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細長型蛇類,具纏繞性。全長可達1400毫米,尾細長,約占全長的1/3。頭較大,頸明顯。眼大,兩頰下陷。眶前鱗1枚或2枚,眶後鱗2枚或3枚;顳鱗1枚+2枚或2枚+2枚;上唇鱗3—3—3行。背鱗平滑,15—15—11行,脊鱗擴大;腹鱗167~200枚,具側棱及缺刻;肛鱗2枚,尾下鱗116~169對。背面,頭後部及頸棕黑色,其後色漸淺,體背深棕色,至尾漸呈棕色。體兩側,背鱗和腹鱗交界處,有相鄰的2條縱紋,乳黃色縱紋位於黑色縱紋背側;腹面,土黃色,向後至尾漸為黃綠色。
生境繁殖
生活於平原或山區,海拔不超過500米,常樹棲生活,食蜥蜴或蛙。卵生,每次產5~8枚卵。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國外分布於印度及東南亞。
主要價值
廣州地區著名藥膳名菜之一,有炆、炒、煲、焗等製法,具有滋陰活血、祛風去濕功效,也是“三蛇酒”用料之一。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