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進士府第
江源進士第

站在村中的石拱橋上看迪德堂,屋後古樹參天,青松翠竹。屋前田間碧野,禾苗茁壯,猶如一幅極具詩意的山水風光畫卷,仿佛進入一個桃源仙境,夢裡鄉村。(有待保護開發)
新竹北門街
進士第在新竹市的北門街,為一座閩南式的官宅,大門上方書有“進士第”三個大字,是這開台第一進士鄭用錫的住宅,距今已140多年歷史,是新竹著名古蹟之一。
據載,1823年(清道光三年),鄭用錫赴京殿試及第,成為開台第一個進士。十幾年後他告假還鄉,建了這座進士第,具有閩南官宅之傳統,為清代中期台灣官宅代表。原為五部分,現存四部分。進士第為三落式建築,規模宏大,其中的石雕、牆上花磚、斗拱木雕等都具有獨特的風格,非常精美。古宅大門除一般橫閂外,政治家垂直式的立閂,以增強防禦效果。
北侖進士第
進士第坐落在寧波北侖小港街道新權村,前後三進,坐西朝東,約建於清早期的進士第,是區內現存歷史最久的建築之一。
進士第建築風格簡潔大方,整齊典雅,木窗欞雕刻細膩。據了解,新權村主要是夏姓居民,原叫夏度岙村,解放初才改名。
夏姓來自紹興,後遷至舟山;新權村的夏姓是從紹興直接過來的,還是先到舟山再到北侖的,說法不一。家譜上原是有記錄的,可惜在文革中被毀掉。
既有進士第,那么這個進士是誰呢?村里上了年紀的人也說不上來,只知道這進士第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進士第的後人、今年68歲的夏善卓老人告訴記者,小時候過年時,堂前要祭祖,只記得祖宗的牌位很多,但具體是誰,他也不知道。
進士第門口還有兩塊長條石,上有孔,以前是插旗桿的,也叫旗桿石,所以進士第也被稱作“旗桿牆門”。74歲的村民夏德瑞說,以前這裡有七對旗桿。
黃村進士第
黃村進士第位於休寧縣洪里鄉黃村。為明嘉靖十年(1531年)進士黃福所建。規模宏偉,氣勢壯觀。大門門樓有七層斗拱,脊高12米,通進深51米,通面寬15.5米,占地面積790平方米,前後共四進,一進為黃氏宗族喜慶宴會的門屋,二進為祭祖的享堂,三進為存放靈位、厝放棺木的寢樓,各進庭院兩側均有側廊相通。門屋前增建有門樓,寢樓後又加一天井,並在後天井的垣牆上做假門樓,在縱軸線上形成進深為五進的格局。門樓上嵌有木匾一塊,上書“進士第”三個大字,整座建築有木柱102根,主柱圍粗1.6米,選料講究。橫樑上雕鏤龍、鳳、獅、虎等異禽猛獸,刀法細膩,形象生動,顯示了徽派木雕藝術的精湛。
黃村進士第對研究明清時期的居宅建築有一定參考價值。1986年7月,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