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選擇性剪接的類型包括外顯子遺漏性剪接、5‘選擇性剪接、3’選擇性剪接、相互排斥剪接和內含子保留剪接。
真核基因中內含子的存在是可變剪接的分子基礎。若可變剪接產生的mRNA差異僅在5‘和3’非翻譯區,因此產生的蛋白相同,差異區對翻譯起調控作用。
若可變剪接產生的mRNA編碼框不同:a.可在同一細胞中產生多種蛋白質。b.在不同細胞中有不同的剪接方式,表現出組織特異性。c.在不同發育時期或不同條件下採取不同剪接方式,表達不同蛋白。
過程
去除初級產物上的內含子,把外顯子連線為成熟的RNA,稱為剪接。一般情況下,由U1 snRNA以鹼基互補的方式識別mRNA前體5’剪接點,由結合在3’剪接點上游富含嘧啶區的U2AF識別3’剪接點並引導U2snRNP與分支點相結合,形成剪接前體,並進一步與U4、U5、U6 snRNP三聚體相結合,形成60S的剪接體,此時內含子彎曲成套索狀,上下游的外顯子相靠近,結構調整,釋放U1、U4和U5,U2和U6形成催化中心,發生轉酯反應,進行RNA前體分子的剪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