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呵灘

願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 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 各自是官人,那得到頭還。

簡介

nà hē tān ㄣㄚˋ ㄏㄜ ㄊㄢ
那呵灘(那呵灘) 
樂府西曲歌名。《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六·西曲歌下》:“《古今樂録》曰:《那呵灘》,舊舞十六人, 梁八人。其和云:郎去何當還。多敍陵及揚州事。 那呵 ,蓋灘名也。”
《那呵灘》曾成為一支舞曲,起初配合十六人的舞蹈,到梁代改配八人舞蹈。這支歌曲有和聲,即在每遍歌唱的結束處,接唱“郎去何當還”,便是歌曲的主題。歌曲的文學題材大都是與江陵、揚州有關的男女離別故事,歌曲本身也產生於揚子江畔的船工戀愛生活。--“那呵”是一個水灘名,是船隻停泊的處所。古往今來,多少生離死別的幽怨故事就產生在這種地方。

原文及譯文

其一(女歌·聞歡下揚州)
聞歡下揚州,相送江津彎。願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
聽說情郎要遠去揚州,我一直相送到江津彎頭。但願情郎的篙櫓折斷,好和我一起重回故鄉 。
其二(男歌·篙折當更覓)
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頭還。
篙折了可以再換,櫓斷了可以再安。既然各自受官府差遣,我哪裡能夠中途回還?(“各自是官人”,據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引張玉谷《古詩賞析》云:“官人,婦人呼夫之稱。各自是官人,言我到彼,亦有呼我為官人者,與汝真各自以為是也。”但據此解釋,男女之間的愛情就蕩然無跡了。因此我認為此解有誤。)

原文分析

這兩首民歌是男女對唱,其一是女聲,她在送別她的情郎時,希望她情郎的竹篙和搖櫓折斷,好讓他不去揚州,讓他們永遠廝守在一起。其二是男聲,說明他去揚州是應官府的差遣,不去是不行的,因此即使篙折了可以再換,櫓斷了可以再安,而不去應官差是不行的,但細心的讀者是可以從中領會到他的幽怨的,要不是官府逼迫,他是不會與他的心愛的人兒分開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