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地方行政區劃制度
簡介
東漢郡國的設定比較穩定,郡國的名目和領域的變動幅度較小。《續漢書·郡國志》所載一百零五個郡國可作為東漢一代行政區劃的代表。此一百零五個郡國乃從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的一百零三個郡國發展、演化而來:演化過程
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7)並省西漢王國十:以廣平屬巨鹿,真定屬常山,河間屬信都,城陽屬琅邪,泗水屬廣陵,淄川、高密、膠東屬北海,六安屬廬江,廣陽屬上谷。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益州徼外哀牢內屬,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縣,並割益州西部都尉所領六縣合為永昌郡。
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分東平國三縣置任城國。
和帝永元二年(公分樂成(本西漢之信都)、涿郡、勃海復置河間國,永元八年復置廣陽郡。安帝命屬國別領比郡者六: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張掖屬國、張掖居延屬國、遼東屬國。順帝永建四年(129),分會稽置吳郡。
綜上所述,由西漢一百零三郡國省十,置十二,成為一百零五個。
兩漢郡國名目對照表
兩漢郡國名目的對照及並省關係如下表(郡國名沿而未革者以——表示,標有*號者為邊郡)。地理志/郡國志/地理志/郡國志
百三郡國/百五郡國/百三郡國/百五郡國
河南郡河南尹/平原郡——
河內郡——/乾乘郡樂安國
河東郡——/北海郡——北海國
弘農郡——/淄川國——
京兆尹——/高密國——
左馮翊——/膠東國——
右扶風——/東萊郡——
潁川郡——/齊郡齊國
汝南郡——/南陽郡——
梁國——/南郡——
沛郡沛國/江夏郡——
淮陽國陳國/零陵郡——
魯國——/桂陽郡——
魏郡——/武陵郡——
巨鹿郡——巨鹿郡/長沙國長沙郡
廣平國——/九江郡——
常山郡常山國/丹揚郡——
真定國/盧江郡——盧江郡
中山國——/六安國——
信都國安平國/會稽郡——會稽郡
河間國——/——吳郡
清河郡清河國/豫章郡——
趙國——/漢中郡——
勃海郡——/巴郡——
陳留郡——/廣漢郡——廣漢郡
東郡————/*廣漢屬國
東平國——東平國/蜀郡——蜀郡
— —任城國——/*蜀郡屬國泰山郡——泰山郡/*犍為郡——*犍為郡
— —濟北國——/*犍為屬國山陽郡——/*■柯郡—*—
濟陰郡——/*越■郡—*—
東海郡——。/*益州郡 *——
琅邪郡——琅邪國/*永昌郡
城陽國——/*隴西郡*——
楚國彭城國/*天水郡*漢陽郡
廣陵國——廣陵郡/*武都郡*——
泗水國——/*金城郡*——
臨淮郡 下邳國/*安定郡*——
濟南郡濟南國/*北地郡*——續表
地理志 郡國志 地理志 郡國志
百三郡國百五郡國 百三郡國 百五郡國*武威郡 *—— 廣陽國 廣陽郡
*張掖郡———*張掖郡“代郡*——
——*張掖屬國*上谷郡*——
——*張掖居延屬*漁陽郡*——
國*右北平郡*——
*酒泉郡*—— *遼西郡*——
*敦煌郡*—— *遼東郡———*遼東郡
上黨郡 ————*遼東屬國
太原郡—— *玄菟郡*——
上郡--*樂浪郡*——
*西河郡*—— *南海郡*--
*五原郡*——*蒼梧郡*--
*雲中郡*—— *鬱林郡*——
*定襄郡*——*合浦郡*——
*雁門郡*—— *交趾郡*——
*朔方郡*—— *九真郡*——
*浦郡—— *—— *日南郡*——
《郡國志》記載
河南尹下本注曰:“永和五年戶二十萬八千四百八十六……”,據此,一般認為一百零五郡國是順帝永和五年(140)的行政區劃。但是一百零五郡國中未有阜陵國,而該王國基本上與東漢王朝相終始,唯於沖帝、質帝之交暫絕,清代學者錢大昕因此以為《郡國志》乃據沖、質之交的簿籍而作。兩種見解不一,迄無定論。桓、靈以後,郡國又稍有增置,名稱亦有更改。據《後漢書》載,桓、靈二朝共增三郡:桓帝建和元年(147)復置阜陵國,延熹元年(158)分中山置博陵郡,靈帝時復分蜀郡北部為汶山郡。另有南安郡,據《晉書·地理志》及《元和郡縣誌》載,亦靈帝時分漢陽置,《郡國志》劉昭注引《秦州記》則雲置於靈帝中平五年(188)。分裂割據
及至獻帝即位,天下已經大亂,朝政操於權臣之手,朝廷不能號令全國,分裂割據現象日益嚴重,各地不少州牧、太守自行置郡,而且鏇置鏇廢,時分時合。因此,這一時期郡國增廢情況十分複雜,各種史籍記載出入很大,經過綜合考訂,條理如下:中央地區
興平元年(194),分安定、扶風置新平郡;建安年間,曹操執政,陸續增置城陽、利城、東莞、長廣、譙郡、樂陵、章武、樂平、新興、漢興、西平、西郡、廣魏、南鄉、襄陽、臨江(後改宜都)、弋陽等十餘郡;省上郡、朔方、五原、雲中、定襄五郡。割據地區
孫策據江東,於興平元年分豫章置廬陵郡;孫權(見吳大帝孫權)繼立,於建安十三年(208)分丹揚置新都郡;十五年又分豫章置鄱陽郡,二十三年分合浦置高涼郡,不知何年分盧江置蘄春郡(據《吳書》,當在建安十八年以前),遼東太守公孫度分樂浪置帶方郡;荊州牧劉表分南陽置章陵郡,益州牧劉璋與劉備(見漢昭烈帝劉備)相繼分置江陽(分犍為)、巴西、巴東、涪陵(分巴郡)、梓潼(分廣漢)、岩渠等郡。這一時期,王國仍有所置廢,屬國亦有升為郡者,但於增損無關。鏇置鏇廢之郡亦不計入,故至建安二十五年曹魏代漢以前,東漢全境郡國總數由靈帝末年的一百零九增至一百二十餘,郡境則相對縮小,至有僅領二三縣者。而且,因羌胡騷擾,省上郡、朔方等五郡,版圖反而比東漢初年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