共有295個縣。漢武帝時,在郡國之上設州(刺史部),全國設13個州,今山東主要為青、兗、徐三州之地,冀、幽、豫三州各有少部伸入境內。東漢時,今山東境內置有16郡國,163縣。漢末,地方行政制度演變為州,郡、縣三級,郡國制度不復存在。
相關詞條
-
郡國兵
郡國兵 寓於郡、國(王國、侯國)的兵員,是西漢地方兵的統稱。
簡介 起源 軍制 演變 史書記載 -
西漢郡國
所謂郡是指郡縣,國是指封國,而郡國制則為西漢初實行的一種政治制度。郡和封國同是漢初地方高級的行政區劃,郡直屬於中央,封國則由分封諸王統治。由是二者並行,...
概述 發展情況 郡國表 郡國制 郡國五銖 -
東漢郡國
東漢制度,郡、王國、屬國同為一級地方行政區劃。王國承西漢之制,為皇子封地,由相治理,相之地位同郡太守。諸侯王不治民,唯衣食稅租而已。屬國初置於西漢武帝元...
行政區劃制度 演化過程 兩漢郡國名 典籍記載 分裂割據 -
郡國學校
郡國學校的建立。漢代的郡國學校,是指以行政區劃 郡 、 國 為範圍的地方官學。蜀郡守文翁,對於創建郡國學有顯著成就。
學校簡介 發展歷程 -
郡國並行制
漢代實行郡縣制的同時,又有分封制的存在,這是同秦朝最大的不同之處。 釋義:西漢初年,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國,郡國兩制並行。
起源 發展 意義作用 -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
中國古代職官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家的產生,開始於夏代,而職官的設定是隨著國家的產生才出現的,從夏代開始,中國古代的職官,歷代建置...
制度簡介 發展過程 主要類別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賦稅制度
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時期。各國奴隸社會的財政,也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變化,相繼實行了改革。
簡介 具體介紹 -
漢代“發兵”制度
漢代的“發兵”,就是指漢王朝或地方郡、國對於軍隊的調動,主要是指中央對地方軍隊的調動。漢代發兵有四種信物:虎符、節、羽檄、詔書。王朝設有符節台管理符、節...
基本信息 主要信物 使用方式 實施情況 -
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是漢武帝在秦御史監郡和漢初丞相史出刺基礎上的獨創,是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產物。漢代刺史制度的形成、發展與演變都有著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刺史制度的...
簡介 由來 形成 發展 後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