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呼蘭河是松花江中游左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於小興安嶺西南側,流經松嫩平原東部13個市縣,在哈爾濱以下4公里處由左岸注入松花江,全長523公里,總流域面積35683平方公里。最大支流為通肯河,此外還有克音河、努敏
河、歐根河、依吉密河、安邦河和泥河等,較大支流集中於右側。呼蘭河下遊行進在廣闊的平原之上,河道曲折。水量主要以大氣降水補給,年徑流總量47億立米。由於降水的地區分布極不均勻,上游山地森林區降水大,水量豐富。下游平原區降水少,蒸發強烈,西部最小徑流量僅25毫米,甚至形成閉流區。流域內降水時間分配不均,6-9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65%,徑流量約占全年經流量的70%以上。暴雨過後常有洪水發生。多年平均最大徑流量和最小徑流量相差懸殊達7倍以上,豐枯水變化很大,旱澇現象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地表侵蝕嚴重。流域內天然落差355米,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為11.52萬千瓦,有待充分開發利用。
水產
呼蘭河,滋潤著松嫩平原東部廣袤的土地,養育著一方人民。
呼蘭河水美魚肥,魚的品種幾乎涵蓋了我國北方淡水魚的所有種類,就連武昌魚(南方土名叫團頭舫)呼蘭河裡都有,只不過把它叫鯿花。呼蘭河的特產七星魚,因兩鰓都有七個孔而得名,形狀像泥鰍魚,比泥鰍魚細,灰黃色,無鱗,周身都是油脂,體內無骨,吃起來既有魚肉的鮮感,又有豬肉的香味。
釣史
呼蘭河上的垂釣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沒有魚鉤之前,人們在呼蘭河上釣魚的方法是鈍鉤釣法。就是將細麻繩線塗上豬血做主釣線,每隔2米左右綁上兩根細線,約尺餘長,一根綁上野鴨蛋大小的麵食或豆餅塊,另一根比前
一根長寸餘,系一根像火柴桿一樣的金屬棍(系在金屬棍中間),叫鈍鉤。一根主釣線拴上十幾個鈍鉤後,將其順著水流方向下到河中水急處(俗稱暴流),當魚來吃食物時,旁邊的金屬棍在水流的衝擊下抽打魚的眼睛或臉,使其吸食魚餌很不舒服。按照魚的習性,會把金屬棍吞進嘴裡用鰓排出去,這樣金屬棍在魚鰓外邊將魚別住,使其不能逃脫。用這種方法捕獲的都是大魚。
隨著人們釣魚實踐的深入,在呼蘭河上人們開始運用卡(讀qiǎ)釣法。其主輔釣線拴法和鈍鉤釣法沒什麼區別,只是用一根輔線,線端拴上卡子,卡子是用竹子皮做的,樣子像牙籤,但比較薄,用豆油炸一下,彈性非常好,將釣線拴在卡子中間,用豆餅塊或麵食做餌料,放在卡子中間,把卡子兩頭彎回夾住餌料,用截成約7毫米左右長的葦子段套住兩個卡子頭。一根主釣線上的卡子數量不等,在呼蘭河上順著主流放到水中,魚吞食魚餌時,葦段裂開或脫落,原來環狀的卡子便在魚嘴中彈直,將魚卡住。
隨著魚鉤的規模化生產和魚線的市場化,人們的釣魚方法也隨之改進。一種釣獲量大的釣法在呼蘭河流域被廣泛使用,釣者稱其為“遠繩”,也叫“趟子鉤”。“遠繩”的主線一般都在百八十米長,用約半尺左右長的輔線一頭拴上鉤,一頭系在主線上,鉤距在4尺左右。餌料種類較多,有蚯蚓、蛤蜊肉、泥鰍、小青蛙、豆餅、青玉米粒等等。用什麼餌料要視釣啥魚而定。下餌料時如果不是活體食,邊上餌料邊依次排在鉤盤上,排好一行用細砂蓋好,再排下行,防止鉤線亂了。鉤盤是邊長2尺左右的方形或長方形的光滑木板,三個邊上釘一條高約1寸的木條,防止砂子散落出去,一邊開口是為了放鉤方便。
當夕陽西下時,呼蘭河上泛著金色的光,釣者便劃著名小木船,在河上開始撒鉤。一般是兩人操作,一人駕船,一人下鉤,先把釣線的一頭用木棍插在岸邊,便開始順著水流的方向下鉤。如果是固體食餌下鉤比較方便,隨著船的行走,鉤便在鉤盤上依次滑落水中,因為有砂子釣線就會有條不紊地放下去;如果是活體食餌,就要邊往鉤上裝魚餌邊往水中放鉤(釣線也是事先在鉤盤上擺好的,只不過是空鉤罷了)。如果是一位熟練的釣者,下鉤的速
度也很快,一般一次要下幾趟鉤,復蓋二、三里長的河段。第二天當東方露出魚肚白的時候,釣者便開始駕船去起鉤了,一人划船,一人收鉤。如果遇到大魚時,收鉤者就用抄羅子(抄網),在魚沒出水之前先將魚抄進網裡,然後再提到船上;如果釣到特別大的魚時,收鉤人便要蹓魚,所謂蹓魚,就是讓其在水中拉著船左突右躥,待魚的力量大部分耗盡時再用抄羅子抄起,防止鉤折線斷而跑魚。這種釣法,釣獲量較大。
“撅耷鉤”,是一種釣具簡單、操作簡便的釣魚方法。用一根2尺多長、筷子粗細的青柳條或竹梢子做釣竿,梢頭繫上一根1尺多長拴了魚鉤的釣線,這樣,一把“撅耷鉤”就做好了。下鉤時將竿插到水邊,竿梢略向河裡傾斜,釣鉤剛好沾到水即可,在鉤上裝好釣餌,操作便完成了。如果用小青蛙做餌,就將魚鉤鉤到青蛙的背骨處,青蛙在水上遊動,誘魚的效果非常好。一次一般要下幾十把鉤,前一天把鉤下好,鉤與鉤間距大約在10米左右,把一個河灣都布滿。傍晚前下鉤,第二天清晨起鉤,從遠處望去看到哪個鉤竿的頭一挑一點的,準是釣到魚了。“撅耷鉤”因此得名。
