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餐性癲癇

進餐性癲癇,為進餐時或進餐後不久出現的癲癇發作。

基本概述

進餐性癲癇(eating epilepsy):為進餐時或進餐後不久出現的癲癇發作。可為原發性或繼發性。有的在腦部有病灶或病前有腦部損傷史(如患腦炎、腦外傷等)。發作形式主要有複雜部分發作、簡單部分發作和繼發性全身發作,伴有或不伴有意識障礙。進餐發作時腦電圖可出現發作,呈局灶性或普遍性表現。進餐引起癲癇發作的機制比較複雜,不同病例其機制可能不完全相同。可能與嗅覺、味覺、視覺、本體覺、內臟覺和精神情感活動,甚至與條件反射等有關。有的在舉臂將食物送人時發作,有的在咀嚼或吞咽時發作,此可能與舉臂、咀嚼及吞咽肌的本體覺受刺激的運動誘發有關。有的在進食後不久發作,則可能系胃擴張所致。推測進食的各種衝動傳人大腦邊緣系統,激發了閾值低的杏仁核及其他相關結構放電所致。

中藥治療癲癇常用方法

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代中國對癲癇病早有認識。《黃帝內經》中對癲癇二字有過確切的定義,“癲”即癲狂,表示發作時的意識障礙;“癇”即抽搐,表示發作時的痙攣狀態。中醫治療癲癇由來已經,癲癇在發作期,首先要急則治標,控制其發作,儘快解除病人昏厥和抽搐的危急狀態,宜以豁痰開竅、熄風止痙為治法,選治療效快而作用強的,採用不同的治療途徑。在休止期或緩解期,病情趨於緩和,此時則以緩則治其本的原則,認真細緻地辨證,認清其病位、病性,分別予以治之,整體上以健脾化痰、補益肝腎、養心安神為治法,除其痰、風之源,以治其本,防止本病的復發。同時根據臨床綜合表現辨證論治,邪實者,以攻邪為主;有虛象者,予以扶正。攻邪常用熄風、瀉火、活血、滌痰等法,扶正多用滋肝、健脾、養心、補益等法。但有邪實而正虛,在攻邪的同時,要兼顧扶正,在正虛的同時兼有外邪,則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達到祛邪平癲的最終目的,根據中醫理論常採用以下方法:
1.定癇熄風:用五癇神應丸,定癇丸,溫膽湯,風引湯,磁朱丸等。
2.豁痰開竅:如紫石英散加減,五不散,黃蕪花,牽牛子,礞石,白礬,石菖蒲等。
3.清心瀉火:如牛黃,橄欖,硼砂等。
4.活血化瘀:如黃芪赤風湯,血府逐瘀湯等。
5.育陰潛陽:如柴胡龍骨牡蠣湯加減,風引湯加減等。
6.扶正固本:如香砂六君子湯,人參養榮丸,河車大造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