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因為北京機會多,崗位多,兩地跑的天津人從年輕的到50多歲的都有。有的換了工作單位,還在北京,老婆留在天津上班,孩子在天津上幼稚園。
城際高鐵的出現,讓京津冀、長三角城市間更“近”,更讓“工作在這裡,生活在別處”成為可能。
以京津城際高鐵為例。自2008年8月1日開通後,已從最初每天開行47對列車,發展到日常開行86對,高峰開行96對。2014年運輸旅客2807.4萬人,上座率達77.8%。每到周五,乘客中上班族數量遠遠超過了遊客。
分析
從時間上來看,相比於一些居住偏遠的同事,乘高鐵上班“不吃虧”。被上海的高房價所逼,不少同事住在上海城郊,每天坐捷運上班,也要花上1個多小時。
每天的高鐵費用來回80元,每月20天,也就1600元,看著挺高,但若考慮到房價因素就不一樣了。蘇州火車站附近100平方米的房子約120萬,而在上海,即使在閔行區,100平方米的房子也要300萬左右。買房省下180萬,夠我坐90多年的高鐵了。
除了價格因素,很多人選擇乘高鐵上班,是出於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高鐵和市郊鐵路的出現把人的通勤距離進一步拉長了,這在東京、倫敦、紐約等國際化都市,都是比較常見的現象。高鐵的出行成本本來不菲,但與一些大都市的房租、房價相比,又變得算不了什麼,每個人都會做出自己認為最理性、最經濟的選擇。但從整個社會資源分配的角度看,這確實也是一種浪費。如果城市群的發展更均衡,就能減少人們因跨區域流動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資源消耗。政府應該進一步統籌考慮,加快推進區域一體化戰略,促進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