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的聲音

遠山的聲音

《遠山的聲音》,作者黃美英,她是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的客家的女兒。她在散文集《遠去的故鄉》諸多篇什中,以親切、拉家常式的口吻,回憶她小時候發生在故鄉的瑣碎故事,反映出當時客家人是怎樣默默地生存生息,隱隱地透露出當時山區農家生活的艱辛和煩愁,情趣和歡樂,讓讀者產生了某種情感上的懷舊和共鳴。

內容簡介

作者黃美英,是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後期的客家的女兒。她在《遠去的故鄉》篇什中,以親切、拉家常式的口吻,回憶她小時候發生在故鄉的瑣碎故事,反映出當時客家人是怎樣默默地生存生息,隱隱地透露出當時山區農家生活的艱辛和煩愁,情趣和歡樂,讓讀者產生了某種情感上的懷舊和共鳴。
同時,作品中亦有相當篇幅,記述了作者暢遊祖國山河、寄情山水、品味人生的美好情懷。在她那醇美的筆調中,有憂思,有哀怨,有天地的博大,有歲月的沉澱。讀之,如沐三月春風,如坐輕舟蕩漾,物我無間,天地自在。這就是中國的寫意傳統,以小見大,言有盡而意無窮,李白的樂府、蘇東坡的小品短賦,不也是尺幅寸心、天地無窮嗎?
品讀《遠山的聲音》,我們仿佛 從喧囂中緩緩走來,如遇見一位許久不見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聞,滿載著一眼美景,靜靜地與你分享。

編輯推薦

《遠山的聲音》是作者在記錄自己的生活狀態。不管是作為一個職業女性,或者家庭主婦,還是一個旅人、一個網民,她都是在寫實——平靜地說著自己所經歷的事。每一篇文章的主題不是十分的突出,都是一些平常的瑣碎的衣、食、住、行,但作者卻從容地讓讀者解讀到一個從客家鄉村走進都市的知識女性的幸福生活。這是一種令我們望塵莫及的生活狀態:平靜、閒適、富餘而又不乏浪漫。作者在靜隱中,享受親情、愛情、友情的快樂。

作者簡介

黃美英,女,廣東河源龍川人。當代散文家。客家女子。現居廣州市。在廣州某高校供職。

作者的話

樣書今天拿到了。檢閱著,不無開心。固然知道,現如今那誰誰出書,值不得大驚小怪。當別人贈你書時,第一本你或許新鮮,感覺開心,迫不及待地翻閱,很認真地將書讀完。當你的贈書越來越多,你的態度不一樣了。如果那是你欣賞的作者,你還是會看,以欣賞的目光看,看書行後面的秘密。如果是那不大熟悉的人的贈書,你或者看或者不看。如果看,那是以批判的眼光看。不看扔過一邊也很平常。那是你的態度。
自己的書呢,自然是不同的。俗話說“別人的老婆,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書自己是珍惜的,以為好的。
《遠山的聲音》,這是我的第一本書。當初寫字的時候,是完全沒有想到今後會出版的。網路寫作開創了草根寫作的先河。有欣賞有共鳴有和應,便有了動力。積攢了有些年,當我回頭翻閱時,就有了結集出版的願望。而今終於要做出來了。
《遠山的聲音》,那裡有一個我在。開心或不開心,得意或失意,記憶或遺忘……,書行中,幾十年的蹤跡,小思想小意識……相當自戀。
遠山隱隱,聲音渺渺。

作品目錄

一,遠去的故鄉

三月天
童年
走進客家山歌
七月半
鬼屋、荒冢、老榕樹

作品封面作品封面
懷念父親
與母親的絮語
奶奶
春華秋實
四月芳菲盡
師生
師祭
昨日重現二,生活在廣州

去飲茶嘍
天河城
請跟我來
我家毗鄰天河北
走,到摩托登去
天壽路,據水為財
飯三角
說茶
我的食物與我的朋友
冬至陽生春又來
老鄧
有甚於畫眉者
傷筋動骨
因為懂得
夏令營
拜佛記
寂寂君子蘭
作家、名牌襯衫、捷運及其他
流星划過
酒話——情人

