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架和達倉

現在廣西壯族還流傳著一個同一原型的故事《達架和達倉》,達架和達倉原意為“孤女”和“寶貴的女兒”。

達架和達倉

正文

壯族民間故事。廣泛流傳於廣西壯族地區。其情節與世界著名故事《灰姑娘》相類似。達架和達倉同父異母。達架父母早亡,受後母虐待。生母變母牛幫達架績蔴,被後母所殺。後母課以達架種種雜役,歌圩之日,讓其在家中織布等。生母又變成烏鴉幫忙,讓達架戴金耳環,穿綠綢衣,腳登金鞋去趕歌圩。在歌圩上因迴避洞主英俊的公子失落一隻金鞋,公子尋鞋找到達架,兩人相愛,結為夫妻。達架的後母和達倉又謀害達架,將達架推入深潭,達倉冒充達架到公子家。達架變為烏鴉,揭穿達倉的陰謀。達倉將烏鴉殺死,達架又變為一叢翠竹,達倉砍翠竹並用火燒,幸得一老太婆相救。公子又找回達架,夫妻團圓。達倉被舂碓舂死,後母氣絕身亡。故事情節曲折,生動感人,深刻揭露了後母和達倉的凶暴殘忍;歌頌了達架的勤勞和善良。
“灰姑娘”型故事在中國文獻中最早見錄於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上》。這故事當時的流傳地區即今廣西壯族地區。此類故事在中國其他少數民族中也有不同異文流傳。如藏族《屍語故事》中的《自討苦吃的姑娘》,彝族的《阿茨姑娘》、《阿諾楚和阿諾詬》,朝鮮族的《孔姬和葩姬》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