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

052解讀中國經濟必須有新的模式/ 142中國外交戰略的回顧與展望/ 168中國人對自己的國家要有信心/

作者簡介

主編:瑪雅
生於南京,長於北京,籍貫湖南。當過兵,當過國家公務員。1990年赴澳大利亞學習英文,1992年轉赴美國留學,獲政治博士學位。2002年10月加盟香港鳳凰集團,任《鳳凰周刊》副主編、執行主編,現為鳳凰出版中心主筆。著有《戰略高度——中國思想界訪談錄》、《當代中國思想界國是訪談錄》(海外版)、《親歷美利堅》,主編《聚焦當代中國價值觀》、《人民共和國六十年與中國模式》、《美國的邏輯——意識形態與內政外交》、《美國的邏輯,中國可否複製?》(海外版),在美國出版英文論著《中國民主進程中的國家與社會》(Stateand Society in China’s Democratic Transition, Routledge, NewYork)。
被訪人物:
胡鞍鋼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政治經濟史論(1949-1976)》《2030中國:邁向共同富裕》《中國道路與中國夢想》等。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主要著作有《解讀中國經濟》《繁榮的求索:發展中經濟如何崛起》《從西潮到東風:我在世行四年對世界重大經濟問題的思考和見解》等。
高梁,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院體改所研究員。主要著作有《挺起中國的脊樑——全球化的衝擊和中國的戰略產業》《中國裝備製造業的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理直氣壯地做大做強國有企業》等。
向文波,三一重工總裁、福布斯上市公司最佳CEO、中國工程機械協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
李玲,衛生經濟學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主要著作有《健康強國——李玲話醫改》《中國公立醫院改革——問題、對策和出路》《人力資本、經濟奇蹟和中國模式》等。
章百家,中國外交史專家、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主要著作有《改變自己,影響世界——20世紀中國外交基本線索芻議》《革命、建設、改革:中國共產黨三部曲》《冷戰與中國》等。
喬良,解放軍空軍少將、國防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超限戰》《軍官素質論》《全球軍力排行榜》等。
羅援,解放軍少將、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主要著作有《戰略學》《戰略評估》《談兵論戰——伊拉克戰爭點評》等。
張維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瑞士日內瓦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主要著作有《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形態與經濟改革》(IdeologyandEconomic Reform under Deng Xiaoping,1978-1993)《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等。
潘維,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法治與“民主迷信”——一個法治主義者眼中的中國現代化和世界秩序》《農民與市場——中國基層政權與鄉鎮企業》《當代中華體制——中國模式的經濟、政治、社會解析》等。
朱雲漢,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台灣中研院政治學所特聘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台灣民主轉型的經驗與啟示》《東亞人如何看待民主》(HowEast Asians View Democracy)《東亞民主:一個新世紀》(Democracy in East Asia: ANew Century)等。
史天健,美國杜克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北京的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Beijing)、《中國人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的帶際差別》、《中國農村民主》等。
王紹光,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系講座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長江講座教授、重慶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主要著作有《民主四講》《安邦之道:國家轉型的目標與途徑》《中國式共識型決策:“開門”與“磨合”》等。
曹錦清,社會學家、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黃河邊的中國》《當代浙江鄉村的社會文化變遷》《如何研究中國》等。
金一南,解放軍少將,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教授。主要著作有《苦難輝煌》《浴血榮光》《心勝》等。

