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邱惠亭(1898—1987),直隸霸縣下王莊(今河北霸州市王莊子)人。幼入本庄昆弋子弟會,初師李文榜,又隨住會的王府班藝人黃榮達、裴榮慶學戲,裴授之 《蘆花盪》,搬朝天蹬有特色。
生涯
宣統二年(1910)赴京東搭班演出,復向郝振基學《雅觀樓》、《夜巡》等,向李益仲學《火判》、《長坂坡》、《滑油山》的大鬼等。
宣統三年(1911)曾入北京肅王府復出昆弋安慶班。
民國初年返京南搭昆弋慶長班,以武生應工,與武花臉侯玉山合演打對手的武戲,是慶長班晚期主要演員。
慶長班散,改搭寶山合班。
民國九年(1920)入郝振基、白玉田為主演的榮慶社,演於天津上天仙,如與陶振江合演《英雄台》,與胡慶元、侯益泰合演《鬧昆陽》等,並隨班赴上海演出。北返後改搭束鹿舊城祥慶社演於河北鄉間。
民國十八年(1929)隨昆弋班演於天津天祥四樓新欣舞台時,王益友患病,邱為代演《祝家莊》等戲,大受觀眾好評,並為挑班旦角龐世奇配演《義俠記·殺嫂》等戲。復隨寶立社演於河北靈山煤礦等處。
1936年任教於王泊生主持的山東省立劇院,傳授《打虎》、《夜奔》、《倒銅旗》等昆弋劇目,有弟子李茂文等。
抗日戰爭爆發,遂返故鄉。
1938年春,一度赴京東搭昆弋基順合班,旋赴天津搭侯永奎、馬祥麟主持的榮慶昆弋社,1939年榮慶社瓦解後,乃返鄉務農。
嗣後五十年間,堅持在下王莊、王疙瘩村等鄉間子弟會任教,傳播昆弋藝術;有義子王俊章,農耕之餘,專工小武生,擅演《快活林》、《蜈蚣嶺》等戲,惜1955年僅三十餘歲去世。
1957年,灘里、下王莊、王疙瘩村等昆弋子弟會聯合組成靜海縣農民崑曲劇團,邱惠亭主演了《蘆花盪》等劇目。
1959年應聘任教於天津市戲曲學校,時已六十二歲,而腿腳工夫為全校之冠,曾三次示範演出《林沖夜奔》,有弟子何永泉等;
1963年離校返鄉。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王莊子等地紛紛恢復農民業餘崑曲劇團,邱惠亭以耄耋之年仍悉心指導排練劇目。
1987年病逝故鄉,享年九十歲。
其子邱雙民,農耕之餘亦習昆弋武生。
崑曲演員(三)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