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 North)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1942和1952年分別獲得美國加州伯克萊大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由於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獲得1993年諾貝爾經濟獎。
代表著作
《美國的經濟成長》(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Unitied States)</P>
《美國過去的經濟成長與福利:新經濟史》(Growth and Welfarein the American Past:A New Economic History)
《制度變遷與美國經濟成長》(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西方世界的興起:新經濟史》(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A New Economic History)
《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諾斯悖論
“諾斯悖論”是諾斯在1981年提出,國家具有雙重目標,一方面通過向不同的勢力集團提供不同的產權,獲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國家還試圖降低交易費用以推動社會產出的最大化,從而獲取國家稅收的增加。國家的這兩個目標經常是衝突的。另外,由於存在著投票悖論(paradox of voting)、理性的無知(rational ignorance),加之政治市場的競爭更不充分和交易的對象更難以考核等因素,政治市場的交易費用高昂。結果,政府作用的結果往往是經濟成長的停滯。
“路徑依賴”理論
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思,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思於1993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這是因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
“路徑依賴”理論被總結出來之後,人們把它廣泛套用在選擇和習慣的各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們的一切選擇都會受到路徑依賴的可怕影響,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人們關於習慣的一切理論都可以用“路徑依賴”來解釋。
沿著既定的路徑,不管是經濟、政治、還是個人的選擇都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迅速最佳化;也可能順著原來錯誤的路逕往下滑,甚至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下而導致停滯。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但不管是最佳化還是鎖定,在“路徑依賴”的背後,隱藏的都是人們對利益的考慮。
對組織來說,一種制度形成以後,會形成某種既得利益的壓力集團。他們對現存路徑有著強烈的要求,他們力求鞏固現有制度,阻礙選擇新的路徑,哪怕新的體制更有效率。
而對個人來說,一旦人們做出某種選擇後,在既有的道路中,他們會不斷投入各種資源。如果哪天他們發現自己選擇的道路不再適合自己、沒有價值時,他們做出新的選擇。這時,他們才發現前期的巨大投入可能會因為重新選擇而變得不值一文。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是一筆很大的損失(經濟學上稱為“沉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