三,行走的足跡

西行記憶
千里走單騎
藏行記
驚魂記
隨流水漂流
日行跡

四,我的閱讀

風中羽毛
蛾兒飛
將身體賣給權力與靈魂
與子偕藏
青衫磊落
花邊新聞
學名木槿
出塞曲
能不死嗎
菊花記
究竟誰更靠得住
草木有情
情懷與文字之美
童話抑或幻象
《手機》女人

作品節選

隨流水漂流

去黃姚的頭天晚上,下了一晚上的雨,第二天,天很清涼。下午,我們從梧州乘巴士到八步,路上壞車,比預定的時間大約晚了一個鍾。當晚宿於八步的君悅酒店。酒店還乾淨。一宿安枕。八點鐘從八步打車到黃姚。我們走的是條鎮公路。道路似長蛇蜿蜒,向大山深處。旁邊是條小溪。我們就是隨著這條小溪前行。沿途一派田園風光,青山隱隱水迢迢。南寧素有綠城之稱,這賀州鄉下也是醉人的綠。在這山間田野里行走,我心曠神怡。
此前,我經歷過許多次的孤身行走。常常沿著一條小溪行走一整天。我喜歡旅行。對前路的未知,常促使我背起行囊。陌生的地方,通常讓人感到新奇和神秘。我會在一些小縣城,或者縣城的邊緣住下。有一次,我經過梧州,不知什麼觸動了我,我竟然對這個小城產生了興趣。於是一個人再來到梧州,暢遊一日。我更喜歡靜寂曠野,讓山風拂面。我旅行的線路更願意選擇人煙少的、最好是尚未開發的地方。旅行,不宜人多。人多太鬧,失去靜心體察的心境。最好三倆志趣相投好友作伴。當然,最好還有一條小溪相伴。一路風景一路樂。
我家鄉多山。山多平緩逶迤,連綿不斷。我慣看家鄉山川的春秋冬夏。春天的簇簇野花,夏天的草香味,秋天黑紅的果實,冬天悽厲的風,為我所熟知。我在山坡上眺望,在山頂上看落日朝陽,在山谷里採摘,在山脊上奔跑……其實我很想家。
黃姚在南方的群山深處。當朋友邀我游黃姚,告訴我黃姚是座山裡的古鎮時,我心動了。我要去尋找一個有河流穿過的古鎮。我喜歡靜寂的古鎮。那樣的地方會越來越靜謐——鎮裡的許多人都走了,如流水一樣奔向大海。遠道而來的人,則是匆匆過客。
“很早以前,黃姚只有黃姓和姚姓兩戶人家最先落籍定居,北宋開寶元年(972年),一位叫楊文廣的將軍率部到昭平平亂路經此地,給取名黃姚,黃姚之名自此傳開。”“明清時代,黃姚發展成繁榮的市鎮。”黃姚古鎮的介紹里這樣說。
小珠江、姚江和興寧河三條小河流環繞著一座座“喀斯特”尖頂山,這山水畫般的古鎮就是黃姚。
的士直接來到黃姚門口。買票窗邊,有個大門洞開,門邊掛“中共廣西工委舊址”牌。這是文物了,忍不住多瞧上一眼。綠樹掩映著黃姚大門,青磚綠瓦 。我們踏入黃姚大門,清風拂面,頓時神清氣爽。幾株闊大的古榕樹遮天蔽日,榕樹下有小橋流水。一個古鎮擁有一條清澈的河流,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小鎮的河邊上,很多女子在浣洗衣服。見到溪水,我的心一下子亮起來。我看到了那些逝去的流水清澈的日子。那些日子裡的許多心田與水色一般,清麗如花。
沒有去過江南。但從古到今,對江南的描繪太多,以至江南在我的腦里有了幅幅畫像。水光瀲灩的西湖,煙花三月的揚州,秦淮河的漿聲燈影,斷橋故事,“誰把蘇杭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
在黃姚,我會想起江南。無論是大街還是小巷,一色的青石板鋪成;磚砌的彎彎的拱橋,臥於翠碧的溪水上。和大河相比,這樣的小溪只是舊時文人筆下的潺潺流水,她的流速並不快,和小鎮一樣緩慢,似乎一伸手便可以握住一朵小小的浪花。溪邊一棵蒼老的古榕,綠葉斜伸出來遮住了一段過往的水面,流水的色彩在不停地晃動和變化著。高高掛在屋角的紅燈籠,緊閉的小窗扉;村邊竹林如霧,水上綠柳成煙,亭台在水波上,……
