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的資源、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雄厚,是中原經濟技術協作區的中心城市。西部山川秀美,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東部平原盛產各種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素有“冀南糧倉、棉海”之稱。
地 理 位 置
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北緯36°20' -44,東經114°03' -40' 之間,鄰接晉、魯、豫三省,北距省會石家莊150公里,離首都北京450公里。西依太行山,東跨華北平原。
邯鄲市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下降,高差懸殊,地貌類型複雜多樣。以京廣鐵路為界,西部為中、低山丘陵地貌,東部為華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對高差達1866米,總坡降為11.8‰。
資 源 環 境
邯鄲市與生產活動直接相關的主要資源有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物資源。
全市自產水資源總量19.7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為6.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7.3億立方米,可開採量14.49億立方米,其中,東部平原為11.7億立方米,西部山區為2.79億立方米。
邯鄲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可觀。不僅有豐富的煤、鐵資源,而且還有較為豐富的非金融礦資源。礦產資源種類有:鐵、煤(煙煤、無煙煤)、鋁土礦、金、銅、伴生鈷、錳、黃鐵礦、石墨、石榴石、含鉀砂頁岩、耐火粘土、熔劑灰岩、電石灰岩、水泥灰岩、水泥用砂岩、玻璃用砂岩、石膏、水泥用黃土(粘土)、鐵礬土、藍石棉、重晶石、瓷土、磚瓦用黃土、硬質高嶺石粘土礦、膨潤土、矽灰石等二十八種以上。各種礦產地200多處。
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全市列入省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97處,市級的文物保護單位150處。主要古蹟和遊覽景點有武靈叢台、黃粱夢呂仙祠、媧皇宮以及響堂山石窟等,還有新開發的長壽村、京娘湖、武當山等民俗風景區。
歷 史 文 化
邯鄲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7300多年前,這裡就孕育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趙敬候遷都邯鄲,使趙國都城邯鄲迅速繁榮成為趙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留下了“胡服騎射”的千古美名。漢代與西安、洛陽、淄博、成都同為全國五大都會。獨具特色的燕趙文化培育出大批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著名的有藺相如、廉頗、苟子、趙奢、李牧等。“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許多歷史典故都發生在這裡,被譽為中國的“成語典故”之鄉。諸多的名勝古蹟為邯鄲保存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主要有以磁山文化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以趙王城、武靈叢台為象徵的古趙文化;以“曹魏三台”和南北響堂為代表的魏齊文化。革命戰爭年代,也做出了巨大貢獻,現保存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八路軍129師司令部等革命歷史遺址。
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邯鄲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邯鄲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解放後,黨和政府在恢復和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對歷史文化的發掘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為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邯鄲市委、市政府把加強文化建設列為整個邯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邯鄲文化事業出現了百花爭艷、生機勃勃的可喜局面。
歷 史 名 人
1、趙武靈王:中國第一個創建了騎兵的帝王,也開創了中國軍事變革的先河;
2、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3、李牧: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4、藺相如:趙國名相,和廉頗兩個人威懾秦國;
5、荀子:和孔子、孟子等齊名的大學問家,韓非和李斯的師父;
6、嬴政:秦始皇,中國第一位皇帝,祖籍在陝西,但出生在邯鄲;
7、曹操:漢末丞相,建都鄴城,統一北方,與子曹丕、曹植開創建安文學流派;
8、韓蔭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員,八路軍平漢支隊司令員;
9、楊露禪:永年廣府人,楊氏太極宗師;
10、樂毅:趙國人,戰國名將,被趙王封為望諸君;
11、趙勝: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12、趙奢:馬服君,曾經多次戰敗包括秦國在內的敵國軍隊,戰功赫赫;
13、毛遂:出使不辱使命,為官造福於民,趙國賢士;
14、魏徵:唐初名相,邯鄲館陶人,以直諫著稱於世;
15、趙姬:秦始皇的母親,著名的美女,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太后;
16、羅敷:著名的漢樂府《陌上桑》的女主角,繼趙姬之後的又一位美女;
17、武禹襄:永年廣府人,武氏太極宗師;
當代名人
鄧麗君:籍貫邯鄲大名,出生在台灣,一代歌后。
韓喬生:1957年10月11日出生中央電視台體育播音、主持和評論員,主持欄目:世界職業拳王爭霸賽
王莎莎:著名演員,主要作品電視劇《小兵張嘎》飾演 英子 《武林外傳》飾演莫小貝待 《健康快車》飾演莫小蓓等
