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老墨

邵老墨(1846—1913),清末光緒年間北方昆弋慶長班與和翠班著名的武丑兼武淨。

基本信息

簡介

邵老墨(1846—1913),清末光緒年間北方昆弋慶長班與和翠班著名的武丑兼武淨。他是河北獲鹿縣邵家莊人,早年唱武丑,三十多歲以後專工架子花臉。他嗓音厚,功底深,戲路寬,是個文、武、昆、弋全通,生、旦、淨、醜、末都能教的“戲包袱”。昆弋班的花臉一般分袍帶、架子、摔打三種,各有專行,但他三種都通。而且所有的武丑戲他也全能。

劇目

代表性的戲碼是“一偷三盜”,即《偷雞 》、《盜甲》、《盜杯》和《盜瓶》。甚至白鬍子老生戲,他也唱得非常出色。當然,他最拿手的是架子花臉戲“三州一現”,即、《鬧江州》、《撞幽州》和《祥麟現》。

評價

他在冀中一帶常年演出,獲得了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聲名鵲起。曾流傳俗諺說:“誤了吃酒赴宴,也不能耽誤了看老墨的‘三州一現’。”又有口頭禪說:“寧肯挨冷受凍,也得看花臉老墨!”可見其聲譽之盛。

弟子

他的得意弟子是侯益隆,後來又收和翠班的侯玉山為徒,那是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的時候,他已年過六十,而侯玉山才十六歲。他看中侯玉山是架子花臉的好材料,乃盡授其藝。從《西廂記·惠明下書》教起,接著又教《鍾馗嫁妹》、《醉打山門》、《激良》、《花盪》、《三闖》、《功宴》 等昆戲,最後還把看家戲“三州一現”也傳給了玉山。所以說北方崑劇院的侯玉山,是邵老墨的真正傳人。

崑曲演員(三)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