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文化史

迷影文化史

本書作者根據旅法多年積累的大量第一手資料,講述了“迷影”如何改變了電影和電影文化的歷史,從1895年電影的誕生到傳奇雜誌《電影手冊》,從因痴迷電影而破產的喬治·梅里愛到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與薩特的論戰,從1950年代的“作者論”到1968年的“朗格盧瓦事件”……作者從“迷影情結”衍生的理論話語和美學話語角度觸發,對“上鏡頭理論”、“攝影機筆論”、“作者論”等電影理論史上諸多重要話題的話語背景進行了清理,文筆生動又不失嚴謹,是電影愛好者、電影專業學生不可多得的必讀佳作。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者: 李洋

ISBN: 9787309074673

頁數: 360頁

定價: 28 元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10-8

內容簡介

如果你熱愛電影,你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偉大的知音,他們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梅里愛、讓·雷諾瓦、路易·德呂克、安東尼奧尼、安德烈·巴贊、喬治·薩杜爾、亨利·朗格盧瓦、特呂弗……他們曾改寫了電影史,並非因為他們在特定時代擔負了某個身份,更因為他們對電影有著共同的熱愛和痴迷,這獨特的熱愛和痴迷就是“迷影”(cinéphilie)。

蘇珊·桑塔格說:“電影是一場聖戰,電影是一種世界觀。喜愛詩歌、歌劇和舞蹈的人心中不僅有詩歌、歌劇和舞蹈,但影迷會認為電影是他們的唯一。電影包容一切——他們的確做到這一點,電影既是藝術,也是生活。”迷影是一種精神,一種對電影的熱愛、信仰和忠誠,如果沒有對電影的愛,就沒有電影的歷史。

本書作者根據旅法多年積累的大量第一手資料,講述了“迷影”如何改變了電影和電影文化的歷史,從1895年電影的誕生到傳奇雜誌《電影手冊》,從因痴迷電影而破產的喬治·梅里愛到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與薩特的論戰,從1950年代的“作者論”到1968年的“朗格盧瓦事件”……作者從“迷影情結”衍生的理論話語和美學話語角度觸發,對“上鏡頭理論”、“攝影機筆論”、“作者論”等電影理論史上諸多重要話題的話語背景進行了清理,文筆生動又不失嚴謹,是電影愛好者、電影專業學生不可多得的必讀佳作。

作者簡介

李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國戴高樂大學電影學博士,曾任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委員會主任,影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歐盟大學協會(Erasmus mundus)計畫高級訪問學者,獲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獎、新世紀優秀人才。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等各類項目7項,在《當代電影》、《文藝研究》、《電影藝術》等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著有《萊昂內西部片中的手勢:影片動勢語言分析導論》、《目光的倫理》、《迷影文化史》等。《迷影文化史》立足於法國迷影歷史的史料和事實,提出“迷影”這個概念並把“迷影文化”作為重要的電影史現象納入電影史研究的視野,從“迷影文化”的角度重新闡述了世界電影史的諸多核心問題。主編《寬忍的灰色黎明:法國哲學家論電影》,譯有《巴迪歐論電影》、《萊昂內往事》、《特寫:阿巴斯和他的電影》等。《寬忍的灰色黎明》選編和翻譯了羅蘭·巴特、米歇爾·福柯、讓·鮑德里亞、居伊·德波、讓-弗朗索瓦·利奧塔、阿蘭·巴迪歐等九位法國思想家總計十八篇經典電影文獻。另在報刊和網路媒體發表評論文章百餘篇。《看電影》雜誌、《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2006年以“大旗虎皮”的網名創辦中文電影百科網站。

目錄

導言:迷影文化與電影史

1829-1895:遊戲衝動與電影的誕生

1895-1912:梅里愛與導演的誕生

1919-1924:德呂克與電影批評的誕生

1916-1926:讓·雷諾瓦的迷影時光

1936-1950:安東尼奧尼的影評生涯

1936-1968:朗格盧瓦的“電影教堂”

1944-1958:安德烈·巴贊的遺產

1946-1967:電影史家喬治·薩杜爾

1948-1966:“希區柯克症候”

1953-1968:羅熱·泰耶爾與《正片》雜誌

1973-1981:特呂弗的“文化上正確”

1973-1992:電影之子塞爾日·達內

1981-1991:雅克·朗格改革

結語:從“作者論”爭論看“迷影話語”的本質

附一:電影迷戀與場面調度——讓-米歇爾·傅東訪談

附二:論作者論/安德烈·巴贊

附三:1968:風暴中的坎城/李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