說起釣魚,不能不說說手竿釣魚。在呼蘭河上手竿被俗稱為“漂竿”。最早的時候,人們把針用火燒紅後彎成鉤形作魚鉤,釣竿是用青柳條做成的,一般也就是3、4米長,也有在柳條上邊綁上一根竹梢做釣竿的,魚漂是用高粱梢截成4寸左右長將釣線綁在一端做成的。這樣的釣具與現代的相比,明顯地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魚鉤沒有倒鉤,魚上鉤後鉤得不牢容易跑魚;二是魚漂是平臥在水面上的,只有魚拉漂時才有反應,影響收穫。
污染狀況
河面靠近岸邊的地方漂著成片成縷的小白魚,目測重量足有一二百公斤。和老
張一道走近岸邊的漁民老譚也看到,只有食指大小的小白魚、老頭魚在靠近河邊的地方冒著小腦袋,張著嘴呼吸空氣……從呼蘭河對岸划船過來的老譚,划船捕魚忙活了一上午,竟一無所獲。
據哈爾濱市呼蘭區環保局副局長武宏光介紹,呼蘭河的死魚事件可能緣於呼蘭河的支流——肇蘭新河,這條人工河是上游大慶、肇東等地區的排水明渠,自上游大慶、肇東,流經哈爾濱市松北區對青、樂業兩個鄉鎮,在慶豐橋下游進入呼蘭二道河,經哈羅公路呼蘭二道河橋下游1公里處排入呼蘭河,最後匯入松花江。但今年肇蘭新河改道,直接在慶豐橋下游進入呼蘭河,上游地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在排入肇蘭新河時所含的污染物嚴重超標,從而污染了肇蘭新河和呼蘭河,呼蘭河的水質已不適合魚類生長。
根據呼蘭區環境監測部門提供的10月17日的監測數據,肇蘭新河排入呼蘭河的水體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標都超過國家地表水五類標準。而呼蘭區環境監測部門2006年6月監測結果表明,呼蘭河水體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溶解氧、COD全部超過國家地表水四類標準,其中COD超標10.5倍,溶解氧為0,最嚴重的是氨氮測值為每升350.2毫克,超過標準232.5倍,超過國家污染綜合排放二級標準13倍。
相關
《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
創作於1940年,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這使遠在香港的蕭紅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於是,她以自己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了這部小說。它在藝術形式上是一部比較獨特的:它雖然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整體。
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其中的節選部分被選入中學課本(祖父和我)和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19課《我和祖父的園子》以及上教版六年級上冊1課。
評劇《呼蘭河》
評劇《呼蘭河》拍戲曲電視劇
評劇《呼蘭河》的劇本曾獲得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獎,戲曲電視劇《生死場》則融合了蕭紅小說原作和評劇《呼蘭河》、話劇《生死場》的精華。
電視劇《生死場》在保留經典唱段的基礎上,全部採用實景拍攝,採用影視對白方式,融進音樂、歌舞以及現代影視的表現手段,為的是吸引更多的觀眾。
呼蘭河沉船事故
黑龍江呼蘭河沉船事故
黑龍江省呼蘭河沉船事故已確認7人遇難,3人失蹤,9人獲救。 當日6時許,哈爾濱市呼蘭區孟家鄉雙發村村民在呼蘭河上乘渡船到對岸收莊稼,船擺渡過程中發生沉船事故,船上19人全部落水。事故發生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度重視。呼蘭區立即組織人力進行緊急救援,包括4名潛水隊員在內的4支打撈隊伍在現場搜救失蹤者。
4.呼蘭河大橋坍塌已致3人死亡
6月29日凌晨,位於哈伊公路123公里處的鐵力市呼蘭河大橋發生坍塌。
黑龍江流域河流之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有兩個源頭,西源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簡稱二松)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兩江在三岔河匯合後稱松花江,東流至同江注入黑龍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