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冬節

送冬節

送冬節,是俄羅斯傳統節日,節日後將進入40天的齋期,期間禁止娛樂、吃肉。

基本信息

送冬節

俄羅斯民眾齊聚街市,慶祝一年一度的送冬節。3月1日是為期一周的俄羅斯傳統節日送冬節的最後一天,標誌著束縛俄羅斯人的寒冬即將過去,人們將迎來春的希望。此後將進入40天的齋期,期間禁止娛樂、吃肉。

送冬節簡介

(圖)送冬節送冬節

是俄羅斯傳統的民間節日送冬節(又名謝肉節)。

雖然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的金融和經濟危機,使得以石油和能源出口作為重要經濟支柱的俄羅斯未能倖免,但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天性樂觀豪放的俄羅斯人在節日期間的歡樂情緒。在過去的一周里,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莫斯科人和國內外遊客踴躍加入到莫斯科旅遊委員會牽頭精心組織的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中去,品嘗多家小攤上品種繁多的薄餅和蜂蜜甜點,挑選各種玩偶和極具俄羅斯民族特色的小禮物和紀念品,親身體驗這個俄羅斯特色鮮明的盛大節日帶來的歡樂和愉悅。

源於東正教。在東正教為期40天的大齋期里,人們禁止吃肉和娛樂。因而,在齋期開始前一周,人們縱情歡樂,家家戶戶抓緊吃葷,以此彌補齋戒期苦行僧式的生活。“謝肉節”因此而得名。

(圖)送冬節送冬節

又叫送冬節。中世紀的斯拉夫民族認為,當太陽神雅利拉戰勝了嚴寒和黑夜的時候,就是春天來臨的日子。對農民來說,這意味著春耕勞動即將開始。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古斯拉夫人都要舉行隆重的迎春送冬儀式,並由此產生了送冬節。

依據傳統,俄國人大都相信:一個人如果謝肉節過得不開心,此後一年裡都要遭霉運。所以,過節這個星期,所有的愁情煩事都要拋到九霄雲外,怎么開心就怎么過。只有這樣,才能給此後一年的平安、成功、發達討個好“彩頭”。只不過現代人在現代化的生活節奏中,恐怕難得有多少人真正得以如此逍遙。

今年,飽受恐怖活動之苦的俄羅斯人在謝肉節期間終於迎來了一個好訊息:車臣匪首馬斯哈多夫在俄軍清剿行動中斃命。雖然人們心裡明白,車臣問題的徹底解決尚需時日,俄羅斯離舉杯歡慶反恐最後勝利還有很長的路程。但是,馬氏之死,畢竟是俄反恐鬥爭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人們有理由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早日到來充滿期待。隨著謝肉節帷幕的落下,春天的腳步已經一步一步臨近俄羅斯。冰雪之中,俄羅斯人用春餅呼喚太陽,用笑容歡送嚴冬,更用希望迎接萬物復甦的春天。

(圖)送冬節送冬節

按照傳統的民間習俗,為期7天的“謝肉節”每天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星期一是迎春日,人們用稻草和布條綑紮象徵冬天的玩偶,並將它們放在家裡。入夜時分,人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載歌載舞。第二天是娛樂日。周三是美食日,是女婿們到岳母家吃麵餅的日子。接下來的一天是醉酒日,節日在這一天會達到高潮。星期五是女婿回請岳母吃麵餅的日子。小姑子聚會日是在第六天,人們從這天開始焚燒用乾草製成的玩偶,表示送走冬天,迎接春天的來到。最後一天是寬恕日,人們在這一天互相請求對方寬恕自己,摒棄前嫌,重歸於好。這天,人們將那些還沒有來得及焚燒的玩偶付之一炬,表示已徹底告別寒冷的冬天,迎來了陽光明媚的春天。

源於東正教。在東正教為期40天的大齋期里,人們禁止吃肉和娛樂。因而,在齋期開始前一周,人們縱情歡樂,家家戶戶抓緊吃葷,以此彌補齋戒期苦行僧式的生活。“謝肉節”因此而得名。

“謝肉節”又叫送冬節。中世紀的斯拉夫民族認為,當太陽神雅利拉戰勝了嚴寒和黑夜的時候,就是春天來臨的日子。對農民來說,這意味著春耕勞動即將開始。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古斯拉夫人都要舉行隆重的迎春送冬儀式,並由此產生了送冬節。

