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通化師範學院是1978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的高等師範本科院校,面向全國招生。學院坐落於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的長白山麓—吉林省通化市。學院占地面積26.4萬平方米,校區以中心花園為核心,綠地鮮花相映成趣,環境優雅,景色宜人。學院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擁有寬敞舒適的教學主樓、高標準的學生公寓、多媒體教室、多功能語言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理化實驗大樓、藏書27萬冊的圖書館,設施先進的體育館,為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生活環境。
學院現有15個系,26個專業,其中本科專業20個,高職專科專業6個。另有1個成人教育學院。現有教職工5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1人,講師186人,長年聘有英、美、澳、日等外國語言教育專家來院任教。全日制在校生8000餘人,函授、夜大等學生10000餘人。
學院為培養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龍頭,以實踐為基點,以創新的辦學理念為指導,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注重文理交叉,努力發展學生個性,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努力造就複合型人才,為吉林省乃至全國的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輸送越來越多的高質量的創新人才。
學院重視教學研究,近年來,承擔國家、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8項,率先通過了省教育廳基礎課實驗室合格評估,獲得國家、省級教育技術成果獎9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5項,評出9門省級優秀課。每年出資50萬元,設立優秀教科研獎、優秀教學獎和勤奮學習獎獎勵基金。
學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成立了5個研究所(室),承擔國家、省級科研項目31項,出版著作、教材130餘部,公開發表論文1800餘篇,其中被《SCI》和《EI》收入論文31篇。我院在全國1000餘所大專院校中SCI排名第230位,全省第6名。目前,我院的高句麗研究、人參文化研究、長白山民間美術研究、滿族文化研究、長白山植物研究、模糊數學研究居全國領先地位。
學院面向全國20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8620人,其中本科學生8054人,專科(高職)學生566人。學院始終把握辦學質量生命線,努力推進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注重師德師能的培養,形成了優良的教學傳統和良好的學習風氣,教學質量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可,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及用人單位好評。
學院狠抓“三化”、“三精”工程建設。即“活化教學資源、最佳化教學隊伍、美化教學環境”,“精品課程、精品教材、精幹教師”。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經常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來院講學、做學術報告,強化學院學術氣氛,調動師生學習、科研積極性。有計畫的派出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到其他院校考察學習,不斷加強教學、教學管理水平。學院重視國際交流合作,經常派出教師赴美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韓國、朝鮮等國考察、學習,進行學術交流活動。目前學院正致力於進行ISO9001教育管理質量認證工作,力圖使教育管理水平踏入國內先進行列。
學院主辦有《英語輔導報》、《通化師院學報》、《高師教育學刊》等刊物。其中《英語輔導報》經過十年創業與發展,發行量居全國輔導報類首位,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校史發展
1929年,通化師範學院的前身“遼寧省立通化第六師範學校”成立,歸省管轄。由省分配的大專畢業生擔任教學工作。招收國中畢業生,學制三年,每年招生五十名,有教職員十餘人。1938年,滿州國時改為“通化師道學校”,歸省管轄。校址於1940年遷到西山現市“職教中心”位置,校層為二層樓房。分本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國民高等學校畢業生,學制三年,每年招生50名,特修科招收國民優級學校畢業生,學制二年,每年招生80名,校長由日本人擔任,教職員由省分配的大專畢業生和日本人組成。1946年到1947年,適逢解放戰爭時期,校舍被破壞,教職員各奔他鄉,學校停止招生。
1948年,通化解放後附屬於“通化中學”,設立“師範部”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學生。
1950年,在原校址(即原師道學校校址)的基礎上重建校舍,6月13日正式成立“遼寧省立通化師範學校,歸省管轄。招收高小畢業生,學制三年。1950年招生500人,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校舍被軍隊占用,學校於秋天遷到撫松縣,在那裡學習三四個月,1952年春又遷回通化市,因校舍仍被占用,為此分散上課,署假後才又回到原校舍上課。
1954年,改為“吉林省通化師範學校“歸省、地管轄。1955年,開始招收國中畢業生,學制三年。教職員三十餘人大部分具有大學本科和專科水平。1957年,校址又遷到地區“農校“位置,1958年秋,學校分家,分別成立“通化師範專科學校”和“通化師範學校”,原校學生部分二年提前畢業,部分上師專深造。1978年12月28日,經國家教育部批准,通化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通化師範學院。而通化師範學校則發展成為通化藝術幼兒師範學校。2002年,通化市教育學院、通化藝術幼兒師範學校和海龍師範學校三所院校合併組建通化師範學院分院。2012年實行學院制改革,撤銷原有系部,組建了16個二級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學校共有教職工704人,專任教師536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24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497人。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級主講教授1人,省級中青年骨幹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二級教授1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2人學院教學設施比較充足,教學條件齊備。現占地面積59.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9.5萬平方米,實驗室59個,擁有固定資產2.07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4600萬元。現有教學用計算機1451台,語音實驗室座位數644個,多媒體教室座位數達3665個。圖書館藏書91萬冊,國內外期刊1591種。學院擁有一批發展前景良好的學科專業和幾個有重要影響的研究基地。現有專門史1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院級重點學科,4個院級重點建設學科;有光學、中國高句麗史和植物學3門省精品課程,有數學分析等22門省優秀課程。有1個國家級研究中心:中國滿族民間美術研究中心,2個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高句麗研究基地、長白山文化研究基地,1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高句麗與東北民族研究中心。學院有5個學科與吉林師範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學院在中國高句麗、長白山文化、長白山民間美術、滿族文化、長白山植物等領域的研究居全國領先地位。
學院科研力量雄厚,近三年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78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345篇,被SCI、EI檢索的論文55篇。獲廳局級以上科研獎勵88項,其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省社科優秀成果獎2項。獲省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獲省部級以上圖書獎勵3項。出版學術著作39部、教材68部。主持國家級教研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合作項目5項,主持、合作省部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17項,主持省部級社會科學研究項目47項,主持廳局級科研項目58項,主持省級教研項目50項。
