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祝著節又稱“達努節”、“祖娘節”、“二九節”、“瑤年”,是分布在都安、 巴馬、 大化、馬山、平果、隆安等地布努瑤族的傳統節日。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為過節正日。一般一年一次,也有三五年過一次的,通常歡慶三天。祝著節的來源民間有多種傳說:一說是為紀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二說是為紀念瑤王藍陸射落多餘的太陽,拯救瑤民的功績,三說是紀念為引進谷種而獻身的民族英雄卡亨的忌日。節日的主題活動是打銅鼓,並通過唱始祖歌等活動,使他們不忘本族的悠久歷史、光榮傳統,增強本族的內聚力。此外還有對歌、點衝天炮、打陀螺、斗畫眉、賽馬、射箭等民間傳統文娛體育活動。聚會宴飲絕對少不了。
屆時,家家戶戶殺雞宰羊,拿出自釀好酒,親朋好友一醉方休。祝著節以前稱為達努節,傳說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1986年廣西民族事務委員會根據瑤族人民意願將此節日名稱改為“祝著”節。
“祝著”節,亦稱祖娘節、二九節或瑤年,是瑤族人民隆重的節日之一。以廣西都安一帶的瑤族人民最為重視。根據各地習俗及穀物成熟季節,過節周期各異,兩三年一次,三五年一次不等。時間在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歷史傳說
相傳古時候,在迤儷的群山中,有兩座同樣高大的寶山,左邊的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壯似勇士挺立;右邊的叫“密洛陀”山,像個拖著長裙的姑娘。兩座山每年都要互相靠近一些,經過了999年終於挨到了一起。農曆五月二十九日,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震靂,高大英俊的布洛西和亭亭玉立的密洛陀從兩山裂縫中走出來,結為夫妻。他們生有三個女兒。時間穿梭般逝去,頭髮花白的密洛陽遵夫囑,讓三個女兒各自去謀生。大女地扛著犁耙,到平原耕耘,生兒育女,繁衍成漢族。二女兒挑起一擔書走了,與子孫形成壯族。三女兒拿著小米、鋤頭到山裡開荒種地,安居樂業,成為瑤族祖先。三女兒通過辛勤勞動,莊稼結出累累碩果。誰知天有不測風雲,頃刻間籽粒飽滿的果實被鳥獸、地鼠份食殆盡。
密洛陀在女兒危難時鼓勵她:“天空難免出現烏雲,生活也會遭受挫折,狂風吹不倒勁松,困難嚇不倒勤勞的人,只要勤奮耕耘,生活是會幸福的。”並給了她一面銅鑼和一隻貓。來年,莊稼長勢更加喜人,她敲響母親給的銅鼓,驚走鳥獸,放出貓吃盡了地鼠,奪得了豐收,為報祖娘養育之恩,姑娘帶著豐盛的禮物於五月二十九日為母親祝壽共慶豐收。從此,瑤族人民將祖娘生日作為慶豐收的節日。
節日意義
達努節是瑤族人民不忘母恩的紀念日,它生動再現了瑤族先民狩獵、農耕、與大自然鬥爭的情景。密洛陀是瑤族人民理想中的祖先,從她身上可以看到祖先創世的艱辛和征服自然為民族造福的崇高精神,以及瑤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對美的嚮往和追求。
節日習俗
打努節最重要的活動是打銅鼓、跳銅鼓舞。銅鼓分為兩種:(1)公銅鼓。 (2)母銅鼓。銅鼓表演需要五人出場。兩人打銅鼓,一人打銅鑼,一人敲皮鼓,一人舞竹帽。鑼聲先響,接著銅鼓、皮鼓有節奏地敲響。銅鼓有十二套傳統的打法,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現耕作、狩獵等與自然搏鬥的場景。其動作粗獷有力,舞姿優美大方。舞竹帽者,穿插在上述四位鑼鼓手之間,不時作出幽默可笑的動作,逗得觀眾捧腹大笑。鼓點鏗鏘,舞姿純樸,風格粗獷剽悍。表演者雖談不上有多少藝術感覺,但在勞動中演練出的舞步,清新剛健,舞者配合默契和諧,不時博得觀眾的喝彩。最佳的舞者還能得到“鼓王”之美譽。入夜,燈籠、火把蜿蜓在山道上,象一條火龍向聚集點游去,人們跳起了只有布努瑤才跳的“興郎鐵玖舞”:猴鼓舞、藤拐舞、獵獸舞、開山舞、南瓜舞、採茶舞、豐收舞、牛角舞、蘆笙舞、花傘舞等。舞罷,青年們對歌去了,他們喜歡唱情意綿綿的趣話歌,有的男女青年因對歌而訂下了白頭之盟。老年人則集體唱起了密洛陀頌歌。他們你問我答,歌聲充滿了對密洛陀的敬意。除了唱密洛陀,他們還唱醉酒歌,每唱完一段便集體舉杯暢飲、歡呼,一直到三星西斜仍不肯離去。