依據傳統,俄國人大都相信:一個人如果謝肉節過得不開心,此後一年裡都要遭霉運。所以,過節這個星期,所有的愁情煩事都要拋到九霄雲外,怎么開心就怎么過。只有這樣,才能給此後一年的平安、成功、發達討個好“彩頭”。只不過現代人在現代化的生活節奏中,恐怕難得有多少人真正得以如此逍遙。

今年,飽受恐怖活動之苦的俄羅斯人在謝肉節期間終於迎來了一個好訊息:車臣匪首馬斯哈多夫在俄軍清剿行動中斃命。雖然人們心裡明白,車臣問題的徹底解決尚需時日,俄羅斯離舉杯歡慶反恐最後勝利還有很長的路程。但是,馬氏之死,畢竟是俄反恐鬥爭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人們有理由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早日到來充滿期待。隨著謝肉節帷幕的落下,春天的腳步已經一步一步臨近俄羅斯。冰雪之中,俄羅斯人用春餅呼喚太陽,用笑容歡送嚴冬,更用希望迎接萬物復甦的春天。

(圖)送冬節送冬節

按照傳統的民間習俗,為期7天的“謝肉節”每天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星期一是迎春日,人們用稻草和布條綑紮象徵冬天的玩偶,並將它們放在家裡。入夜時分,人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載歌載舞。第二天是娛樂日。周三是美食日,是女婿們到岳母家吃麵餅的日子。接下來的一天是醉酒日,節日在這一天會達到高潮。星期五是女婿回請岳母吃麵餅的日子。小姑子聚會日是在第六天,人們從這天開始焚燒用乾草製成的玩偶,表示送走冬天,迎接春天的來到。最後一天是寬恕日,人們在這一天互相請求對方寬恕自己,摒棄前嫌,重歸於好。這天,人們將那些還沒有來得及焚燒的玩偶付之一炬,表示已徹底告別寒冷的冬天,迎來了陽光明媚的春天。

源於東正教。在東正教為期40天的大齋期里,人們禁止吃肉和娛樂。因而,在齋期開始前一周,人們縱情歡樂,家家戶戶抓緊吃葷,以此彌補齋戒期苦行僧式的生活。“謝肉節”因此而得名。

“謝肉節”又叫送冬節。中世紀的斯拉夫民族認為,當太陽神雅利拉戰勝了嚴寒和黑夜的時候,就是春天來臨的日子。對農民來說,這意味著春耕勞動即將開始。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古斯拉夫人都要舉行隆重的迎春送冬儀式,並由此產生了送冬節。

依據傳統,俄國人大都相信:一個人如果謝肉節過得不開心,此後一年裡都要遭霉運。所以,過節這個星期,所有的愁情煩事都要拋到九霄雲外,怎么開心就怎么過。只有這樣,才能給此後一年的平安、成功、發達討個好“彩頭”。只不過現代人在現代化的生活節奏中,恐怕難得有多少人真正得以如此逍遙。

今年,飽受恐怖活動之苦的俄羅斯人在謝肉節期間終於迎來了一個好訊息:車臣匪首馬斯哈多夫在俄軍清剿行動中斃命。雖然人們心裡明白,車臣問題的徹底解決尚需時日,俄羅斯離舉杯歡慶反恐最後勝利還有很長的路程。但是,馬氏之死,畢竟是俄反恐鬥爭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人們有理由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早日到來充滿期待。隨著謝肉節帷幕的落下,春天的腳步已經一步一步臨近俄羅斯。冰雪之中,俄羅斯人用春餅呼喚太陽,用笑容歡送嚴冬,更用希望迎接萬物復甦的春天。

(圖)送冬節送冬節

按照傳統的民間習俗,為期7天的“謝肉節”每天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星期一是迎春日,人們用稻草和布條綑紮象徵冬天的玩偶,並將它們放在家裡。入夜時分,人們燃起篝火,在篝火旁載歌載舞。第二天是娛樂日。周三是美食日,是女婿們到岳母家吃麵餅的日子。接下來的一天是醉酒日,節日在這一天會達到高潮。星期五是女婿回請岳母吃麵餅的日子。小姑子聚會日是在第六天,人們從這天開始焚燒用乾草製成的玩偶,表示送走冬天,迎接春天的來到。最後一天是寬恕日,人們在這一天互相請求對方寬恕自己,摒棄前嫌,重歸於好。這天,人們將那些還沒有來得及焚燒的玩偶付之一炬,表示已徹底告別寒冷的冬天,迎來了陽光明媚的春天。

