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清廷的總理衙門指示翰林院及六部,擬定了一份派遣高級官員前往外國訪問考察的名單,要求他們撰寫考察報告,俾作為改革的基礎。這一波大臣出洋考察以傅雲龍為始,1887年他去了日本、美國、秘魯和巴西等四國,計為時兩年。傅雲龍歸來後寫了許多考察記,如《遊歷巴西圖經》《遊歷秘魯圖經》,在日本部分即有《遊歷日本圖經》和《遊歷日本圖經余記》兩冊。
作者簡介
傅雲龍(1840—1901),字懋元,號醒夫,德清尚博(今德清鍾管鎮尚壩村)人。幼年好學,12歲即通經書。及長,喜研兵書。清同治年間(1862—1874)入京,歷任兵部武選司、車駕司主事、郎中。光緒七年(1881),任《順天府志》分纂,撰《方言考》。十三年,經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考試,錄為外交特使,出使日本、美國、秘魯、智利、巴西、加拿大、古巴、厄瓜多等11國。足跡所至,蒐集各國地理、風貌、物產、資源等資料,編寫圖志。十五年歸國後,呈獻書稿,得光緒帝褒獎,出任機器局會辦兼海軍衙門幫辦,未幾,升機器局總辦。二十七年夏秋之際卒於上海,贈一品封典,歸葬德清鍾管鎮後村龍蠶圩。
序跋
花翎二品銜、直隸即補道、總辦北洋機器局、前遊歷使,臣傅雲龍述:
雲龍遵朝諭出洋遊歷之國六:日本也,美利加也,秘魯也,巴西也,英屬地加納大也,日斯巴尼亞屬地古巴也。而舟車所至,假道層出,於是繇日本國而美利加合眾國,而英屬地加納大,而日斯巴尼亞屬地古巴,而新加拉那大國,而埃瓜度國,而秘魯國,而智利國,而巴他峨尼國,而英屬地巴別突司島,而丹屬地先塔盧斯,而美利加,而日本。
凡往還一十有一國,歷程一十二萬有八百四十四里,異途無論已。即往還同航太平洋,而潮線亦異:往時起緯三十六度五十七分,屈曲北行四十五度十六分,又少南行三十九度二十二分而至美利加之三法蘭昔斯哥,即舊金山也,為日十八,地自西而東,舟亦自西而東,日速十七分,故閏一日於期間;還時較往時更北數度,行日十五,地東行,舟西行,日遲十七分,故少一日。算學家所謂循大圓弧而行之理,非此無以見也。緯線近北愈狹,圓弧愈小,程以狹而省,即行以省而速,所謂大周行船法,非歟!
凡繪地圖,球面有三:一以赤道為圓界,日平球,是猶置身北極外而俯視之也,南亦如之,如僅繪遊歷加納大圖,此法庶其可乎,蓋與我京同近北極也。一以某處地平為圓界,曰偏球,游非一地,難可概此。一以子午圈為圓界,曰正球,圓錐切線之法,不外乎是。或謂航海難問面積,何若墨加禱法乎?曰:大周行船法省於墨加禱圖中之程多矣。航海者先視圓弧之大小,次定行舟之曲線,如由橫濱至三法蘭昔斯哥,欲東先北,此其大驗。是圖以正面圖西,以斜面補東,以朱線識遊程往還,謂為切線法之正球可,謂為大周行船法之變格亦奚不可。(南北花旗即南北阿美利加洲別稱,亦互見例圖。鏤銅板於日本。)述《遊歷圖》。
歷史意義和評價
公使黎庶昌盛讚“勤亦至矣!”並感嘆道:“推是以治天下事,則亦何適而不辦哉?”
李鴻章贊曰:“堅忍耐勞,於外洋情形考究尤為詳確”。
清政府通過考試選拔了12名素質較好的中青年官員,分赴各國遊歷考察,時間長達兩年,旅程幾乎均在十萬里以上。遊歷使們在各國除了開展外交與文化交流活動外,著重進行調查研究,編寫了幾十種外國調查研究著述和資料。他們的活動和著作對於近代中國人認識世界、走向世界和學習西方、借鑑外國,推動中國的改革、近代化和對外研究,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但清政府對1887年派遣遊歷使的動機和目標立意不高,僅以考察外情為主,缺乏借他山之石推動中國改革與近代化的明確意圖,也沒有以此培養鍛鍊外交人才的長遠目標。因此,此舉對中國政治外交的影響不大,遊歷使回國後也很少被重用從事外交工作,發揮作用。著述最多的傅雲龍和劉啟彤也不過加賞二品銜以道員分派北洋,後來被李鴻章任命為北洋機器局會辦和海防支應局會辦。而其他人大多只是賞加四品銜,遇缺先補為知府、同知等職。以至1887年遊歷使們的這次走向世界的事跡及其調查研究的成果竟然在近代史上默默無聞鮮為人知。總之,1887年清政府派遣海外遊歷使的歷史事實和經驗教訓,是值得我們加以深入研究和認真總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