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肯河

通肯河

通肯河,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全長346公里,流域總面積10339平方公里。是松花江左岸二級支流。

基本信息

流域概況

通肯河又作“通鏗河”。松花江左岸二級支流。位於黑龍江省中部。發源於小興安嶺西南麓,注入呼蘭河
通肯河是呼蘭河水系最大的支流,發源於海倫市東北部布倫山系的五嶽山,由東北向西南流經北安拜泉、克東、明水青岡望奎等市縣,在蘭西縣臨江鎮雙榆樹村西北注入呼蘭河,河道全長378 km,流域面積10583 平方公里。上中游主河槽寬35-50米,其中海倫市濱北鐵路以下河谷寬闊,漫灘寬4~7 km,如右方百度地圖所示,通肯河流經靠山屯附近,河道彎曲,形成數十平方公里的濕地。
河道蜿蜒,彎曲係數1.8左右,河道平均比降為1.0‰~0. 67‰。中下游聯合水文站以下漫灘寬5~10 km,河道彎曲係數2.0左右,細砂質河床。主要支流包括扎克河、海倫河、三遒烏龍溝、二道烏龍溝、頭道烏龍溝、十道溝、七道溝、三道溝、撇拉河、泉眼溝等。
通肯河流域中小型水庫星羅棋布,水庫總集水面積4137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42.6 %。共有大、中、小型水庫44座,其中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9座、小型水庫18座,微型水庫16座,這其中,聯合一青岡站區間以上共有水庫26座,其中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8座,小型12座。

農業情況

通肯河流經海倫、北安、拜泉、克東、明水、青岡、望奎等市縣,通肯河流域是我國糧食主產區之一,主要種植大豆、水稻、玉米、小麥、高粱和谷糜等糧食作物和甜菜、亞麻、烤菸和果菜等經濟作物。

動植物資源

通肯河流域盛產“東北三寶”之一的靰鞡草和小葉章、三棱草、蘆葦等。
隨著荒原的大量開墾和人煙的逐年密集,通肯河流域各種野生動物也逐漸減少,有的甚至已滅跡,但灰狼狐狸黃鼬、獐、狍、獾貂、野兔等還有少量,野生禽類有:鴿烏鴉喜鵲燕子、麻雀、啄木鳥杜鵑野雞野鴨等10餘種。
通肯河流域和水庫還出產鯉魚鯽魚鰱魚、泥鰍魚等各種魚類;蛙類有青蛙、蟾蜍、哈什螞等。

水文特徵

降水

通肯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48.4 mm,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歷年最大年降水量為732.4 mm(1956年),歷年最小年降水量232.8 mm (1989年),相差3.2倍。
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為401.8 mm,約占年降水量的81. 4%。歷年最大6~9月降水量654.4 mm (1956年),歷年最小6~9月降水量120.6mm (1989)。
歷年最大月降水量290.7 mm (1997年8月),歷年最大日降水量99.1 mm (1956年6月30日),歷年最大降水量88.8 mm(1968年8月15日6時)。

徑流

通肯河平均年徑流量7. 80億立方米,折算年平均流量24.8 立方米/秒。徑流年際變化大,黑咀子站年徑流量最大為24. 91億立方米/(1962年),折算年平均流量79.0立方米 /秒;最小年徑流量0. 53億立方米(1968年),折算年平均流量為1. 67 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流量發生在1962年,黑咀子站流量為2550立方米/秒:實測最小流量為0。年內徑流豐枯變化較大,徑流主要由降雨形成。

蒸發

水面蒸發量的年內分配總的規律是冬季最小,春季最大,夏季較大,秋季較小。
通肯河流域多年平均蒸發量在700~ 900 mm,以東部上游山區最小,下游平原蒸發量最大,為800~ 900 mm;上游山區最小,為700 mm左右。流域內蒸發量的變化,冬季蒸發值很小,從3月份氣溫回升之後蒸發量逐漸增大,至5月份達到最大值。

洪水

通肯河流域洪水多為典型的雨洪徑流,具有典型的平原性河流特徵,漲落緩慢。年最大洪峰集中出現在汛期7~9月,尤以7、8月份最為集中,出現年最大洪峰的機率為74%。
洪水來源有3個方面:①通肯河幹流;②海倫河聯豐水庫泄流;⑧左岸支流三道烏龍溝來水。洪水過程大多為單式洪峰,峰形矮胖,洪峰停留時間一般在12 小時左右,一次洪水歷時一般在15天左右。

枯水

通肯河流域枯水多出現在11月至翌年3月底的冬季枯水期和5月至7月初的春夏之交的枯水期。青岡站多年平均枯水位為94. 26 m,多年平均枯流量0.64 立方米/秒,近年也有斷流現象發生。

冰情

多年平均開河日期4月12日,最早開河日期3月26日(1990年),最晚開河日期4月21日(1956年),平均開河最高水位為95.42 m。多年平均封河日期11月12日,最晚封河日期11月24日(1955年),最早封河日期11月1日(1989年),平均封河水位為94. 60 m。多年平均最大冰厚0.89 m,歷年最大冰厚1.18 m (1970年),最大冰厚歷年最小僅0.64 m( 1962年)。

泥沙

通肯河多年平均輸沙量約53.2萬噸,最大輸沙量155萬噸( 1988年),最小輸沙量2.83萬噸(2002年),多年平均輸沙率16.8 kg/S。
通肯河流域氣候覆雜,變化劇烈。春季多風少雨,河流的含沙量較大,地表侵蝕嚴重,造成水土流失,流域內最大侵蝕模數50 噸/平方公里,是省內侵蝕較嚴重的地區之一。

水質

通肯河流域水體礦化度在50~ 100 mg/L,溶解氧在30~55 mg/L。通肯河流域水體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年內變化很大,主要受氣候因素影響。通肯河流域水體的pH值在6.5~7.5,主要化學離子成分鈣離子、鎂離子、鉀離子、鈉離子、氯離子、硫酸離子、碳酸離子。一等7種,主要離子總量占離子總量的95%~99%,其重量接近於礦化度。通肯河流域水體多數低礦化度、物化性狀良好、色度不大、無嗅的軟水或極軟水,適用於各種類型用水。

生態特徵

通肯河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組成:浮植物總計10.7毫克/升,其中硅藻18.3%, 綠藻11.9%, 藍藻38.2%, 甲藻19.8%, 金藻黃藻0%, 裸藻11.8%。

古生物化石

化石種類

通肯河古生物化石遺址曾出土過一批第四紀古物化石,包括猛獁象、披毛犀、古東北野牛、野鹿、野羊五種動物不同個體的化石達80餘件。

遺址位置

該遺址位於北安市石泉鎮石昌三隊東1000米的通肯河河岸上,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化石保存在距地表10米處的黏土層中,由於河流改道,遺址被河泥淤平,地表種植農作物。

意義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通肯河古生物化石點化石蘊藏量較大,為研究通肯河流域地區動植物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及當時的生態環境,提供十分珍貴的實物證據;為研究通肯河流域地質時期古地理、古氣候、地球的演變、生物的進化等提供重要依據。

各地河流湖泊

河流、湖泊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元素,它對人類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河流、湖泊不僅可以提供水源、漁產,而且可以發電、防洪、灌溉、調節氣候。

黑龍江流域河流之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有兩個源頭,西源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簡稱二松)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兩江在三岔河匯合後稱松花江,東流至同江注入黑龍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