隨著時代變遷,俄羅斯人已不再遵守那些陳舊的清規戒律,但烤制麵餅、綑紮並焚燒玩偶的習俗仍然保留了下來。每當“謝肉節”來臨,俄羅斯人都會自發組織化裝遊行、民間歌舞、遊戲、溜冰、滑雪、乘三套馬車兜風等娛樂活動。為推動莫斯科旅遊業的發展,莫斯科市政府於2002年已正式宣布“謝肉節”為城市節日,並組織安排多項大型活動。俄羅斯許多地方的冬季長達半年左右。冬天的俄羅斯寒風凜冽、萬物蕭條,到處都是冰天雪地。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俄羅斯人活潑好動的天性。而“謝肉節”的來臨則使俄羅斯人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圖)送冬節送冬節

送冬節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節。人們認為冬去春來是春神雅利洛戰勝嚴寒和黑夜的結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舉行隆重的送冬迎春儀式。古斯拉夫人以此歡慶經過漫長的嚴冬,明亮的太陽又開始為大地送來溫暖。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後,無力取消這一異教的民間節日,只好把春耕節改稱謝肉節,節期安排在春季大齋前一周。這一周過後,進入40天的大齋期,期間人們禁止娛樂、吃肉,故稱謝肉節。由於此後整整8個星期不能吃葷,人們便在這一周內隨心所欲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盡情享受歌舞娛樂和戶外活動。對於謝肉節的縱情撒歡,有一組描寫非常到位:美食要飽撐到打嗝,縱酒要醉倒喉頭,放歌要唱至斷腸,起舞就要跳到倒地。

麵餅在俄羅斯謝肉節扮演著主要角色,女主人們往往整個星期烙個不停。圓圓的、熱熱的麵餅,是春天太陽的象徵,它把偶像崇拜和宗教風俗巧妙地融在一起。謝肉節持續7天,每天各有其名,慶祝方式不盡相同。滑雪橇是俄各地節日裡都必不可少的共同娛樂,大人們帶著孩子登上雪山,從冰坡高處往下滑,從早到晚,不知疲憊。但大規模的節日狂歡則從周四算起。上流社會講究搞狂歡舞會、假面晚會,老百姓玩化妝集會、斗拳。每逢晚上,姑娘、小伙兒共聚一處,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星期天被認為是最有意義的一天,稱為“寬恕日”。人們在這一天互相請求對方寬恕自己,捐棄前嫌,重歸於好。這一天結束後,就標誌著束縛俄羅斯人的寒冬已經過去,人們已經看到春天的希望。俄羅斯祖輩就是這樣,在大齋前的一周里,一邊盡情享受冬去春來的快樂,一邊為齋期戒肉、戒葷、淨化心靈做好準備。

(圖)送冬節送冬節

歷史

20世紀60年代末,蘇聯政府將這個節日改為送冬節,又叫俄羅斯之冬狂歡節。節日的古老習俗和宗教意義都淡化了。但這個節日仍然是俄羅斯人的重要節日,象徵太陽的圓薄餅依然是節日的必備食品,圓圈舞依然是節日期間跳的最主要的民間舞蹈。節日裡,各地還舉行化裝遊行,彩車上載著人們裝扮的寒冬女神、俄羅斯三勇士等神話中的人物,人們載歌載舞送別寒冷的冬天,迎接溫暖的春天。