院系設定
據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教育科學學院、政法學院、文學院、歷史與地理學院、外語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計算機學院、製藥與食品科學學院、體育學院、經濟學院等16個教學學院,設有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大學外語教學部、成人教育學院、教育技術與網路中心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3年12月,學校歷史學、物理學2個專業被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數學與套用數學、生物科學、物理學、歷史學等4個專業被批准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有13門省精品課程,39門省優秀課程,72門校優秀課程,4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2012年實踐性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獲批為吉林省首批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精品課程:現代漢語、中國高句麗史、數學分析、光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植物學、動物學、藥用植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教育學、中國近現代史等
省優秀教學團隊:中國古代史課程教學團隊、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光學課程教學團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省優秀課程:文學概論、寫作、外國文學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高句麗史、自然地理學、高等代數、常微分方程、數學教學論、複變函數論、熱學、近代物理學、分析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植物生理學、中學生物學教學論、資料庫原理、電子商務、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政治經濟學原理、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英語教學論、綜合英語等[8-22]
建設成果
截至2013年12月,學校學生在“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榮獲國家二等獎4項,在第六屆“挑戰杯”吉林省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中獲銅獎2項,優秀獎1項,在首屆“智城精科杯”吉林省大學生生物學實驗技能競賽中分獲一等獎和二等獎。學校被國家語委評為“國際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被吉林省授予“吉林省模範集體”榮譽稱號,“吉林省文明單位”榮譽稱號。秦艷友教授及其夫人創辦的“寶貝回家尋子網”公益活動在全社會引起極大反響,並多次受到國家、省市級的表彰。秦艷友教授和周繇教授分獲2008年和2009年“感動吉林十大人物”。
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2009-2013年12月,學校教師共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561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825篇,被SCI、EI、ISTP檢索的論文272篇。獲廳局級以上科研獎勵107項。出版學術著作教材90部。獲省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2012年成功申報省部級科研項目65項,獲廳局級以上獎勵20餘項,發表論文400餘篇,縱向科研經費數達393.8萬元。1個項目獲評吉林省高等學校建設與改革創新工作優秀項目,4項成果榮獲省級教育技術成果獎,3個課題通過省級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重點課題驗收,2011年度教師在全國14種教研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位列省屬高校第五[6]。
科研機構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中國滿族民間美術研究中心、高句麗文化研究院、長白山文化研究院、長白山食用植物資源開發工程中心、功能材料製備與套用研究重點實驗室、納米生物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長白山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所、數學研究所、朝鮮半島經濟與文化研究所、心理發展與教育研究所等17個科研機構。並擁有吉林省長白山藥用植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特色研究基地高句麗研究基地和長白山文化研究基地,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高句麗與東北民族研究中心,省級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長白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協同創新中心[1][23]。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截至2014年3月31日,館藏圖書總量1533129冊(其中紙質圖書860994冊,電子圖書672135冊);訂購紙質期刊1508種,;報紙42種;訂購及開通試用資料庫15種,內容覆蓋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與我院學科相關的學術門類。自建資料庫3種。2004年加入CALIS,2008年加入吉林省圖書館聯盟,2009年加入CASHL,開通了聯合編目、資料庫聯合採購、資料庫建設、中外文資源的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等業務,實現了資源共知、共建、共享。
學術刊物
《通化師範學院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廳主管、通化師範學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創辦於1980年,是全國大學中創辦較早的學術刊物之一。國內刊號:CN22-1284/G4,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8-7974,大16開本,月刊[交流合作
截至2013年12月,學校與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日本岡山商科大學、韓國木浦大學簽訂合作協定,開展“3+1”、“2+2”、“3+3+1”等項目交流。與英國格林多大學、朝鮮平壤金哲柱師範大學、台灣朝陽科技大學、亞洲大學、南華大學及中原大學結為兄弟院校,並有了實質性進展。常年聘有英、美、日、韓等外國語言教育專家來校任教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校標
校標中的山形喻指長白山;冉冉升起並閃爍著璀璨的明珠,寓意學院的不斷發展和美好前景;環繞山型的圓圈寓意學院的服務面向定位,即立足通化、白山,面向吉林及東北東部經濟圈輻射全國,為基礎教育發展、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山型下的白線喻指長白山是“三江”之源,寓意為通化師範學院是培養吉林省中等學校教師的基地、培養吉林省東南部地區經濟建設套用型人才的基地、長白山文化研究基地;兩邊圓點與上面的漢字校名和下面的英文校名的組合,抽象地表現了通化師範學院的對外視角,寓意學院以睿智的眼光,放眼神州,走向世界;1929為學校的建校年份。校訓
崇德廣業與時偕行崇德廣業出自《周易·繫辭上》。“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意謂通師人要在職業道德上和所從事的工作上,都遵循時代要求,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文化傳統,加強道德修養,虛懷若谷,謙虛恭謹,自強不息。同時特指通化師範學院在發展過程中樹立明確目標,搶抓發展機遇,與時代發展同步的鮮明特色。整句表述體現了歷代通師人的精神風貌,是通師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實踐凝鍊,包含有前進、進取、奮進、揚棄、轉化、超越、發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