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昆弋班名旦。河北省玉田縣人。十二歲從師李益仲習藝,十四歲隨李走京南,入慶長班,復拜王樹云為師深造。約於1916年搭同和班,並於1917年隨班入京演於廣興園。後復組同和班,崔為領班人之一。1930年與郝振基等從同和班退出,另組基順合班。京東、京南昆弋名角一度雲集此班,影響頗大。後來班散,入榮慶社,曾隨韓世昌、白雲生等赴太原等地演出。1939年隨榮慶社演於天津,遇大水災,返回鄉里。從此息影舞台。後在解放戰爭中參加革命,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村黨支部書記等職。1957年病卒。平生工青衣、花旦,唱做均好,尤長於刻畫人物,以情動人。所擅劇目有《思凡》、《下山》、《佳期》、《拷紅》、《刺梁》、《刺虎》、《昭君出塞》、《藏舟》等。
崑曲演員(三)
崑曲是我國的古老劇種,又稱崑山腔或崑劇,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吸取海鹽腔、戈陽腔的長處,對崑腔加以改革,創造聞名的“水磨腔”,使崑曲音樂獲得很大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