(圖)送冬節送冬節

隨著時代變遷,俄羅斯人已不再遵守那些陳舊的清規戒律,但烤制麵餅、綑紮並焚燒玩偶的習俗仍然保留了下來。每當“謝肉節”來臨,俄羅斯人都會自發組織化裝遊行、民間歌舞、遊戲、溜冰、滑雪、乘三套馬車兜風等娛樂活動。為推動莫斯科旅遊業的發展,莫斯科市政府於2002年已正式宣布“謝肉節”為城市節日,並組織安排多項大型活動。俄羅斯許多地方的冬季長達半年左右。冬天的俄羅斯寒風凜冽、萬物蕭條,到處都是冰天雪地。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俄羅斯人活潑好動的天性。而“謝肉節”的來臨則使俄羅斯人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送冬節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節。人們認為冬去春來是春神雅利洛戰勝嚴寒和黑夜的結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舉行隆重的送冬迎春儀式。古斯拉夫人以此歡慶經過漫長的嚴冬,明亮的太陽又開始為大地送來溫暖。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後,無力取消這一異教的民間節日,只好把春耕節改稱謝肉節,節期安排在春季大齋前一周。這一周過後,進入40天的大齋期,期間人們禁止娛樂、吃肉,故稱謝肉節。由於此後整整8個星期不能吃葷,人們便在這一周內隨心所欲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盡情享受歌舞娛樂和戶外活動。對於謝肉節的縱情撒歡,有一組描寫非常到位:美食要飽撐到打嗝,縱酒要醉倒喉頭,放歌要唱至斷腸,起舞就要跳到倒地。

麵餅在俄羅斯謝肉節扮演著主要角色,女主人們往往整個星期烙個不停。圓圓的、熱熱的麵餅,是春天太陽的象徵,它把偶像崇拜和宗教風俗巧妙地融在一起。謝肉節持續7天,每天各有其名,慶祝方式不盡相同。滑雪橇是俄各地節日裡都必不可少的共同娛樂,大人們帶著孩子登上雪山,從冰坡高處往下滑,從早到晚,不知疲憊。但大規模的節日狂歡則從周四算起。上流社會講究搞狂歡舞會、假面晚會,老百姓玩化妝集會、斗拳。每逢晚上,姑娘、小伙兒共聚一處,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星期天被認為是最有意義的一天,稱為“寬恕日”。人們在這一天互相請求對方寬恕自己,捐棄前嫌,重歸於好。這一天結束後,就標誌著束縛俄羅斯人的寒冬已經過去,人們已經看到春天的希望。俄羅斯祖輩就是這樣,在大齋前的一周里,一邊盡情享受冬去春來的快樂,一邊為齋期戒肉、戒葷、淨化心靈做好準備。

20世紀60年代末,蘇聯政府將這個節日改為送冬節,又叫俄羅斯之冬狂歡節。節日的古老習俗和宗教意義都淡化了。但這個節日仍然是俄羅斯人的重要節日,象徵太陽的圓薄餅依然是節日的必備食品,圓圈舞依然是節日期間跳的最主要的民間舞蹈。節日裡,各地還舉行化裝遊行,彩車上載著人們裝扮的寒冬女神、俄羅斯三勇士等神話中的人物,人們載歌載舞送別寒冷的冬天,迎接溫暖的春天。
隨著時代變遷,俄羅斯人已不再遵守那些陳舊的清規戒律,但烤制麵餅、綑紮並焚燒玩偶的習俗仍然保留了下來。每當“謝肉節”來臨,俄羅斯人都會自發組織化裝遊行、民間歌舞、遊戲、溜冰、滑雪、乘三套馬車兜風等娛樂活動。為推動莫斯科旅遊業的發展,莫斯科市政府於2002年已正式宣布“謝肉節”為城市節日,並組織安排多項大型活動。俄羅斯許多地方的冬季長達半年左右。冬天的俄羅斯寒風凜冽、萬物蕭條,到處都是冰天雪地。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俄羅斯人活潑好動的天性。而“謝肉節”的來臨則使俄羅斯人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送冬節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節。人們認為冬去春來是春神雅利洛戰勝嚴寒和黑夜的結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舉行隆重的送冬迎春儀式。古斯拉夫人以此歡慶經過漫長的嚴冬,明亮的太陽又開始為大地送來溫暖。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後,無力取消這一異教的民間節日,只好把春耕節改稱謝肉節,節期安排在春季大齋前一周。這一周過後,進入40天的大齋期,期間人們禁止娛樂、吃肉,故稱謝肉節。由於此後整整8個星期不能吃葷,人們便在這一周內隨心所欲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盡情享受歌舞娛樂和戶外活動。對於謝肉節的縱情撒歡,有一組描寫非常到位:美食要飽撐到打嗝,縱酒要醉倒喉頭,放歌要唱至斷腸,起舞就要跳到倒地。

