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達州衛校現稱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坐落於川東明珠--四川省達州市。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建立,是中共達州市委、達州市人民政府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結晶。學院擁有數十年的辦學底蘊,厚積了較強的辦學能力、豐富的辦學經驗、雄厚的科研教研實力和一支厚德博學敬業的師資隊伍。
原達州衛生學校創建於1959年,1976年開辦626醫學院,設專科和中專兩部,1981年更名為達縣醫學院,1983年恢復為四川省達縣衛生學校。1996年以來,先後與川北醫學院、省衛生幹部學院、達縣教育學院、四川省生殖衛生學院、達州電大等省內高校聯合辦學,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科研、管理經驗。1993年被省政府確認為“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開辦有社區醫學、護理、婦幼醫士、影像、藥劑等10個專業;在培養目標上,立足中等衛生專業,緊靠高等衛生教育,著力提高衛生人員結構和素質,在專業發展、課程設定、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突出實踐性、實用性,在校外與20多個實習醫院聯合辦學,取得顯著成績。合併前10餘年,教師共發表專著、論文200餘部(篇),有3人次出席國際醫學學術會議並交流論文。
從1940年算起,學院已逾70年辦學歷程,共為社會培養了10萬餘名各類合格人才,湧現出一批在國內外頗有影響的優秀人才,絕大部分畢業生成長為全省乃至全國各條戰線上的領導幹部或技術骨幹。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艱苦創業、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學院精神,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獲得了不少榮譽。先後被科技部授予 “國家星火計畫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 、省政府授予“勞務開發培訓基地”、省教育廳授予 “全省職教先進單位”等稱號,被教育部確認為全國緊缺型護理人才培養基地之一。
學校概況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原達州衛校)是一所綜合性全日制國辦普通高等學校。學院現占地面積1020畝,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7000餘萬元,館藏圖書68萬冊。建有附屬醫院2家,非直屬附屬醫院2家;建有中央財政支持的護理實訓基地和數控實訓基地;建有機電教學實習基地,畜牧獸醫教學做一體化基地,校外實習基地140多家。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原達州衛校)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穩定規模、務實基礎、最佳化結構、注重效益、走內涵發展道路”,牢牢把握教學質量這一生命線,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健全教學管理機構,完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並有該方面的專家進行教學督導,同時建立學生評教制度,切實保障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學院在人事制度上實行全員聘任、按需設崗,積極探索崗位聘任、分配製度等方面的改革,出台了一系列考核管理辦法,強化激勵競爭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們思想穩定,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高。教師聘任制度上,除充分利用學院的人力資源,發揮具有較高學術聲望的退休老教師的作用外,還擴大了外聘教師比例,以優越的條件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來院任教。該院堅持“植根革命老區、面向市場、服務基層”的發展定位,突出自身的辦學特色,先後建立了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技能為核心的“頂崗實踐+預就業”、“技術服務+項目促教學”、“創業實踐”、“訂單式”、“工學交替式”, “雙證制和多證制”等教學培養模式,保障學生高質、高效完成學業。同時,還採取靈活學制,根據市場需要培養人才,實現畢業生與市場無縫銜接。 加強行業指導,與醫護臨床實現零距離 職業教育與企業或行業關係最密切,作用最明顯,利益也最為直接。學校可以採取“請進來”的方式有針對性讓行業指導教學,一方面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清晰,就業方向明確;另一方面還可以藉助行業或企業資源,增加學生實習機會,可直接建立師徒關係,加強指導。同時行業也可改革教學內容,讓學生所學技能更貼近崗位。
達州職院(原達州衛校)從原分散的四個大中專學校合併到長足發展,主要是由於學院有一個團結務實的領導班子。學院黨委、行政分別在黨委書記潘道蘭、院長朱占鋒同志的領導下,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帶領全院師生員工眾志成城、開拓進取,把實現學院新的跨越當作在新的征程上闊步前進的重大實踐。2008年以來,學院黨政分工明確,黨委班子和諧,不斷加強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使黨的執政能力明顯增強,學院先後引資6000萬元,修建了學生公寓4幢、食堂3個、教學樓1幢,同時,自籌資金改造了部分實驗室、增添了部分教學設備設施和圖書資料,辦學條件得到了初步改善,逐漸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13年招生專業