“斗鳥”是達努節上的一項很有特色的節日活動。
布努瑤人家(其他一些瑤族支系亦然)好玩鳥、斗鳥、養鳥。斗鳥活動有一定的規矩。斗鳥開始,對手雙方把籠子併攏,等到兩邊的鳥都拍翅抖腳欲衝出籠門撲向對方,這時才同時開籠門讓兩隻鳥交鋒廝打。凡被打死的,贏者不賠。得勝的鳥,很受歡迎,圍觀者紛紛講價爭購。
“賽弓箭”是布努瑤青年小伙子擇偶的一條渠道。“達努節”這天,小伙子精神抖擻地挎弓持箭上場。布努瑤的弓箭為竹木製成,弓巢是紅青楓木,弓張是密西木,弓繩是麻線棕櫚絲,箭條是老楠竹條。靶立於四、五十米外。圍觀者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是姑娘,哪個小伙子箭法好,就容易得到姑娘的愛情信物——縫繡有雞眼、鳥眼的頭巾。
達努節上的賽馬活動是最緊張、激烈的。馬是布努瑤人家的傳家寶。布努瑤選馬有其標準:頭高、眼靈、腿粗、身短。達努節上的賽馬場,不是在平地大路,而是在崎嶇不平、坎坎坷坷的山路。乘坐時不許置配馬鞍。這樣對騎手的要求更加高了。每當騎手以高超的騎術化險為夷的時候,都說是密洛陀給他們的法力。最先到達終點的優勝者,往往被姑娘搶著往馬籠頭上插花並得到她們贈予的騎手彩巾。
節慶活動
布努瑤族
農曆5月29日,是布努瑤一年一度傳統的“祝著節”。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板升、雅龍等 鄉鎮的瑤民以特有的方式隆重慶祝自己的節日,演繹本民族悠久的 傳統文化和幸福的現代生活。當來自各村屯近3000名瑤族同胞與縣、鄉及周邊兄弟鄉鎮的嘉賓和兄弟民族代表一起,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慶祝節日。布努瑤的祝著節慶祝活動氣氛隆重熱烈,內容豐富多彩。身穿本民族服裝的男女老少神采飛揚,他們拿出看家本領,在舞台上展示特有的風采。打銅鼓表演最為精彩,一位瑤族漢子在舞台中央圍著一面大鼓翻飛擊打,眾多男女舞伴手拿鈴圈,盡情歡跳,數面銅鼓在兩邊助興,隨著鼓點的不斷加快,舞者狂呼著“呼也——呼也——”的聲音,讓人在悅耳粗獷的交響曲中陶醉。最有趣的是笑酒,幾名圍坐喝酒的瑤漢以幽默的語言或述說黨的好政策給人們帶來的幸福生活、或提出自己缺點並告誡他人引以為戒,說到痛快處便哄堂大笑、舉碗暢飲。瑤族同胞們還表演了竹竿舞、“對歌”、 “鬥雞”、“逗鳥”、“射弩”等節目。壯、漢等兄弟民族也按耐不住興奮和喜悅,紛紛登台獻技。在大街上,大家手拉著手,圍著敲鼓者唱歌跳舞,形成了歡樂的海洋。現在的瑤族同胞已經把“祝著節”演變為豐收歌舞聚會,還有不少人藉此機會交流生產技術和致富經驗,青年男女則唱起纏綿的情歌,譜寫浪漫的戀曲。
都安瑤族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1萬多瑤族和其他民族民眾, 載歌載舞歡慶“布努”瑤族(瑤族分支之一)的傳統佳節“祝著節”,表達瑤胞“不要忘記母親恩情”的傳統理念。都安瑤族“祝著節”,也稱“達努節”、“祖娘節”或瑤年。傳說,瑤族創世女神密洛陀創造了天地萬物和人類,因病於農曆五月二十五逝世,其亡靈於農曆五月二十九歸祖。於是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期間,瑤族同胞備上美酒佳肴及五色糯米飯,到預定的場地祭祀密洛陀及其他祖神,並舉行武術表演、射弩比賽、斗鳥、跳銅鼓舞、男女對歌等活動。晚上瑤族老人則聚集在火塘邊,輪流高唱密洛陀頌歌,至夜方休。