(圖)送冬節送冬節

麵餅在俄羅斯謝肉節扮演著主要角色,女主人們往往整個星期烙個不停。圓圓的、熱熱的麵餅,是春天太陽的象徵,它把偶像崇拜和宗教風俗巧妙地融在一起。謝肉節持續7天,每天各有其名,慶祝方式不盡相同。滑雪橇是俄各地節日裡都必不可少的共同娛樂,大人們帶著孩子登上雪山,從冰坡高處往下滑,從早到晚,不知疲憊。但大規模的節日狂歡則從周四算起。上流社會講究搞狂歡舞會、假面晚會,老百姓玩化妝集會、斗拳。每逢晚上,姑娘、小伙兒共聚一處,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星期天被認為是最有意義的一天,稱為“寬恕日”。人們在這一天互相請求對方寬恕自己,捐棄前嫌,重歸於好。這一天結束後,就標誌著束縛俄羅斯人的寒冬已經過去,人們已經看到春天的希望。俄羅斯祖輩就是這樣,在大齋前的一周里,一邊盡情享受冬去春來的快樂,一邊為齋期戒肉、戒葷、淨化心靈做好準備。

20世紀60年代末,蘇聯政府將這個節日改為送冬節,又叫俄羅斯之冬狂歡節。節日的古老習俗和宗教意義都淡化了。但這個節日仍然是俄羅斯人的重要節日,象徵太陽的圓薄餅依然是節日的必備食品,圓圈舞依然是節日期間跳的最主要的民間舞蹈。節日裡,各地還舉行化裝遊行,彩車上載著人們裝扮的寒冬女神、俄羅斯三勇士等神話中的人物,人們載歌載舞送別寒冷的冬天,迎接溫暖的春天。

古老節日想方設法吸引青少年

今年送冬節節慶活動在莫斯科全市133個公園和廣場進行,其中最主要的慶祝場所“送冬節小城”和往年一樣,搭建在克里姆林宮外的瓦西里斜坡上。此外,規模極大的俄羅斯“蜂蜜博覽會”在克里姆林宮邊上的馬涅什展覽大廳同期舉辦,吸引數十萬人參加。鑒於2009年已被俄羅斯總統令宣布為俄羅斯青年年,送冬節期間文化活動組織者想方設法以各種形式吸引廣大青年積極參與,如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團體在舞台表演,舉辦假面舞會、迪斯科專場等。同時,注意將古代俄羅斯民間傳統習俗以現代表演等方式介紹給廣大青少年和海外遊客,使其加深對俄羅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2月23日,即送冬節開始的第一天,適逢俄羅斯的國家節日“祖國保衛者日”,俗稱“男人節”。當晚21時,全城14個高地同時燃放禮花,74門禮炮和18門曾在衛國戰爭期間服役的大炮,在10分鐘的時間裡發放了4500枚、多達100餘種各式禮花炮,在莫斯科任何一個角落均清晰可見,增加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2月27日,俄羅斯第一夫人斯韋特蘭娜·梅德韋傑娃在莫斯科克雷拉茨科耶山上舉行的送冬節聯歡會上與莫斯科各孤兒院的100多名孤兒們一同跳圓圈舞、唱歌。梅德韋傑娃在喝茶的時候還照顧孩子們,幫助他們切薄餅,問他們喜不喜歡節日和款待,她還建議並第一個唱起了俄羅斯民歌。

今年節慶的最高潮是3月1日下午舉行的狂歡巡遊活動。在莫斯科市中心,由數百支各大區、小區的文藝團體,與來自巴西狂歡節、威尼斯狂歡節等10支世界最著名狂歡節的嘉賓一道,組成色彩斑斕的方隊,從凱鏇廣場一路載歌載舞,一直行進到瓦西里斜坡,在那裡以一場盛大的音樂會,結束了為期一周的狂歡。各地教堂肅穆的鐘聲,預示著東正教大齋期的即將來臨。

(圖)送冬節送冬節

莫斯科市活動主辦單位之一旅遊委員會發言人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莫斯科的送冬節能夠接待如同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或者慕尼黑啤酒節那樣多的參加者,使莫斯科的旅遊業得到振興與更大的發展。