這腳下的條石,當年是誰鋪就?常年的潮濕處,不免青苔附著。究竟有多少人在上面走過了,以至它似經過打磨般光滑?那青磚砌成的流線的牆壁,就現在看來也堪稱精緻。屋頂上的瓦舊了破了,但青磚依然光潔清爽,眨著古樸的亮光。溪水之上的大榕樹,樹幹盤根錯節如滄桑的老人,氣根和粗壯的枝幹一起橫伸向天空,遮天蔽日。如果你沒有廣角的鏡頭,你是收不下這闊大的。真武山下古戲台,吳氏宗祠——“宗開渤海,祠鎮珠江”,司馬第門前的大石鼓,鼓越大,官越大。只有在這裡,我才看到了歲月的底片——沒有被篡改和矯飾的歲月。
我們在古鎮上隨意地行走。由於是自由行,少了領導,自然也就少了約束,少了導遊的介紹。這正好符合我的秉性。我旅行不為求知不為印證,只為我心快樂。
幾隻雞婆,或舒服地梳理著羽毛,或悠閒地邁著方步。一條趴在門廊邊的狗。案版上,大瓶子裡裝的是辣椒醬,塑膠薄膜包裝的豆豉。無論你買與不買。或者,你聞一聞,香香的,有些辣。你走過。條石砌起來的方井,一口一口。天光雲影徘徊的明鏡也似的那口,你不能糟蹋,那是古鎮的飲用水源。那一口可以洗菜,那一口用來浣衣。村人在方井邊搓洗。全然不受遊人的打擾,氣定神閒。
你沒有想到吧,我們竟然可以進入黃姚人的家裡去參觀呢。走過圓形的拱門是清爽的迴廊。門洞古樸,迴廊幽靜,天井敞亮。我在廊里照相,背景是這古樸的圓拱門。我像畫中人一樣。這是張鋪著竹蓆的床,尋常人家的臥具。主人不在。掛在牆上的鏡框。我湊近了看。沒有隱私,也不用說對不起。古鎮人坦坦蕩蕩。
當年,殷實的商家,大興土木修建黃姚時,這裡轟轟烈烈,一派繁忙景象。他們建設自己的家園,為心愛的妻兒,為年邁的雙親,為平生的夙願——退了,獨善其身建家園。於是有了黃姚。
當民盟的梁漱溟、共產黨人狄超白、文化名人千家駒、歐陽予倩、莫乃群等人,他們在黃姚宣傳抗日,創立廣西日報(昭平版),創辦黃姚中學的時候,這裡是何等的熱烈和熱鬧!他們是黃姚人,他們是過客,他們是黃姚曾經的風景。我們參觀中共廣西省工委舊址,參觀歐陽予倩老先生的寓所。
我數著這一塊塊牌子:廣西文學創作基地、賀州文聯創作基地、昭平縣文聯創作基地,這是個文人墨客匯聚的地方。
我聽說,有作家就住在黃姚進行創作。黃姚的寧靜和美麗淳樸一定會給他們以靈感吧!這南腔北調的遊人里有沒有作家呢?我與他們擦身而過。我看到一些年輕的學生在河邊的榕樹下畫畫。你看那男生,他很專注呢,我咔嚓按下快門,他竟然全不發覺!他的姿勢與他的畫和黃姚的風景一起收進我的相機。
黃姚不是江南。她少了江南的那份脂粉氣,也沒有江南的那份淒迷。如果你沒有來過黃姚,不妨來看一看。這座被譽為夢境家園的古鎮,據說被外國人譽為中國最值得去的古鎮之一。你來,你的感受或者和我的不同。黃姚動人的美麗,我們可以用畫筆,用相機將她帶走。但這一切都尚顯粗淺。要更真實地感受黃姚,感受她春夏秋冬四季的魅力,你非得投一份真心,再花上些時日才能辦到。你還得有份善感的心。我們用半天的時間,草草地走完黃姚。當我們踏出黃姚的拱門,回首依依。
古鎮一如既往地幽靜和清涼。山水有情,哪天,我還重來。
----------------------------------------------------------------------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天是冬至。廣州人的習俗,冬大過年,今天過節。人齊的話,弄幾味菜,一家人聚一起吃飯,便吃不了多少,也就有了過節的味道。但今天,我一個人過節。下班後,擁擠熱鬧的辦公室安靜下來。我打開電腦隨意地瀏覽。我將這種沒有目的的網上瀏覽叫做“閒逛”,每有人問我正在幹嗎的時候,我都會告訴對方說我在閒逛,它確實就象逛自由市場或者商店一樣。我消磨了些時間,然後關了電腦,關了辦公室的門。我走出學校,來到一個叫天涯海角的地方。肚子並不餓,我只想在這裡坐坐。