都安瑤族自治縣有63萬人口,其中瑤族人口約占20%。瑤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之一。千百年來,瑤族深受壓迫,居住深山,開闢荒嶺,流離失所,四處奔波。新中國成立後,瑤族同胞終於結束了顛沛流離的歷史,過上安定平穩的生活。各級黨委、政府歷來對都安瑤族自治縣給予多方面的特殊照顧。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撥給都安縣4億多元,用兩年時間建設包括農村道路交通、人畜飲水、農村學校、衛生院等15類407個項目。都安縣將傳統的“祝著節”由單一的宗教祭祀形式,升華演繹成為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相融合的節慶文化活動,將“祝著節”同時稱為密洛陀文化藝術節。
慶祝節日
祝著節是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日,是瑤族布努瑤一年一度隆重的節日,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鄉、保全鄉、大興鄉、隆福鄉,大化瑤族自治縣 七百弄鄉、 板升鄉、 雅龍鄉等的瑤民把“祝著節”視為紀念“人類始母”密洛陀的生日。都安縣菁盛等鄉的瑤民則把“祝著節”作為紀念“始母娘娘”密羅紗的生日。傳說上古之時,“人類始母”密洛陀於農曆五月廿四這天率大小善神惡神入大地,此日各家都要設壇供祭。至二十九日清早,把一大團小米粑供密洛陀,宰一隻大 閹羊供九位大神,供祭完畢,男女老幼穿上新衣,帶上粽粑、彩蛋、雞腿紛紛趕往開闊的山腰坳口聚餐飲宴,敲打銅鼓,燃放土炮,射弓駑,捉迷藏,唱山歌,盡情歡娛。傍晚回至家中擺設酒席,圍桌暢飲,唱“笑酒歌”,念《密洛陀》長歌,徹夜不眠。當天,崇山村布努瑤第五屆“祝著節”比賽項目有鬥雞、斗鳥、打銅鼓比賽、對歌、打陀螺、桌球、藍球、文藝演出等。都安縣文工團女聲獨唱瑤歌《瑤山戀》、崇山村的《竹竿舞》、《金鼓齊鳴紀念“祝著”節》、《布努瑤迎客》、《布努瑤敬酒歌》、《密洛陀神韻》、《祝著節祭祀歌》、《師公舞》、《瑤山情》,鎖吶獨奏《瑤族迎親滿堂紅》,對歌《密洛陀之歌》,女聲獨唱《報答》《你讓我感動》,東蘭縣三弄瑤族鄉、田東縣、雲南省富寧縣、廣東省、香港九龍等外地的瑤族同胞也上演《打銅鼓》、《唱山歌》等精彩節目,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河池市民族局瑤族同胞蒙有義將自己的瑤族攝影作品展示出來,增添節日氣氛,吸引眾多觀眾的青睞。
歡度佳節
長壽之鄉巴馬縣城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大街上身著瑤族傳統服飾的青年男女絡繹不絕。在縣城民族文化廣場,歌聲悠揚,美酒飄香,一個個精彩的節目引來觀眾的陣陣掌聲,瑤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瑤的傳統節日“祝著節”首次從村寨來到了縣城,2000多名瑤族同胞身著節日盛裝聚集在這裡,載歌載舞,斗鳥賽弩,歡度自己的傳統佳節。
在縣城舉辦“祝著節”慶祝活動在巴馬尚屬首次,這也是歷次慶祝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把傳統的慶祝活動從村寨搬到縣城,是為了更好的挖掘和展現瑤族悠久的歷史和原生態的文化,探索巴馬鄉村旅遊業發展的新路子。慶賀形式豐富多彩,有傳統的“笑酒”、“對歌”、“打銅鼓”、“竹竿舞”、“戲鳥”等。
也有新編節目,如歌舞《密洛駝與布洛西》、新瑤、壯歌對唱、瑤歌大合唱等。他們精湛的表演,激發陣陣歡呼聲。瑤族“銅鼓舞”、“鼓連鑼”、“十面鼓舞”,鼓聲鏗鏘,舞姿美好,舞步穩健,引來喝采陣陣;瑤歌對唱、壯歌對唱、山歌對唱,句句唱出“三個代表”的優點,聲聲道出文明道德新風尚;首首頌揚新時代、好日子,祈求風調雨順,四時安然、六畜興旺。大化縣民族歌舞團在該鄉進行慶“祝著節”文藝晚會,與本地瑤胞同台表演,把節日慶賀舉動推向飛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