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邊臣與疆吏》一共有19篇文章,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分別對應本次“中國歷代邊臣疆吏”研討會的兩個方向,即中國邊疆官員的形成和仕途,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其中的焦點有中央政府為了管理這些地區而確立的職責、邊境官員的性格、他們所擁有的資歷。目的要了解是邊境影響了官員的任命,還是這些管理者賦予邊疆以特殊性。目錄
致讀者
序言
功勳與仕途
天高地遠 邊臣疆吏
何得“邊事捷報”?——唐代西北648、655、657年諸戰役指揮官的軍事文化行動
吉爾吉斯斯坦阿克別希姆遺址出土兩件漢文碑銘考釋——兼論唐朝經營西域中疆臣的作用
明朝官員與西北中國
天高皇帝遠——清朝西陲的邊臣疆吏
臨危受命 盡職盡責
福建水師將領:一支“精英之師”?
走過留痕——松筠駐藏的政績與著述
滿洲將軍福康安:1792至1793年西藏政務改革的先驅
和琳駐藏——清朝駐藏大臣的一個典型性分析
羈縻:18世紀至19世紀初清朝西北邊疆政策制定的動態性
鄉誼姻親 同衷共濟
北宋晚期對廣西的經略——以程節、程鄰父子為中心的討論
論鄭芝龍與明清王朝權利互動之關係
從朱一貴起事的鎮壓事宜(1721)來看漳浦人之網路
朝廷與邊疆
且戰且和 有禮有兵
從南昭與唐朝之關係看唐朝治邊及其邊疆官吏
清代邊臣明誼與中俄勘定西北邊界交涉
晚清康區甘孜地方勢力與改土歸流
同族異族 治邊治心
和林元碑與嶺北官員管窺
試論元朝對嶺北行省的統治政策
晚明福建財政與福建結束對台灣問題的處理
賽因諾顏部族與清朝——兼論清朝的北方民族政策
結語
附錄 作者、譯者的聯繫方式
文摘
明朝官員與西北中國
四 提供信息來源的宦官和商人
宦官,作為政府中非正式官員的一類,在中外關係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他們成為明朝了解中亞的另一類信息來源的渠道。漢文文獻中記錄了明朝時期,宦官曾帶領至少140位使臣到異國土地上勰。永樂年問,幾乎每一次出使中亞的使團都有宦官參與。從文獻中隨機抽取一些這類出使任務的記錄就有:(1)1408年,巴泰與李達出使巴達克山;(2)李達出使哈烈;(3)1418年,楊忠出使別失八里;(4)1418年,鄧誠出使罕東衛;(5)1418年,李達出使哈烈和撒馬爾罕;(6)1419年,李暹出使哈密;(7)1419年,魯安出使設拉子和伊斯法罕;(8)1420年,郭驥出使哈烈;(9)魯安出使哈密。
明朝皇帝,尤其是永樂帝,依靠信賴宦官,並且不斷賦予宦官更多的職責和更大的權威。一位學者解釋說“沒有家庭拖累的他們(宦官)對君王的忠誠絲毫不亞於那些必須為其後代考慮的官員”29。宦官們的地位完全依賴於皇帝,這使得他們忠實於他們的主人。永樂帝尤為支持宦官的部分原因在於1403年,宦官曾幫助他篡位,取代他的侄兒成為皇帝30。永樂帝取得皇位後,還利用宦官作為與那些反對他篡奪正統皇位的官員抗衡的力量。
永樂帝和其後的君王發現在處理與中亞的關係時,宦官極為有用。他們注意到,任職於管理外國使節與商人的部門的官員受到儒學的影響,總是輕慢“番人”,而宦官則不是這樣。宦官通常更願意在一些有爭議的事務上與番人進行協商甚至做出一定讓步。同樣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宦官不反對貿易通商,而且他們常在會同館指導商貿。景德鎮瓷器的生產由宦官所監控,而瓷器是明朝與中亞和西亞貿易的重要物品。顯然,他們經常與中亞與西亞的商人及使臣打交道31。由此可見,在明朝與中亞的朝貢與商業來往中,宦官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宦官在中亞的旅行以及他們與中亞使臣及商人的聯繫,為他們深入了解哈密、吐魯番、撒馬爾罕、哈烈,以及其他中國西北方的綠洲與城鎮提供了極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