“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小時候老家人這樣說。今天,整一天都陰陰的,不見陽光,這是否預示著今年春節將有個晴暖和美的好天氣呢?春節,合家歡聚的時刻,陽光燦爛的才好。
天涯海角位於天河北和天河東交界處。我上了二樓,找個靠窗的座位坐下來。透過窗玻璃,我可以看到交匯處的十字路口。夜色已經籠罩,車流弧線的光芒很現代。冬的寒冷在男人豎起的大衣領子裡,在女人抖嗦的裙風裡。斜對面的南崗海鮮城,已經點起聖誕樹。這一刻,我感到寧靜和輕鬆。我把玩著手機,但卻無法撥動誰的號碼。紛紛的世界,沒有人分享。我叫了杯熱茶,茶香氤氳,我有些恍惚。
小時候家貧。冬至日,天地寒徹。北風呼嘯在落盡葉子的枝頭。鉛灰的天空,太陽通常是沒有的,有時下些小雨,更增了寒冷。廚房裡放一個火盆,讓柴火旺起來。天未晚,但天陰就象黃昏。一家人,奶奶、父母親、五兄弟姐妹,圍坐在火盆邊。母親將早已經準備下的糥米、板栗放進大鍋,煨著,板栗和糥米飯的香味透過鍋蓋的縫隙,刺激著我們五官,添了飢腸,也增了興奮。話早說完了,或者興致被飯香吸引了,就等著媽媽揭開鍋蓋,盛出香噴噴的栗子糥米飯了。在那個年代,一碗好飯驅散了數九寒冬里的多少陰冷啊,所帶來的滿足便多少年過去也不會忘記。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是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 詩人在寒冷的冬至夜漂泊在邯鄲的驛館,從“抱膝燈前影伴身”的描述看來,詩人那一刻感到孤獨和冷清,或許還冷得哆嗦,但他並不傷感,因為他想起了那在遠方的家人,他料想,雖然夜深寒冷,但親人們此刻或許正在擔心他,惦念他,談論他。白居易畢竟是溫暖的。如果沒有牽念,而只孤獨漂泊呢?遠方的朋友,可聽到我的祝福?
我心安穩是有條件的。比如我,起碼,我在這節日來臨之際,能有自己安閒的夜晚,能有我所知道的親人們的平安健康,我雖不能與他們一起度過這節日,便也是快樂的。陽光的味道,經過天陰的人知道;平安的味道,經過風波的人知道;健康的味道,病體痊癒的人知道。一年又一年,過後盤點的話恍如昨天。一年又一年裡,多少苦痛悲歡!
冬至是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離西方人的聖誕節僅三天。我們的冬節便也如西方人的聖誕節吧?白鬍子紅帽子的聖誕老人,駕駛著他的馬車,帶著滿袋子的禮物,在祝福聲中走來,他帶給人們驚喜和希望!而我們的冬節呢?“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天過完的時候,春天就到了。冬至或許更適合於祝福和期待吧!
冬至,宜祭祀、剃頭、沐浴,忌出行、嫁娶、安葬,曆書這樣對我說。這是個適宜安穩少動的日子,這是個適合親朋好友相聚的日子。“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古人的好句子令我多么嚮往!在潛意識裡,我是多么拒絕今晚的冷清啊!無可奈何。我惟將自己早早地投入被窩。我祈求今夜的好夢,與你相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