就是把自己典當出去,送冬節也一定要過

俄羅斯人自古以來認為送冬節是一定要慶祝的,有句古語說:就是把自己典當出去,送冬節也一定要過。
“送冬節”的前身為“春耕節”。信奉多神教的古斯拉夫人認為冬去春來是因為太陽神雅利拉戰勝了嚴寒和黑夜,令其所喜愛的春天回歸的結果。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後,在無力取消這一業已深深紮根於民間的異教節日情況下,只得將春耕節改稱“謝肉節”,並將節期安排在大齋前1周、復活節前7周進行,稱之為“乾酪周”。此周一過即進入長達40天的東正教大齋期,期間禁止人們娛樂、吃肉,故名“謝肉節”。

按照傳統的民間習俗,在謝肉節的7天當中,每天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周一為迎春日,孩子們一大早就走上街頭堆雪人,富裕人家清晨即開始煎薄餅,人們開始用稻草和布條綑紮象徵冬天的玩偶;周二為始歡日,年輕的未婚男女通過滑雪橇、到親友家作客等方式彼此物色自己的意中人,以便復活節過後可以舉行婚禮;周三為美食日,岳母邀請女婿們到家吃薄餅,品嘗各種小美食,故這天也稱為兒童日;第四天為放縱日,口號是“越豪放這一年會過得越好”,慶祝活動在這一天掀起高潮,人人應開懷吃喝,一直到腸胃實在裝不下為止;周五為岳母日,口號是“女婿,看你如何尊重丈母娘吧”,這一天,岳母要反拜女婿家,並為女婿煎薄餅,準備一場真正的盛宴;周六為小姑子日,嫂子需送小姑子禮物,並邀請她和丈夫一家或閨中密友來家作客;星期日為寬恕日,人們走親訪友,請求他人原諒自己的過錯。這一天要舉行化裝遊行,載歌載舞,焚燒掉稻草玩偶,表示徹底告別寒冷的冬季,迎接明媚的春天。

送冬節趣聞

自2002年莫斯科正式宣布送冬節(謝肉節)為城市節日後,在節慶期間的每個周四即“放縱日”時,組織者總是設法搞些新花樣,如2002年曾在莫斯科煎過一張世界最大的長方形薄餅,長達1公里,重3公斤,總面積150平方米;2003年搭建了7米高的薄餅塔;2004年莫斯科的能工巧匠們又刷新了自己的記錄,將薄餅摞到了14.58米……2008年,人們用薄餅製成了五顏六色的、4米×4米的世界政區圖。

(圖)送冬節送冬節

送冬節上的中國風

送冬節是瑞士的傳統節日,每年4月的第3個星期日,人們開始慶祝。第一天為兒童的盛裝遊行,第二天是來自不同行業協會的成員代表組成遊行隊伍。大家穿著傳統的服裝,沿路派發糖果、鮮花,與市民同慶春天的來臨,最後以燒毀代表嚴冬的雪人而達到慶祝活動的高潮。2009年送冬節,是我們瑞士蘇黎世標準中文學校第8次參加當地這一大型的送冬迎春民間活動,孩子們穿上最漂亮的民族傳統服裝上街遊行。

回首過去,彈指一揮間已是8個春秋過去了。當年參加兒童方隊遊行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成了中文學校舞龍隊、打鼓隊的好手。又一代稚嫩、清新的面孔出現在我們的兒童方隊里。他們一個個身著漂亮的小唐裝,表情驕傲,神氣十足,顯得特別可愛。

舞龍隊的小伙子們把中國龍舞得虎虎生風,長長的龍身隨著龍頭的擺動上下翻飛。金龍飛舞,高昂的氣勢震撼人心。與壯觀的舞龍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學校高班女生和媽媽們組成的女子腰鼓隊。

舞龍、腰鼓、唐裝、燈籠……這一切在送冬節上掀起了一陣中國風。

蘇黎世的傳統節日

這個周一是送冬節——蘇黎世的傳統節日。從名字就很容易看出來這是一個送走蘇黎世陰霾漫長的冬日,迎接美麗夏天的節日。傳統上,送冬節的內容主要是遊行和燒雪人,據說從雪人燒掉的時間上可以判斷出當年夏天的天氣好壞:時間越短,天氣越好。據內部八卦,有人認真地,科學地考察過雪人燃燒的時間和蘇黎世夏日晴天數之間的相關度,發現相關係數極高。。。

