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通勤是工業化社會的必然現象。在19世紀以前,市民主要步行上班。現時如汽車、火車、公共汽車、腳踏車等交通工具讓住在較遠處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
隨著交通技術的進步,城市可以擴張到以前不可能擴張的地方。市郊的設立亦令市民可以在遠離市區之處定居,並以通勤來上班。許多大城市都有所謂的通勤地帶,或稱大都會區。這種區域包括很多通勤城市。人們在通勤城市內居住併到城市中心上班。
如果城市伸展到非常遠離中心商業區的地方,新的商業會在外圍的城市出現,從而形成一種反向通勤現象:住在市中心的人到市郊上班。
名稱來源
通勤一詞最早應當是在鐵路系統使用的,直到現在鐵路系統仍把每天職工上下班叫做跑通勤。而在社會其他行業這個詞已很少使用。究其來源,“通勤”是個泊來辭彙,是從日文漢字“通勤(つうきん)”直接引用的。眾所周知解放前中國大部分鐵路由日本人控制,鐵路公司管理體制、技術標準、技術術語直接使用日文漢字。解放後部分詞語沿用至今,像“通勤”、“乘降”等詞語,國內一般只在鐵路系統內部使用,而在日本這些都是大眾辭彙。
票價改革應給路途遠"通勤族"適當優惠
2014年7月3日至20日北京市發改委就北京公共運輸票價改革問題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這項關乎北京市2100萬常住人口的公共事務,近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近日,市發改委、交通委等主管部門來到市人大,專門聽取人大代表對於改革的建議和意見。多數代表認為按里程收費更兼顧公平,對於乘坐距離較遠的“通勤族”,在乘坐距離達到一定標準後,漲價幅度應小些,以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