交 通 通 訊
邯鄲交通發達,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國道橫貫南北,邯長、邯濟鐵路,309國道溝通東西,是中原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截止2003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己達6332公里。高速公路達到72公里,形成四通八達的“五縱五橫”幹線公路網。邯鄲市市內公共運輸運營線路網長度達到1138公里,運營車輛1733輛,運送乘客11178萬人次。營造了以城市商業購物中心為轉乘樞紐,以溝通主幹道和新老居民區、行政區,貫通大街小巷的城市市區公交線網,極大地方便了市內乘客乘車。
改革開放以來,邯鄲加快通信網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改革步伐,使通信能力和技術水平達到了全國先進水平。全市城鄉電話交換機總容量已突破一百萬門,長途電路達3萬餘路端,光纜總長度為8000皮長公里,實現了傳輸光纜化、交換程控化,並建成了邯鄲本地電話網。全市所有縣、區、鎮均進入全國長途自動電話網,與國內1600多個城市、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電話直撥。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及中國多媒體通信網(CNINFO)、數據、ISDN用戶均取得較大發展。
行 政 區 劃
邯鄲市1985年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城市,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
現轄四區、一市、 十四縣。四區為邯山區、叢台區、復興區、峰峰礦區;一市為武安市;十四縣為邯鄲縣、臨漳縣、成安縣、大名縣、涉縣、磁縣、肥鄉縣、永年縣、邱縣、雞澤縣、廣平縣、曲周縣、魏縣、館陶縣。全市共有214個鄉鎮、5366個行政村。
經 濟 概 況
改革開放以來,邯鄲的國民經濟保持平穩增長。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62.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0.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94.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57.3億元;分別增長4%、15.1%和11.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8934元,增長11.2%。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03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842元,人均消費性支出5132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1和2.9%。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900元,比上年增長5.1%。
第一產業:2003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8.7億元,比上年增長5.6%。糧食總產量達362.9萬噸,比上年下降2.8%;棉花產量9.3萬噸,增長17%;油料產量18.7萬噸,下降4.7%,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最佳化。居民“菜籃子”工程效果顯著,2003年全市肉類總產量達54.3萬噸,比上年增長7.3%;奶類產量5.1萬噸,增長16%;禽蛋產量91.7萬噸,增長8.1%。
2003年,永年蔬菜、雞澤辣椒、大名花生、館陶雞蛋、魏縣鴨梨、臨漳獺兔等龍型經濟和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較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初具規模。國家已先後命名魏縣為中國鴨梨之鄉、雞澤縣為中國辣椒之鄉、館陶縣為中國蛋雞之鄉和雙孢姑之鄉、曲周縣為中國甜玉米之鄉。 第二產業:邯鄲工業在占有能源、交通優勢的基礎上,發展成為以冶金、機電、建材等重:業為主,輕紡、製藥等輕工業為輔,門類齊全的工業格局。2003年,全市47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59.5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年產鋼949萬噸,比上年增長42.1%;產鐵1015萬噸,增長23.9%;產原煤1796萬噸,增長12.1%;紗11.9萬噸,增長1.3%:年發電量217億千瓦時,增長2.9%。
建築業生產持續增長。在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住宅建設的帶動下,全市建築業總產值達到91.3億元,比上年增長9.7%。實現增加值17.7億元,增長17.5%。
第三產業:隨著國家對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邯鄲市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2003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57.3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占全市GDP比重的33.7%。全市第三產業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人口與民族
邯鄲市2003年末總人口857.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87.2萬人,非農業人口169.9萬人;男性人口434.68萬人,女性人口422.42萬人。2003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83‰,市區人口138.2萬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
邯鄲市總人口中,絕大多數為漢族,少數民族主要包括回族、蒙古族、壯族、朝鮮族等30多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市總人口的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