護理:培養具備護理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創新精神,畢業後能在各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健康保健和護理管理的套用型高級人才。主幹課程: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護理心理學等三十餘門課程。
助產:培養具備基礎護理技能、助產操作技能、母嬰護理及產科相關技能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畢業後能在各級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和計畫生育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級套用型人才。主幹課程: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科護理、產科護理、遺傳與優生、母嬰保健、人際溝通、醫學心理學等三十餘門課程。
衛生信息管理:培養具有醫學專業知識、現代衛生管理理論、較強的計算機與網路維護和管理能力,畢業後能在各類醫藥衛生系統、醫院從事病案管理、醫藥衛生信息的採集與管理、醫學科技信息服務等崗位工作的高級套用型人才。主幹課程:基礎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論、衛生信息管理學、疾病分類學基礎、預防醫學基礎、電子病歷、醫院信息系統、信息技術概論、程式設計、資料庫原理、病案管理、衛生信息檢索等三十餘門課程。
臨床醫學:培養具有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和臨床技能的高級套用型全科醫生衛生人才。主幹課程: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婦產科學等。畢業後主要面向基層醫療單位從事臨床醫療、預防、保健、健康管理等工作。
中醫學:培養具有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和中醫臨床技能的高級套用型中醫人才。主幹課程:解剖學、生理學、中醫基礎、醫古文、方劑學、中藥學、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診斷學等。畢業後可在各級醫療單位從事中醫臨床醫療工作和衛生管理工作。
醫學檢驗技術:培養具有紮實專業理論基礎、專業實踐技能的高級醫學檢驗技術人才。主幹課程:電子技術學、電工學基礎、免疫學及檢驗技術、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生物化學及檢驗技術、血液檢驗、臨床檢驗等。畢業後可在各級醫療單位從事醫學檢驗技術工作。
醫學影像技術:培養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專業實踐技能的高級套用型影像技術人才。主幹課程:電工學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學、數字電子技術、X線攝影技術、暗室化學與暗室技術、X光機、B超、彩超的構造與維修、影像技術學等。畢業後可在各級醫療單位從事影像技術工作。
藥學:培養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一定實踐技能的高級藥學人才。主幹課程:生物化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用植物學、生藥學、中藥學、藥理學、藥品市場行銷等。畢業後可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藥品生產單位、醫藥管理行業從事藥學工作。
學校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楊大榮
黨委副書記:潘傳中
副院長:汪 洋
副院長:羅忠明
副院長:卿 勇
副院長:潘大兵
學校定位
發展目標定位:區域職教龍頭、區域技術服務中心、區域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搖籃,建成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和民生改善不可替代、特色鮮明的高等職業院校。
辦學層次定位: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中等職業教育為輔,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相結合。
服務面向定位:植根老區、面向秦巴、對接產業、服務民生,重點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服務。
人才培養定位:獻身老區、紮根基層、“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的具有文化素養、專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辦學規模定位:在新校區建成後,A校區將規劃保留作為中專部。辦學規模規劃在20000-22000人,其中,大專12000人,中專生6000人,成教本專科生2000-4000人。
學校聯合辦學
以澳大利亞北墨爾本高等技術學院和成都華大醫藥衛生學校課程為核心,以中職課程為補充,形成完整的人才培養方案。採用澳方原版教材和教學評估體系,小班授課,NMIT教師用全英文教學,中方教師雙語教學。符合畢業條件者,可獲得澳大利亞北墨爾本高級技術學院職業資格證書(一級至三級)和我校中專文憑。畢業後可選擇國內外就業,經考試“雅思”過6級,也可選擇赴澳大利亞北墨爾本高等技術學院就讀大專、本科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