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迪克爾(dhikr)
伊斯蘭教蘇菲派讚頌安拉的宗教禱詞和功修儀式。亦譯“則克勒”、“寂克爾”、“齊克爾”。“迪克爾”系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懷念”、“想往”、“記念”、“讚頌”,即時刻記念、讚頌安拉。對安拉的讚詞、頌詩也稱迪克爾,亦稱記主詞。該詞在《古蘭經》中多次出現,如經文云:“信士們啊!你們應當常常記念真主,你們應當朝夕讚頌他超絕萬物”(33:41~42)。伊斯蘭教各派別的穆斯林均把時刻記念真主、讚頌真主視為信仰虔誠的體現和五項宗教功課的首要功修,是教法嘉許的虔敬行為。12世紀隨著蘇菲派教團組織的出現,念誦迪克爾成為各教團獨特的功修儀式,並賦予神秘的奧義。蘇菲派認為,念誦迪克爾是對真主的思慕、想往和喜愛,它可以“隔閉過慮,清靜己性”,清除一切私慾和妄念,打開心靈之門,獲得真主之光明,一心想往真主,一心專事真主,實現人主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關事件
蘇菲派將人的心靈分為肉體的和精神的兩座門,通過念迪克爾可啟迪這兩座門。故相應的將迪克爾分為兩類:一是“迪克爾·加里”(dhikr Jali),意為高聲贊念,它可以打開肉體之門,以示誠信和贊念真主,“揚明正道”,二是“迪克爾·哈菲”(dhikr khafi)意為低聲贊念或默頌,低聲讚頌真主,可啟迪精神之門,以示“靜虔愛主”,默頌以示內心“暗悟真主的玄機和真知”。這兩種不同的贊念方法後來發展成高頌派和低頌派。蘇菲派學者將讚頌分為3階段:(1)舌心並用的迪克爾。蘇菲修道者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習和領會讚詞的內容,掌握儀則、贊念音調及伴以動作,將內心誠信和口舌念頌結合起來,然後連續不斷的讚頌。(2)內心的迪克爾。即將外在的口舌贊念轉化為內在的心靈和精神的修煉,內心時刻只贊念獨一的真主。(3)意念中的迪克爾,即是贊念達到忘我的最高精神境界時,迪克爾的內容、形式和表示迪克爾的字母從心靈中消失,“心不納物”,只在意念中唯有獨一的真主。
蘇菲派念迪克爾的內容,主要包括:(1)清真言、作證詞。(2)《古蘭經》中關於安拉的尊名和選段。(3)贊主、贊聖詞,祈禱詞。(4)神秘主義的詩歌和散文作品。常念的讚詞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安拉至大”、“讚頌全歸真主”、“真主與我同在”、“我祈求萬能的真主的寬恕”、“主啊!我們祝福先知穆罕默德”等。贊念上述內容的次數少則數百次,多則數萬次連禱進行。在念誦迪克爾時,除按讚詞的內容掌握聲調的高低和抑揚頓挫外,還伴之以身體有關部位(頭、肩、眼、手、足等)各種協調的動作,發音時配合以呼氣、吸氣、閉氣等。如念讚詞“萬物非主,唯有真主”時,前半部分稱為否定詞,贊念時應將氣吐出,後半部分為肯定詞,贊念時應將氣納入,贊念應發出有節奏的聲調。
蘇菲派迪克爾的儀式,分為單獨和集體念誦。單獨念迪克爾為修道者個人的修煉活動,有的同其他宗教功修結合進行,有的無休止的連禱讚頌,按其所尊奉的道乘修煉方式而定。集體念迪克爾,一般是在主要宗教節日、紀念日或重要宗教活動中進行,由數人或數十人組成念誦迪克爾的圈子,分領念、輪念和合念,穿插進行,稱“打意兒·迪克爾”。贊念的形式因不同的導師或教團而異。有的贊念者跪坐或站立,或圍成圓圈,相互手搭肩部,或列排進行,有的贊念時閉眼、閉氣,頭部左右搖動。蘇菲派還將音樂、歌唱和舞蹈引入迪克爾儀式。他們認為,和諧悅耳的音樂,婆娑鏇轉的薩瑪哈舞,可使贊念者達到喜悅和入神的精神狀態,增強宗教情感,加速忘我的入神境界的來臨。中國蘇菲主義的各門宦均將迪克爾作為功修的儀式之一。哲赫林耶和
新疆黑山派屬高念學派,庫布林耶和新疆的白山派等均屬於低念學派。中國漢文伊斯蘭譯著《天方道程啟經淺說》、《天方正學》、《歸真要道》等均記述了蘇菲派念迪克爾與道乘修持的關係,迪克爾的內容、念迪克爾的形式和儀則,對蘇菲各門宦穆斯林有深遠的影響。
(楊克禮)