牤牛河

牤牛河

牤牛河位於豐臺區西部王佐鄉山丘地帶,每當山洪暴發之時,洪水咆嘯而下,勢如牤牛,因此得名。

1.北京市豐臺區虻牛河

虻牛河位於豐臺區西部大灰廠山丘地帶。因河流縱坡陡,每當山洪暴發之時,洪水咆嘯而下,勢如牤牛,故 名。主河長12公里,流域面積45.8平方公里。該河屬於 季節性河流,泄流量92立方米/秒,沿河建有小水庫1 座,橋樑10座。
流經霸州境內的“牤牛河”,始開掘於清雍正四年(1726)。溯源,年代久遠。原良鄉境內有廣陽鹽溝二河:廣陽河在良鄉東入琉璃後,流經盧溝南入桑乾河,即今謂渾河;鹽溝河發源於宛平縣龍門口東南流經陶村入桑乾河。由於桑乾河上游水的量大而多,中下游的堤岸屢出決口。清廷為減輕桑乾河上游水的負荷,免除中下游的水患,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築堤截廣陽,鹽溝二水入桑乾河,使其改道南流,在今涿縣任村西南入大清河。然而,每年盛夏陰雨連綿之際,河水暴漲,水流湍急,其勢兇猛,形聲均若“牤牛”,當地居民遂稱之曰“牤牛河”。因水流急湍奔騰,兩岸十年九災,雍正四年怡親王奏請清廷御準,在任村開挑一新河,東流固安縣西北,循渾河故道南流,再入我州境經南孟、栲栳圈入中亭河,全長二百餘里。雖經調理易道,仍襲用“牤牛河”故名。
年久滄桑,上游泥沙淤塞,舊河跡已無覓。今見牡牛河始於固安縣西馬村村南,南流至南柏村與固安縣境內另一河——太平河匯合為一股往東流。過牛駝鎮後復分兩股:東股入黃家河入我境因淤塞不復存,南股經林城鋪流入我境,即現存的牡牛河。

2.五常市牤牛河

牤牛河為松花江右岸二級支流。位於黑龍江省南部五常市境內。發源於張廣才嶺老禿頂子山,流經沖河龍鳳山、光輝、衛國、常堡等鄉鎮,在背蔭河鎮附近注入拉林河。全長240公里,河寬10—49米,水深0.5—1.5米,流域面積5289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水資源豐富。流域上游為林區,中下游為農業區。中游建有大型龍鳳山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740平方公里,總庫容量2.33億立方米,是以灌溉、防洪為主,兼顧發電、養魚綜合利用的年調節水庫;下游建有光輝、衛國等灌區,是五常縣主要水稻產區。牤牛河流域有學田村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和金代南城子古城遺址、北城子古城遺址、營城子古城遺址等。

3.遼寧省北票市牤牛河

.遼寧省北票市牤牛河[牤牛河] 為大凌河支流,發源於內蒙古奈曼旗黃音他拉,流經境內長度71公里,流域面積1936.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42.6%。最大流量1690.9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6413萬立方米。支流有黑城子河、保國老河、十八奤河、蒙古營河、馬友營河。牤牛河南西向由台吉營鄉入境流經興順德、黑城子、泉巨永、馬友營、紅石砬、長皋鄉,到下府鄉東光寺匯入大凌河。

4.河北省牤牛河

流經固安縣霸州市,匯入中亭河。傳說中楊六郎大擺牤牛陣的地方。

黑龍江流域河流之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有兩個源頭,西源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簡稱二松)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兩江在三岔河匯合後稱松花江,東流至同江注入黑龍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