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69年在定西國中畢業後從事個體經營,2000年皈依三寶,2004年選為嘉峪關政協委員,2006年任護國寺佛教協會會長兼管委會主任至今。2007年禮上理下空法師剃度出家,2009年在黑龍江集賢大菩提寺授三檀大戒。法師現任甘肅省佛協理事、甘肅省人大代表 。
護國寺
嘉峪關護國寺始建於明代。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征虜大將軍馮勝建嘉峪關城。明正德元年(1506年)以後,在關城東面廣場北側(現今東閘門內)自西向東陸續修建有護國寺、財神廟、相子廟、魯班廟、老君廟、馬王廟等十多座樓觀廟宇,鱗次櫛比,香火旺盛 。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陶千駐守嘉峪關時,曾與護國寺住持禪僧性愷發動眾人捐資重修,於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2年)刻石碑記載,並鼓勵後人繼承發揚此等善舉 。
護國寺因所處地理位置和環境影響,寺院屢遭戰亂和風沙破壞,護國寺原址蕩然無存,一直荒蕪。黨的宗教政策後,在嘉峪關市政府和宗教局的領導、支持下,通過廣大信眾的努力,再一次重建了古佛教道場—護國寺。
1992年6月,由酒泉法幢寺融照老和尚的弟子方大隆、殷明福等人帶頭,經多方共同努力,於1993年春在原址動工。同年八月十五日落成並舉行佛像開光法會。大殿為仿明清建築,五開間,寺院建築包括送子觀音廟、地藏殿、觀沙洞等,還有山頂上的三座涼亭。
1999年護國寺籌建組成立,更名為護國寺管委會。後因上院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上級宗教局批示後,決定在蘭新西大橋北側修建護國寺下院,寺院占地27000平方米,投入資金300多萬。
現護國寺有兩處:一處位於嘉峪關市峪泉鎮黃草營村,為“護國寺上院”(1993年建,面積約9000平方米);一處位於西大橋西側蘭新西路66號,為“護國寺下院”(1999年建)。
護國寺下院的建築依然為仿明清式。寺院有7米高鑄鐵寶鼎2個,同時迎請了3尊6米高的貼金銅佛,18尊3米高的貼金銅身羅漢,1尊6米高的貼金銅身倒坐觀音聖像,2.7米高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千手觀音聖像、地藏菩薩聖像、彌勒聖像、伽蘭聖像各1尊,使大殿顯得莊嚴肅穆,見者無不敬仰、讚嘆。
道戒法師二十多年來,堅持亦農亦禪的修行生活,同時以慈悲之心關注慈善事業,當得知汶川、隴南地震的情況後,他帶領眾居士四處奔走,籌集善款、棉衣、棉被等物資捐獻給災區。
今日的護國寺晨鐘暮鼓,梵音繚繞,除常住僧尼外還恭請高僧大德擔任本寺名譽方丈和佛學導師為四方信眾弘揚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