(圖)送冬節送冬節

這次已經是來蘇黎世後的第三個送冬節了。想想這大概是在蘇黎世的最後一個送冬節,就和實驗室的兩個同事一起跑去看了一眼。現在想來,送冬節還是很能代表這裡的特色的。雖然今天的蘇黎世已經成了一個國際性的都市,但遊行的隊伍里明顯保留了原有的農業社會的特色。隊伍里經常有些和農漁相關的道具。最有趣的是,有一節遊行隊伍不斷的向兩邊的觀眾扔半尺長的活魚。。。旁邊的人亂作一片,爭相躲避,雖然似乎撿到的人會有好運。。。
燒雪人的地方是湖邊的一個廣場。我們到的時候廣場上已經人山人海,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以致我們只能從遠遠的地方看了兩眼作罷。燒雪人是一件蠻有趣的事情。雪人下面是很高的一個柴火架子,雪人里似乎裝的有炮竹之類的東西,一開始從下面的木架子開始燒起,只能看到些濃煙;燒到雪人後,火蛇飛舞,轟隆作響,整個廣場的人們開始歡呼;然後旁邊的一個小孩開始大哭。。。昏。。。但願這是我在蘇黎世的最後一個送冬節。

送冬節(謝肉節):

送冬節(謝肉節):新年後第二個最熱鬧的節日是送冬節。送冬節是四季節日之一,節期約在2月末、3月初,為時一周。

送冬節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節。人們認為冬去春來是春神雅利洛戰勝嚴寒和黑夜的結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舉行隆重的送冬迎春儀式。人們用烤成金黃色圓形小薄餅祭祀太陽,晚上則燃起篝火,燒掉用稻草紮成的寒冬女王像。人們以此歡慶經過漫長的嚴冬,明亮的太陽又開始為大地送來溫暖。

節日期間吃黑麥烤制的犁形、耙形大麵包。第一天播種時,人們帶著麵包、鹽和雞蛋下地,當牛馬犁出三條壟溝時,人們吃掉一部分麵包和鹽,其餘的餵牛馬。又把雞蛋埋入土中,表示祭祀大地,祈求保佑。

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後,無力取消這一異教的民間節日,只好把春耕節改稱謝肉節,節期安排在春季大齋前一周。教會把這一周稱為無肉周或乾酪周,因為在這一周里人們仍然可以吃葷食或乳製品,這一周過後,進入大齋期,人們將不得吃肉食和乳製品,故稱謝肉節,意為大齋之前向肉食告別。

謝肉節持續7天,每天各有其名,慶祝方式不盡相同。

星期一為迎春節。家家戶戶煎制圓薄餅,作為節日的必備食品,吃時佐以魚子、酸牛奶等。

星期二為始歡節。人們邀請親朋好友家的未婚姑娘和小伙子們一起娛樂,為他們牽線搭橋,提供挑選意中人的機會。

星期三為宴請日。岳母宴請女婿。

(圖)送冬節送冬節

星期四為狂歡日。慶祝活動達到高潮。人們在大街上舉行各種狂歡活動,開懷吃喝,盡情歡樂。

星期五為新姑爺上門日。新女婿宴請岳母及其家人吃薄餅。

星期六為歡送日。人們載歌載舞把象徵寒冬女神的草人用雪橇送往村外燒毀,在這一天新媳婦要拜訪丈夫的姐妹。

星期日為寬恕日。人們走親訪友,拜訪鄰里,請求他人原諒自己的過錯。

60年代末,蘇聯政府將這個節日改為送冬節,又叫俄羅斯之冬狂歡節。節日的古老習俗和宗教意義都淡化了。但這個節日仍然是俄羅斯人的重要節日,象徵太陽的圓薄餅依然是節日的必備食品,節日期間跳的圓圈舞依然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民間舞蹈形式。節日裡,各地還舉行化裝遊行,彩車上載著人們裝扮的寒冬女神、俄羅斯三勇士等神話中的人物,人們載歌載舞送別寒冷的冬天,迎接溫暖的春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