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相傳漢代丞相蕭何曾在此台制定法律,故名西漢初,漢高祖分封功臣,蕭何封於酇。後劉邦過境,始知酇地屬自己的家鄉沛郡,即把該郡定為自己的湯沐邑,遂把蕭何封地移於南陽穀城(今湖北省穀城縣)。
1936年,國民黨河南省古蹟研究會考古人員曾來造律台進行發掘。
傳說

丘生之妻一日三餐要爬百米高的土台,給丈夫送飯,無論風雨交加,嚴寒酷暑,賢妻都會善始善終把飯送來。
就在一個花落桃熟的季節,丘生的律書提前九個月寫好。賢妻在給丘生送飯的時候,正巧路過自家叔叔的桃園,看見滿樹又大又甜的桃子,被風吹落一地,沒有告訴叔叔,就順手從地上了撿起兩個桃子,給自己的丈夫提前九個月寫完律典表示慶賀。卻不料,觸犯了丈夫造的律,被認為在主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桃園裡撿來的桃子是偷來的,按照律條,觸犯了不守婦道的‘賊律罪’。被丈夫休回娘家。
丘生把妻子休了之後,沒有告訴自己的母親,母親知道兒媳被休,非常生氣,要求丘生撤回休書把兒媳追回來。丘生認為將自己造的法律,還沒有頒布天下,執法人出爾反爾,怎能治理好國家,教育別人不違法?他認為法律無情,至高無上,不容侵犯。所以丘生沒有聽從母親的話,也沒有追回兒媳。丘生之母問兒子:“背母休妻,按你的律條該當何罪?”丘生不料自己竟觸犯了自己寫的法律,按照自己造的律條,自己犯了‘不孝罪’,該自盡。丘生之母為了試探自己的兒子,自己違法怎樣處置,不料丘生性格如此剛定,以身殉法。
丘生吩咐完母親後,就拿剪刀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