目錄

序 我們為什麼唱響中國 / 001
瑪雅
發展篇
胡鞍鋼
中國之路:人民共和國的現代化之路
毛澤東、鄧小平是中國之路的倡導者和開創者 / 004
社會主義因素是實現現代化追趕的“加速器” / 007
創新,中國之路的一個關鍵字 / 012
中國制度增強了現代化要素,從而趕超美國 / 016
影響世界需要中國自覺、中國自信和中國標準 / 018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真正的主流 / 023
符合“挑戰—應戰”模式的螺鏇式上升之路 / 026
林毅夫
一個“客觀主義者”對中國發展模式的解讀
中國處理危機的成績單令人滿意 / 033
鄧小平的政治智慧與30年超額實現 / 035
“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式改革 / 037
華盛頓共識與開發中國家“遺失的20年” / 040
新結構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的第三版 / 042
政府做好政府的事,市場做好市場的事 / 044
兩軌六步法:新結構經濟學的產業政策框架 / 046
沒有投資,勞動生產力水平怎么提高? / 049
資本項目開放應更為審慎為妥 / 052
解讀中國經濟必須有新的模式 / 053
高梁
挺起中國工業的脊樑
經濟全球化中的中國因素 / 059
新中國的前30年功不可沒 / 062
美國人怕什麼?就怕中國經濟把科技帶動起來 / 066
裝備的引進消化吸收,必須由國家統一組織 / 068
沒有核心產業成長,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國 / 072
國家產業進步和經濟安全是大道理 / 075
未來10年中國發展前景樂觀 / 079
讓骨骼增強,腦子變聰明 / 080
向文波
我們想為中國貢獻一個民族品牌
全球化時代,競爭的本質沒有變 / 085
讓美國人聽到中國企業家的聲音 / 086
別說賤賣,徐工再貴我們也不能賣 / 088
民營企業同樣是共產黨的執政基礎 / 091
產業安全是中國創造的基礎 / 092
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政府的經濟調控能力 / 094
深化改革:實現創新資源與主體有效結合 / 096
靠核心技術去打產品質量戰,才有希望 / 098
國家應給民營企業公平的競爭地位 / 101
企業要把握好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機遇期 / 104
李玲
中國醫療改革世紀大突破
SARS災難是中國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 109
看歷史:醫療體制進步源於社會主義的寶貴實踐 / 111
中國醫改要吸取美國醫改一波三折的教訓 / 116
安徽醫改的成功“救了”中國醫改 / 120
基層醫改是社會領域改革的偉大實踐 / 122
醫療衛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切入點 / 125
中國醫改:一個從上到下邊學邊乾的模式 / 127
戰略篇
章百家
經天緯地大文章:新中國60年外交的戰略考量
中國人認定的歷史使命和目標 / 132
美國為什麼不肯承認新中國 / 133
“一邊倒”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 / 136
“反兩霸”立場的兩面效應 / 140
是毛澤東開啟了中國與世界接軌進程 / 141
“全方位”外交的建立與發展 / 142
中國外交戰略的回顧與展望 / 145
喬良
21世紀中國戰略大視野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一步一步往外邁 / 150
美國為什麼要將戰略重心東移 / 151
美國是亞洲經濟一體化的攪局者 / 154
中國如何應對兩極化亞洲的態勢 / 156
用更加精明友善的方式解決周邊問題 / 159
跟中國打仗,美國想都不要想 / 163
東海、南海問題是美國的一顆閒子 / 166
要把我們手裡的錢當政治牌來打 / 168
中國人對自己的國家要有信心 / 170
羅援
世紀島爭中的中國海洋戰略
中國未來的發展是朝向海洋 / 176
美國是東海、南海爭端的幕後推手 / 177
把中國作為假想敵是美國的戰略誤判 / 180
突顯主權歸我的“六個存在” / 182
在家門口打仗,我們誰也不怕 / 187
現代戰爭的發展方向是飛彈戰 / 190
以中國國家利益為重中之重 / 192
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是我們的主流價值觀 / 195
制度篇
張維為
中國崛起的規模效應和世界意義
一個“文明型國家”不會亦步亦趨 / 204
唱響中國VS唱衰中國 / 207
衡量一個制度優劣的兩個概念:良政與劣政 / 210
當今世界最激烈的競爭是標準的競爭 / 213
“選賢任能”的政治傳統和“民心向背”的治國理念 / 216
“後西方話語時代”的中國話語體系 / 222
中國理念的世界意義 / 224
探索新型民主,中國當仁不讓 / 228
實現對西方模式的全面超越 / 230
潘維
中國模式與中國未來30年
是時候總結中國模式了 / 236
子模式一:“社稷”社會模式 / 239
子模式二:“民本”政治模式 / 243
子模式三:“國民”經濟模式 / 246
中國模式的成敗取決於中國共產黨 / 248
蘇聯教訓:敗在意識形態之爭 / 251
確立對中華發展道路的自覺 / 253
未來30年中國的願景與挑戰 / 256
中華不自亂,無人可亂華 / 260
朱雲漢
中國大陸的興起以及在東亞的地位
國際大情境下兩岸不同的政治道路 / 266
大陸不會走上台灣的政治轉型之路 / 270
中國模式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發展經驗 / 274
中共一黨執政體制的基礎是“民享” / 279
兩岸融合要有耐心,走一個漸進的過程 / 283
在東亞最具影響力的是中國,不是美國 / 287
史天健
民本主義:中國人的民主觀實證研究報告
80%多的中國人認為民主比專制好 / 292
中國老百姓要的民主是民本主義 / 295
美國人對中國的民主發展感到悲觀 / 300
推進民主要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 / 303
思想篇
王紹光
中國的治國理念與政道思維傳統
二百年治國的三個階段 / 312
黨國體制解決了治國能力問題 / 315
前30年打基礎,後30年起飛 / 316
國家治理與國家能力 / 318
中國體制的四個優勢 / 321
四個優勢都是一個銅板的兩面 / 323
西方政體思維與中國政道思維 / 325
共產黨講的“民主”是政道層面上的 / 328
摒棄政體決定論的思維方式 / 330
民主要談,更重要的是談社會主義 / 331
曹錦清
百年復興:中國共產黨的時代敘事與歷史使命
中國革命史觀,共產黨政權的正統敘事 / 338
正統敘事中斷,自由主義重提政權合法性 / 340
初級階段理論,對社會主義的第二次解釋 / 341
天下不是你的,你是代天下守天下 / 344
西方政黨是代表黨,中國共產黨是領導黨 / 347
共產黨天命還在,對中華民族仍負有責任 / 350
中國復興,百年的民族主義與現代化敘事 / 352
一個貫穿百年的訴求,一個典型的中國夢 / 356
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就是把亞洲的事情辦好 / 360
中國已經崛起,是時候改變發問的方式了 / 362
西方害怕的,是我們吸引發展中國家的地方 / 365
用中國人的話語,告訴世界一個新的活法 / 367
金一南
中國夢:從民族救亡到民族復興
探尋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 / 371
馬克思主義改變了中國,中國改變了馬克思主義 / 375
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機緣和運氣嗎? / 379
選擇毛澤東,就是選擇勝利 / 383
誰都顛覆不了的中國軍隊第一人 / 386
把黨人做到了極致的典範 / 389
沒有偉人就沒有偉業,沒有真人就沒有真理 / 392
共產黨人要時刻牢記自己的天和自己的地 / 395
這個黨這個軍隊的力量,今天仍在延續 / 3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