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隆塘巴·扎西華

達隆塘巴·扎西華

達隆塘巴.扎西華意為“吉祥德”。南宋藏傳佛教噶舉派高僧,達隆噶舉創始人。

基本信息

簡介

藏曆第二繞之水狗年(一一四二年,宋紹興十二年)生於樣雪邦冉當地方。父溫倫巴波,母扎西薩格松卓毛,其族係為噶斯征波內魯格支系。

經歷

他的生母去世早,父續娶其姨母,因不仁慈,父復娶另一姨母,這位姨母慈祥賢惠,對扎西精心養育。後來年事漸長,想外出拜師學法,父不同意,曾幾次逃走皆被父親擋回。十八歲時逃至塘嘉寺喇崗巴那裡,有嘎敦.喇崗巴.喜饒多傑給他作親教師,察.閣芒哇為他作軌範師,從此出家為僧。後來他依格西扎貢巴聞習《略釋》、《入行論》、《集學論》、《道炬論》、《垛哈》等噶當教法。當時他有承許到印度去學法的夙願,幾次出行都遇到困難,夙願未能實現。後來他雲遊塘嘉、當賽、前藏、朵洛當、覺木塘、溫拉等地廣聞教法。

二十四歲到前藏與帕摩竹巴相見,在此師處聆習噶舉派教法長達六年之久。帕摩竹巴大師逝世後,他料理完後事,住了一月有餘,然後同完秋和施主摩貢等人結伴而前往墨竹工卡,在恰喀巴大師處又聽受噶當派教法。他又請求香雪瑪巴作自己的親教師,瑪巴仲塘巴作軌範師,香敦閣彌巴作屏教師而受比丘戒,這時他對噶舉、噶當兩派的教法都有較深的造詣。爾後到處傳教說法。當他來到一個名叫達達的村莊時,貢魯對他說∶“對面山的名字叫達隆,曾是善知識博德哇的駐錫地,那裡有一個很好的修行岩洞。”他聽後就到達隆,在施有加持的岩洞中住了一夜,之後便在達隆的佐熱貢建寺住下來,那時師徒只有十八人。後又到色哇隆修習三年,在那裡收了許多門徒。金雞年(一一八○年),扎西華三十九歲時,由達、哲、絨三區頭人迎請到達隆,住於拉章納波宮中,在此處正式修建了達隆寺,他的達隆塘巴的盛名也就由此傳開,並形成達隆噶舉派。

影響

達隆塘巴以一個「最有德行」的高僧而受人們的普遍尊敬。曾有康區的喇嘛達峨巴(日光)等人慕名前來迎請,因當時發生騷亂,未能成行。後來達裕和絨巴兩個封建家族勢力發生紛爭,請達隆巴妥善調停後,均歸附於達隆權下。此後哲巴來迎請,遂將哲巴也歸附於他的權利之下。這樣,達隆塘巴的影響不斷擴大,成為藏北地區很有聲望的一個教派集團。元朝分封的十三個萬戶中,達隆萬戶是其一。

達隆寺建成後,達隆塘巴一直住在該寺弘揚佛法,直至去世前,長達三十多年。聚集無數僧眾,示寂時還有僧眾三千餘人。達隆塘巴施供的正法和金銀無量數,他曾三次到帕摩竹巴尊師的母寺薩替寺貢獻財物和經書,以報師尊之恩。最後一次供獻的是用金銀鑄造的佛像,經函青白兩種(塗青紙和白紙)共五百五十函,金塊和松耳石共四十塊,茶葉六十簍,上好緞三千匹,牛馬一百頭(匹),黃金百餘兩鑄造的佛燈(金燈),大氅和鎧甲等許多物品。總共在丹薩替寺中安立佛燈二百八十三盞。

臨終時又供獻寺院經函青色紙七百函,白紙許多函,金塊和松耳石共五十塊,上好緞兩千五百匹等物。據傳,這些財物都被他的師弟 貢巴奪去了。從此他心情積鬱,於藏曆繞迥之金馬年(一二一○年,宋嘉定三年)圓寂,終年六十九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